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组 15 争吵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58076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组 15 争吵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组 15 争吵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组 15 争吵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争吵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的问题。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15争吵今天我和克莱(li)谛(d)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j)妒(d)他。 作者先解释自己与同学吵架的原因,同时设置了悬念,引起下文。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早晨,“小石匠”病了,老师叫我替他抄写“每月故事”。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谛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zhu),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我火了,骂(m)了他一句。 介绍了吵架的起因。这几句话写了什么内容?段导读:本段写克莱谛不小心弄脏了“我”的笔记本,“我”十分生气。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写出了“我”想报复克莱谛的主要原因。段导读:这句话写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后是怎么做的。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hn,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写出了什么?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段导读:本段写“我”报复克莱谛。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脸红”说明克莱谛很生气。“脸红”说明了什么?“你这是故意的!”他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你!” 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了什么?段导读:“我”故意弄脏克莱谛的本子后,他十分生气。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 本来克莱谛不小心碰了“我”的胳膊肘是件小事,“我”却故意为难别人,因此觉得心里很不安,很后悔。这几句话说明“我”开始认识到是自己错了。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这几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sh)生病的母亲的情形。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这几句话中,“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说明克莱谛是个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的孩子。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chn)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他上衣肩上的线缝(fn)都开了,大概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yun)故吧。这几句话说明克莱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lin)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 这段话写“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这些心理活动描写得十分形象、具体。出来。这段话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段导读:本段写“我”很后悔,但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去认错。 “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说明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pio)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克莱谛的眼神说明了他怎样的心理?段导读:本段写克莱谛用眼睛瞟我。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克莱谛又说和刚才一样的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这句话该怎样理解?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y)就是了。”我心想:“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毕竟(jn)是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写出“我”矛盾的心理。终于挨i到了放学。 “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终于、挨”说明了什么?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听见克莱谛从后面跟上来。我手里拿着戒(ji)尺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戒尺。段导读:本段写了放学后“我”在街上和克莱谛相遇了。“不,安利柯(k)!”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微笑”“温和”表现了克莱谛的宽容、友爱待人的品质。“微笑”“温和”表现了什么?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我”连续两次说“再也不了”,说明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十分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高高兴兴地分手了”写出了孩子典型的心理不记仇。段导读:这里写了两人的和解。“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连续两次说“再也不了”说明了什么?然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分手了。 “高高兴兴地分手了”写出了孩子什么样的特点?段导读:本段写“我们”又成了好朋友。 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写“我”和克莱谛和好。 父亲的话教育“我”: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地对待别人。父亲这样做是希望“我”告别过去,能永远友好地对待朋友。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想让父亲高兴一下,不料父亲把脸一沉,说:“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shn)的朋友举起戒尺!”父亲的话说明了什么?说着从我手里夺过戒尺,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父亲为什么这样做?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父亲对“我”的教育。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生字、新词卡片。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一起生活和学习中,一定因为一些原因产生过矛盾,甚至发生过争吵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题目为争吵的文章,看同学们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板书课文题目)2.看到课文题目,你们想了解什么?(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结果怎样?)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出示生字、新词卡片,采用齐读、个别读的形式读准字音。 石匠jin替t抄cho墨m水骂m缩su回承chn认肩jin上扛kn缘yun故愤fn怒毕b竟戒ji尺既j然服f侍瞟pio防御y哼hn4.讨论交流,记忆生字。(1)重点指导。“嫉、侍、瞟、尚”分别与“疾、寺、票、躺”对比记忆。(2)分析字形。左右结构:抄缩扛缘愤既上下结构:替墨骂毕半包围结构:匠戒肩独体字:承5.指导书写。替: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承:中间是三个短横,不能多写或少写。缘:共12画,第8画是弯钩。戒:部首是“戈”。既:第7画是竖折,不是竖。6.练习用生字口头组词。请同学们先组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再组其他词语。(匠:石匠,木匠,能工巧匠;替:代替,替代;抄:抄写,摘抄;墨:墨水,墨汁;缩:缩回,伸缩;承:承认,承担,承受;缘:缘故,缘由;愤:愤怒,气愤;毕:毕竟,完毕;戒:戒尺,戒严;既:既然,既而)三练习朗读,粗知内容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一件事。)2.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第14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第58自然段写了“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不安,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第913自然段写了克莱谛用友善化解了矛盾,两人重归于好;第14自然段写了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3.练习朗读。1.本课要求认的字比较多,可以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如“嫉”“侍”“瞟”“尚”可以分别与“疾”“寺”“票”“躺”进行比较。有几个字的读音容易弄错,也要加以强调。2.讲解课文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课文较详细地描写了“我”与克莱谛吵架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教学时,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人物的心理,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人物产生共鸣。1.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重点词句的投影。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很大兴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二理解内容1.指名读第14自然段。(1)“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是什么?(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2)克莱谛弄脏“我”的本子是故意的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不是故意的,因为克莱谛道歉了。)(3)那么,“我”弄脏他的本子是为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我”是故意弄脏他的本子的,因为“我”想报复他。)(4)“我”为什么要报复克莱谛呢?(因为“我”嫉妒克莱谛得了奖。)(5)课文开头为什么说“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一般来说,别人做错了事,道了歉,就应该原谅别人。而“我”并不是这样做的,想到的却是克莱谛“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因此,事实上,“我”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6)从争吵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谛分别是怎样的人?(“我”的嫉妒心很强,而克莱谛能够宽待他人。)2.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的心情的词句。(1)出示描写“我”的心情的词句的投影。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我”的心里很矛盾,“我”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脸,道歉的话说不出口。)(2)“我”在争吵之后为什么后悔?(因为“我”知道克莱谛不是故意的,“我”把他的本子弄脏,是由于自己嫉妒他。)(3)“我”为什么会不安呢?(“我”听到克莱谛说要在外面等自己时,是怕他在放学后找自己算账。)(4)“我”为什么想到“只是防御,决不还手”?(由于父亲对“我”的教育。“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又没有勇气主动承认,就想到克莱谛找“我”算账时,只能防御,决不还手。)(5)从争吵之后,“我”的心理活动中,你对克莱谛有了怎样的了解?(克莱谛是个好孩子,从他帮助自己的父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以及受到“我”全家欢迎的种种情形可以看出来。)(6)指名读这部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3.分角色读第913自然段。(1)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挨”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挨”?(“挨”是拖延的意思。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表现了“我”犹豫矛盾、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好友克莱谛的心理。)(2)找出描写克莱谛表情神态的词语。(微笑、温和)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再一次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3)“我”为什么连说两次“再也不了”?(因为“我”自己内心激动,克莱谛并不是来同“我”算账的,而是要和“我”重归于好,“我”被他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不愿失去这个好朋友,所以连说了两次“再也不了”。)4.齐读第14自然段。(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父亲对“我”的教育。)(2)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用“”画出来。出示父亲说的话的投影。应该知错认错。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有打你,不应该“举起戒尺”防御。)(3)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进行对照,“我”做到了什么?没有做到什么?(文中的“我”认识到了对错,知道自己做错了,但没有做到主动承认错误,还向朋友举起戒尺防御。)(4)父亲除了教育“我”,还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父亲把“我”手里的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是希望“我”告别过去,能永远友好待人。)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学习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克莱谛,他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喜欢文中的“我”,“我”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我”进步明显,由嫉妒同学、瞎猜疑、报复同学到心里不安、后悔、知错,最后能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2.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呢?动笔写下来。(克莱谛真是个难得的好朋友,一定不要失去他;希望你从这件事吸取教训,学会不嫉妒他人,宽容对待他人;一定要记住父亲的话,按父亲说的话去做。)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1.为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如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使学生在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2.课文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如让学生想一想,假如克莱谛没有主动与“我”重归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或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这几个问题能够很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15争吵“我”:火了,骂报复后悔,不安防御 (嫉妒)克莱谛:不小心微笑,解释瞟,悲哀和好重归于好父亲:教育批评1.看拼音,写词语。sh jin(石匠)m shu(墨水)chn rn(承认)yun (缘故)fn n(愤怒)ji ch(戒尺)j rn(既然)b jn(毕竟)2.比一比,再组词。匹(布匹)匠(石匠)秒(分秒)抄(抄写)黑(黑色)墨(墨水)圆(圆形)缘(缘由)戒(戒尺)或(或者)既(既然)即(立即)3.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词语。(1)心里忌恨别人比自己强。(嫉妒)(2)由于做错了事而惋惜、懊悔的心理。(后悔)(3)对他人或外界采取的抵挡行为。(防御)(4)像从前一样做好朋友。(重归于好)4.选择加点的字在句子里的意思,在括号里画“”。(1)我的性情很温和。气候不冷不热。()不严厉,不粗暴。()(2)你再会说漂亮话,也骗不了我。好看,美观。()出色。()好听。()(3)猎人会来收拾你的。整理东西。()处理,处罚。()(4)他讲得十分明白。清楚,了解。()聪明,懂道理。()一宽容名言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2.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3.宽容就是忍耐。同伴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唯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4.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二宽容小故事1.总统的宽容。有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我们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这就是林肯总统消灭政敌的方法,将敌人变成朋友。2.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钢琴音乐会,她在海报上说自己是著名钢琴家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演出时,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三课堂实录(节选)师:终于挨到了放学,“挨”是什么意思?你能找意思相近的词替换一下吗?生:终于等到了放学。生:终于盼到了放学。师:为什么不用“等”“盼”,却偏用“挨”?它们有什么区别?生:“挨”指好不容易等到、盼到。生:“我”不知道怎么办,心里很矛盾,觉得时间很难熬,所以用“挨”。师: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觉得时间很难熬?生:打针时时间难熬,是一点一点挨过来的。生:父母批评的时候。生:考试没考好回家的时候,是一步一步挨回家的。评析:这一环节通过换词、比较,理解“挨”的意思,体会“我”的矛盾、犹豫、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既有联系生活实际的体会,又有表达、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