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8144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2)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搜集和展示资料数据,能比较建国初期、一五计划时期、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文革时期等各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或出现的挫折及其原因;(2)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探索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从中认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3)利用历史图片进行直观教学,体会我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啊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教学方法:由于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一政治对本课内容已作了初步阐述,这些为学生学好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中注重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中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深化,以提升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了解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探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教师进行引导和评析。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场景。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分两个历史时期向学生介绍了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一目: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教材阐释了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在经济建设领域的探索,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改造等三方面的内容。第二目:探索与失误。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此后的十年,党在经济建设领域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第三目: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十年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方法一】本课将采用直接导入法: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明确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在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等因素影响下产生以来,经历约80年的曲折发展,于1949年左右萎缩。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方法二】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 0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历史的真相。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合作探究1】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看一段资料: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师】从材料中,大家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形势啊?【生】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济形势严峻。【师】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会出现国民经济严峻形势呢?【生1】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生2】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生3】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师】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而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则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仅仅经过三年的时间,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以较短的时间,医治了战争的创伤,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为进入一个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初步检验。多媒体打出课件板书:(1)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1)原因: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战争的严重破坏 。2)表现: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2)恢复:经过3年努力,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过渡】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再如,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中国美国印度钢产量237公斤538公斤4公斤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为此,中国人民自然迫切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大步骤,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2、“一五”计划建设(19531957年):(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合作探究2】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我国为什么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成就:超额完成;先后建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并投产。【合作探究3】我国一五计划建设项目中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在这里?(P53学习延伸)一五计划的主要工业建设项目基本上都分布在东北地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其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此外,由于当时这些项目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过渡】伴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从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三大改造:(1)对象: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基本途径和方式: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2)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形成)二、探索与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2)时间:1956年3)内容: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规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意义: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十分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后来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坚持贯彻八大的正确路线,留下了历史遗憾;(2)八字方针:1)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2)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意义: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和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本来是新中国发展的良好开端。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遭到很大的挫折。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1)总路线出台的背景一方面是由于全党和全体人民对迅速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强烈要求,造成了一个过热的社会氛围。大跃进宣传画另一方面,是由于党和政府在前一阶段的经济工作中连续取得了骄人成绩,工作太顺了,以致许多领导人产生了骄傲情绪和轻视经济工作的态度。2)时间:1958年3)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对总路线的全面评价:三面红旗主观愿望上讲,它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无可厚非。但从科学的角度讲,多快好省同时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效果上讲,催生了“左”倾经济思想和盲动的经济行为,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片面要求高速度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制定出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农业:对粮食产量的估计过高,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2)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渡的一次典型实验,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后果: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合作探究4】关于二十年(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原因及教训失误的原因: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封建专制存在时间长,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党的机体,致使民主法制观念淡薄,易出现盲目服从;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一直用阶级斗争学说来指导革命,用群众运动的方法解决问题,难以很快转变观念。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需要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想尽可能纯洁革命队伍。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峙尖锐,使我党领导人加速建设社会主义以便对抗资本主义。经验教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过渡】令人遗憾的是,党中央虽然在经济建设中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是并未能从思想上彻底解决“左”倾错误,因此酿成了延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材料展示】材料一:“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材料二: 年代国家财政收入比上年1966558.7亿元24.4%1967419.4亿元25%1968361.3亿元13.9%1973809.7亿元5.6%1975815.6亿元+ 材料说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使得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损失惨重。2、表现: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3、调整:(1)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教学小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经过短短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一五计划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极为高涨,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人就是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在党的指导思想上虽一再出现过左的趋向和错误,在建设事业上也曾出现过重大损失和曲折;但是在另一方面,符合中国国情正确的趋向、理论、方针、政策,也在探索、形成和发展着,并在一个时期内居主流地位。它们有力地引导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事业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积累着经验,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在不断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制定或采取一系列的正确决策和措施,为以后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问题解答【学思之窗】分析当时人们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建设的?参考答案:在当时全国上下一致迫切要求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社会氛围下,在前一阶段一五计划经济工作中取得了骄人成就而兴奋不已的情绪下,人们一方面是以一种热火朝天、忘我的精神面貌,一方面又是以一种急于求成、不顾代价的心情投入到大规模经济建设中的。【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纵观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参考答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要充分认识国情;第二,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第三,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第四,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要急于求成。对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主要是:要正确确定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学习延伸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要充分认识国情;第二,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第三,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第四,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要急于求成。对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主要是:要正确确定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答案要点:一五计划的主要工业建设项目基本上都分布在东北地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其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此外,由于当时这些项目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