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课时 体味文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75237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课时 体味文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课时 体味文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课时 体味文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课时 体味文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优美秀丽的山川河流,幽静神秘的原始森林,都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B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有了源远流长的文化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D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还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解析:文化是人所创造的,山川河流、原始森林这种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文化,在此之前没有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并非为物质力量,因此A、B、D三项都含有知识性错误,应排除。选C项。答案:C2针灸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的身体出现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或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有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后来逐渐发展为针灸。上述事实说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物质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A BC D解析:“针灸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即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故符合题意。观点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答案:C3“中国大妈”“女汉子”“土豪”等流行语的背后都有一类人、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A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的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C网络文化呈现出庸俗化倾向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解析:流行语,是一定时期的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文化,故B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C自身说法不准确。答案:B4为支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xx年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支持地方1 815个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这表明()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C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解析:博物馆、纪念馆作为文化载体,其免费开放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符合题意;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B说法错误;C、D不符合题意。答案:A5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 BC D解析:本题直接考查对文化与生活相关知识的分析理解。礼仪是交往的产物,体现了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等逐步培养起来的,要选。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要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实质,也没有体现具体的文化现象,不选。答案:C6对于韩国人来说,泡菜已超越小菜成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许多离家在外的韩国人认为回家陪妈妈腌泡菜是一种孝道,有人甚至从腌泡菜中悟出“幸福婚姻之道”。这反映了()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具有相应的物质载体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的特色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A BC D解析:材料强调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泡菜承载的是韩国独特的民族文化。答案:A7作为一种绘画的历史,敦煌壁画不仅展示了我国近千年间壁画艺术发展的脉络,而且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交通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这说明()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C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解析:本题要求正确理解文化现象的实质。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交通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研究、观赏敦煌壁画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充分说明,文化现象实质是精神现象,但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B、C、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应为A。答案:A8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下列对昆曲认识正确的是()昆曲演出属于文化活动玉簪记等昆曲剧目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精神文化产品昆曲演出活动的举办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决定作用昆曲属于艺术文化形式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昆曲作品属于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成果,属于艺术文化形式,昆曲演出属于文化活动,符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和社会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表述错误。故选B。答案:B9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二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 BC D解析:从原始文字的产生过程中可以看出,的观点符合题意。强调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了文化的实质与作用,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10“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二者互不影响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解析:题意表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错误。答案:A11如果把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习惯于用刀叉吃饭。如果把刚刚出生的美国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抚养,那么他一定是说汉语并习惯于用筷子吃饭。这说明()A文化不是遗传的,而是人类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B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他所生活的家庭C文化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D文化是人与生俱来的解析:人的语言和生活习惯是在生活实践中养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遗传的,因此A项是对的,D项是错误的。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色,所以C项是错误的。题干中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和文化需要学习,B项由此认为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完全由家庭决定是错误的,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是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A12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来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表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 BC D解析:材料强调文化的特点,重在强调借助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不能体现。答案:A13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关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A文化是人创造的B文化力量决定一切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本质。在性质上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题干描述的是在困难面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起的作用。A项正确但不合题意,B项本身错误夸大了文化的作用,C项正确但不合题意,D项正确且合题意。答案:D1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巨大作用。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化的影响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A BC D解析: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观点错误,排除。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2分)1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所在。材料二: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化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历经磨难却生生不息。根据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述文化的力量。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6(18分)2014年11月30日晚,成都西南剧场内吟诵起伏,礼乐声声,首届西南地区“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圆满闭幕。自古以来,国学经典首先是以文字的形式传承,然后通过诵读以语言的方式呈现,让今人与古人进行对“话”。此次的经典诵读活动,无疑是国学经典传承和发扬形式上的一种回归,给国学经典增添了更为原始、醇厚的韵味。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大赛的意义。答案: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欣赏品位、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修养。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大赛,能够使人们认识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人们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民族精神,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