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2 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8055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2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2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2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2 岳麓版必修1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基于本册教材“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第3课与第4课有很大的内在联系性,为了方便讲解,也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着眼于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将两课的内容加于整合。分为中央官制的确定及其演变;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谏议制度三部分。第一课时以中央官制的演变为主线,将第3课与第4课“三省六部制的确定及其演变”与“皇权的不断加强”整合,将历朝君权与相权的斗争,皇权的加强阐述清楚。第二课时讲述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谏议制度”。使学生了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而明清时期专制皇权更是发展到顶峰.了解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是学生了解和比较第二三单元古代、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同时还有助于了解近现代中国人民推翻专制,建立并完善民主政治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使学生更好理解现代中国的民主建设,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珍惜民主权利。学生分析(1)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看: 他们在初中时已简单学过这些制度下的机构设置情况,但仍处于认识的感性阶段,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培养学生从史实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高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他们感兴趣的往往集中在直观教具和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3)学生的学习需要: 高中学生并不满足于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他们渴望将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并且他们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 因此,精心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是有必要的同时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汉代的中外朝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北宋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中书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等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下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能力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2)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明清皇权与以往皇权的不同特征,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揭示皇权不断加强这一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深刻了解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完善而努力。通过分析讨论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三省六部制度的内容及影响;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评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教学方式 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用具1.电脑平台,投影,音响设施.2.教师准备关于中央官制的演变的历史过程的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课前布置学生按照兴趣和特长,组成6个小组,搜集整理资料,以备课堂模拟不同朝代的君臣对话。并准备好一定的课件。 预习课后的知识链接和解析与探究。 (二)导入设计 连 连 看:将下列官职和朝代正确的连接在一起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右丞相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知事中书令殿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常侍通过连接使学生对历代中央官制有一感性认识,并提问学生“为什么历代官职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内在规律吗?”引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三)教学结构知识结构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 中央官制的确定及其演变: 三省六部制的确定及其演变 皇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谏议制度(四)师生互动(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3课与第4课“三省六部制的确定及其演变”与“皇权的不断加强”,填写历代中央官制的确定与演变的表格。多媒体展示表格。(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填写促使学生分析概括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并对演变过程有一直观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个别指导。(小组活动)由第1小组的同学扮演秦始皇与李斯的对话,涉及丞相的职权。以双方对座形式交谈。(设计意图)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秦朝的君臣关系,同时了解相权过大必然会导致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叙述)讲解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从丞相的职责入手分析相权为何可能危胁皇权,从而导致君主不断调整中枢权力机构削弱相权。并从汉朝设立中朝开始了这一过程。秦代 :三公九卿制度 汉代 : 中外朝制度皇帝 皇帝 御使大夫 丞相 太尉 中朝 外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 (决策) (执行)(过渡)历经前一时期的演变,中国的古代政治制度是如何达到成熟的呢?引入对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讲解。(小组活动)由第2小组的同学扮演唐太宗与魏征对话,涉及朝政的讨论和魏征职权。仍以双方对座形式交谈。(设计意图)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唐朝的君臣关系,同时了解三省的职权设置。动态图演示隋唐三省六部制,并讲解各部门的职责,及透过事件在中央各部门的流程分析三省六部制出现的意义。 (提问) 创设情境:“如果你是一名唐朝的老百姓,你知道为了治理黄河,整个治理方案的制定,具体治理的过程应该是如何的吗?”(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三省六部职责和处理公务的流程,通过具体历史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还原历史,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及流程。对老师的讲解加以巩固及消化。注意强调最终的决策权在皇帝手中,但皇帝还不能完全独裁。(承转) 在唐朝时,相权虽然受到了牵制,但仍然“事无不统”,拥有行政、军事和经济权,这样一来,容易动摇或威胁皇帝的地位,因此到了宋太祖赵匡胤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分割相权。(小组活动)由第3小组的同学扮演宋太祖与赵普对话,涉及朝政的讨论。以扮演宋太祖的同学坐扮演赵普的同学站立形式交谈。(设计意图)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宋朝的君臣关系,同时对比唐宋官职的变化及职权的变代。(展示动态图片) (叙述)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增设了中书门下这个部门,其长官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这样一来,相权就被分得很散;在军事权力上,宋太祖一手策划了“杯酒释兵权”的喜剧,用高官厚禄作为交换条件,让石守信等将领交出兵权;另外,设置了枢密院,剥夺了宰相的军事权。宰相的政事堂和枢密使的枢密院合称“二府”。财权由“三司”(度支、盐度、户部)掌握,三司号称计相,意思是主管财政的宰相。这样我们就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宋朝时进一步削弱相权,形成了君主独裁体制。政事堂管政治,枢密院管军事,三司管财政,三权分离,互不相知,一切都要通过皇帝,这就意味着皇权这次在与相权的博弈中,又取得了胜利。(提问)在宋朝之后的元朝实行中书一省制也是加强了皇权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设疑引思,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小组活动)由第4小组的同学扮演元世祖由第4小组的同学扮演元世祖与高鸣的对话,涉及中书省代替三省的讨论。以扮演元世祖的同学坐扮演高鸣的同学站立形式交谈。根据同学的演示和书本材料总结出:原因:这跟元朝的统治疆域十分辽阔有关,统治地区一广,自然政务也就繁杂,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国土的管辖,因此缩减三省为一省,保留了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了中书省。动态图演示从隋唐三省六部制到宋朝二府三司制再到元朝中书一省制的变化,使学生明确这一历史过程。并能得出元朝是相权在加强的结论。分析这一现象出现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过渡到明朝中枢权力机构变化的讲解。(猜猜看)朱元璋容貌之谜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活动)由第5小组的同学扮演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的对话,涉及朱标劝说朱元璋不要过多杀功臣的内容。(叙述)结合元朝的教训及明初设丞相的情况,分析面对相权过大导致的政局动荡,朱元璋怎么做?与前面的削弱相权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结合读一读: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结合课本中的材料,过渡到内阁制度的出现。以表格的形式明确其过程和不同阶段的权力差别。结合原始材料,对“批红”有直观认识。(设计意图)读一遍感受真切的历史!(提问)明朝的内阁与西方近代内阁的比较 ?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态图展示明朝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引导学生总结出废除丞相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小组活动)由第6小组的同学扮演与对话,涉及西北军事用兵的讨论。以扮演雍正的同学坐扮演张廷玉的同学跪着形式交谈。(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表演引出军机处的设立过程。补充清朝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解决“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如何威胁到皇权的?雍正时怎么解决这一矛盾的?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明清皇权与以往皇权的不同特征。(感受历史)结合课后第17页知识链接及投影的资料和6个小组同学的表演所展示的君臣关系,由学生总结出皇权在不断加强,明清达到顶峰。(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这部分的内容,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到汉武帝设立中朝,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宰相的权力,明朝废除丞相,再到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绞尽脑汁所想的事情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权力牢牢的掌握住,而避免出现有人的权力超过自己,出现丞相专权的事情。到了清朝,皇帝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目的,清朝的权力完全有皇帝掌握了,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也达到了它的顶点,那么,他的弊端也就开始显现了。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结构。最后,我们用两分法来评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由学生表达各自的观点,老师总结。)(课后反思)时间显得太紧,有些班级无法完成定好的教学任务,各班同学的准备情况程度不一。要在课前监控好完成情况,并加以必要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