2019-2020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8745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此之谓自谦B上恤孤而民不倍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D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解析:选CA项,“谦”通“慊”,满足。B项,“倍”通“背”,违背。D项,“直”通“值”,价值。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B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鲜:很少C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去:前往D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患:祸害,灾祸解析:选CC项,去:离开。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修身也,尊贤也C上长长而民兴弟D圣人之所以为圣解析:选AA项,“明”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彰明;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选CA项,“者”,表停顿;代词,的人。B项,“其”,代词,他;语气词,表推测。C项,“乎”,都相当于“于”,介词。D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5默写下列名篇名句。(8分)(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_,_;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学)(2)_,_,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3)法即一种,见有迟疾,_,_。(坛经)(4)_,视而不见,_,食而不知其味。答案:(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博学之审问之(3)见迟即渐见疾即顿(4)心不在焉听而不闻二、阅读提升(54分)(一)课内阅读(16分)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9题。(16分)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诈言马死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其怖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他人白马尾来。既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马已死,遂持尾来。”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默然无对,为人所笑。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烧为炭,诣市卖之诣:到B以其怖故,不能战斗 怖:害怕C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默:沉默D既复杀驼,而复破瓮 复:同样解析:选DD项,“复”的意思是“又”。7下列语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诣市卖之,以其贵故,(沉水)卒无买者。B(那人)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在)死人中。C(骆驼)既不得出,以(入头瓮中食谷)为忧恼。D(那人)即用其语,以刀斩(骆驼)头。解析:选CC项,应为:(骆驼)既不得出,(那人)以(入头瓮中食谷不得出)为忧恼。“忧恼”的主动者是“人”而非“骆驼”。8下列有关入海取沉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前有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打捞沉香。经过多年的辛苦,才打捞了一车,他把沉香运回到家里。B由于沉香的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他心里感到很厌烦,十分苦恼。C他看见别人卖木炭,经常能够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可以很快就卖出去。D那人于是就把沉香烧成了木炭,然后再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解析:选AA项,“经过多年的辛苦,才打捞了一车”与原文内容不符,应是“经过一年”。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3分)译文:_(2)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4分)译文:_解析:在第(1)句中,注意“语言”是同义复词,“语”即“言”;“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成白色”。第(2)句中,“我教汝出”为省略句,应为“我教汝出(法)”;“自得”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意思是“自然”。答案:(1)有人看了看马尾巴说:“你的马本来是黑的,尾巴怎么变成白的了?”(2)你不要愁,我教你一个可以让骆驼出来的办法。你听我的话,一定很快就可以出来。你应该把骆驼的头砍下来,骆驼自然就出来了。(二)课外阅读(3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9分)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庐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选自中庸)注敏:勉力,用力,致力。蒲庐:即芦苇。芦苇性柔而具有可塑性。杀:减少。齐明盛服: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跲(ji):说话不通畅。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B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C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D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解析:选D“乎”不是语气词,其后不能停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策,方指书写用的竹简,策指书写用的木板。B百工,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以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C朝聘, 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D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解析:选A方指书写用的木板,策指书写用的竹简。1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就像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一样。B孔子解释说,“仁”就是爱人,“义”就是应该多做事,这都是礼的要求。C做任何事情,事先预备才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做事都是这样。D文章在结尾处告诉人们怎样做才能使自己达到真诚,即要明白什么是“善”。解析:选BB项,对“义”的解释不当,原文是“义者宜也”,就是事事做得适宜的意思。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4分)译文:_(2)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3分)译文:_(3)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3分)译文:_解析:第(1)句要注意介词结构的翻译。第(2)句“官盛任使”是省略句,要注意恰当地补写出省略的成分。第(3)句“一”是“一样”的意思。答案:(1)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2)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3)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9分)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画线句子的大意是陈登云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所犯的罪过,“且”表示更进一层,前面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当然,也可根据主语“承宪妻”与前面断开,排除A、D两项。比较B、C两项,区别点在“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之间。根据语法关系,“扬言”是动词,应紧接宾语“事由己发”,另外“用以”一词在此处表示目的,也应该与前面断开,故排除B项。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解析:选DD项,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解析:选D本题从曲解词义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D项“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有误,原文中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此处的“赍”是“赏赐、给予”的意思,不是“筹措”的意思。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5分)译文:_(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5分)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涉及词类活用、一词多义。(1)“弗胜”是“禁不住”的意思;“龃龉”是“抵触不合”的意思;“安”,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2)“啖”是“吃”的意思,如学过的苏轼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的“啖”就是这个意思;“矢”通“屎”,是“粪便”的意思;“囊”,名词作状语,是“用口袋装”的意思。答案:(1)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只是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没有安身的地方。(2)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三、语言运用(16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礼记中庸)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1)这三则材料都说到一个共同的话题,这个共同的话题是什么?各是从什么角度来说的?(6分)答:_(2)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三则材料的共同话题的认识,不超过150个字。(6分)答:_(1)解析:三则材料都说到了“耻”,可归纳出“知耻”是其共同话题。从第一则材料的“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第二则材料的“人不可以无耻”,第三则材料的“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可知这三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知耻”的,分条作答即可。答案:都说到了人要知耻这个共同的话题。第一则材料是把知耻作为人修身的方法来说的,第二则材料是把知耻作为人应有的品德来说的,第三则材料则是从知耻对人的重大意义的角度来说的。(2)解析:考生作答时,可借用材料一的观点,谈知耻对修养品德和养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也可借用材料二的观点,谈知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还可借用材料三的观点,谈知耻而勇,谈只有知耻,才能赶超别人。当然,还可谈知耻必须自觉地进行反省,审视自我是否有过错,然后知错而改等。答案:(示例一)个人的去恶向善,有赖于知耻心的培养;社会公德的养成,也有赖于知耻之风的形成。随地吐痰、践踏草地、不守秩序等陋习之所以成为痼疾,是因为人们对这些现象习以为常,不以为耻。在严格管理和重罚之下,人们的这种行为可能会有所收敛,但没有羞耻心,不以为耻,这样做也只能见效于一时。(示例二)人不可没有知耻之心。有知耻心,他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就会于心不安。他就会自律,有所不为,自觉不做不道德的事和损人利己的事。有耻才能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行之皆宜。相反,人若无耻,就会肆无忌惮,无所不为,不可救药。所以知耻是做人的基点,无耻是最大的耻辱。19阅读下列材料,筛选重要信息,给“短信文学”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洁,内容丰富。(4分)短信文学是一种文学新门类。短信文学的特点是以短信为存在方式。短信文学具有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短信文学还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性。物质的极大丰富为短信文学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家的炒作和媒体的宣传也对短信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短信文学是以手机为传播媒介。短信文学是_答案:一种以手机为传播媒介,以短信为存在方式,兼具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文学新门类。四、写作表达(60分)20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综合漫画内容及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本题是漫画作文。漫画讲述了当孩子想要帮助别人时,妈妈因害怕会承担责任而制止孩子,之后孩子变得冷漠,连油瓶倒了都不扶。漫画讲述了家长不当教育的危害。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善于教导,切忌误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良教育误子弟;播种冷漠,自食其果;言传身教,有因有果;明辨是非,拒绝盲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