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测评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73621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测评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测评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测评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测评 湘教版必修1测试内容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的表面形态;大气环境;水循环和洋流。一、选择题(60分)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据此完成12题。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侵入岩 B喷出岩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煤、石油等存在于沉积岩中。答案C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解析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属岩浆岩;砂岩属沉积岩;石英岩是由砂岩变质形成的,属变质岩。答案D阅读下图,完成34题。3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解析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外力作用依次是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答案A4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A瀑布 B洪积扇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解析河流入海口处往往形成三角洲平原。答案C5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答案B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处岩石不可能含有化石B物质主要来自于地核C处岩石类型不同于处是因为发生了变质作用D处形成大陆岛7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B处可能形成沉积岩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处构造好于处67.解析本题组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第6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处岩层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物质是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处岩石类型不同于,是因为发生了变质作用;处形成了火山岛。第7题,处是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处可能形成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答案6.C7.D读某城区与郊区近地面等压面图,完成89题。8此时()A郊区盛行上升气流,城区盛行下沉气流B郊区的工业污染会造成城区的二次污染C郊区近地面气压比城区的低D郊区的气温略高于城区解析根据等压面判断该地面郊区气压高,城区气压低,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易造成城区的二次污染。答案B9如果某时出现近地面等压面接近水平,则()A城区的空气质量将可能下降B城区上升气流将会加强C郊区将吹城市风D城区降水的概率将增大解析如果出现近地面等压面接近水平,则城区与郊区气压差小,空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较弱,空气质量将可能下降。答案A读图A、B,完成1011题。10关于A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P3P2P1P3P2P2P1;冷锋降水发生在锋后;暖锋降水发生在锋前,可知甲、丁有降水天气。答案B11如B图所示天气系统在发展过程中,若暖气团势力变弱,冷气团势力变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可能形成准静止锋面可能出现晴朗天气若该性质锋面控制江淮地区可能形成梅雨若该性质锋面控制江淮地区可能出现伏旱A BC D解析由图中冷气团呈环流状,可知该天气系统为暖锋;若暖气团势力变弱,冷气团势力变强,则有可能成为准静止锋,控制江淮时出现梅雨天气。答案A下图是大陆东部、内部、西部风向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冬、夏季风向相反的原因是()A洋流的影响 B纬度位置的影响C海陆位置的影响 D地形的影响解析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这种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结果,冬季大陆降温快为高压区,风吹向海洋;夏季大陆升温快为低压区,风由海洋吹来,故选C。答案C13有关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和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都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都是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资源甲地是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多雨是甲地农业生产的优势,干旱少雨是乙地农业生产的劣势A BC D解析甲在大陆东岸低纬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共同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乙在大陆西岸,终年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而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不利于农业生产。答案C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完成1415题。14其中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A图A B图BC图C D图D解析最冷月气温界于0 10 之间,降水均匀。答案D15下列关于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沿海地区因受海洋影响,降水都较丰富B热带地区既有多雨区,也有少雨区C副热带在大陆东岸,雨热同期;副热带在大陆西岸,雨热不同期D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解析沿海地区不全受海洋影响,如撒哈拉沙漠也有沿海区域,降水则少。答案A读图,完成1617题。16图示海域属于()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解析经纬线定位为太平洋。答案A17洋流L属于()A自南向北流的暖流 B自南向北流的寒流C自北向南流的暖流 D自北向南流的寒流解析图示洋流为秘鲁寒流。答案B读“山谷风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据此完成18题。18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等压线的数值自下而上递减B图中等温线的数值自下而上递增C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D甲地的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解析一般而言,越往高处气温越低、气压也越低,根据此规律图中等压线的数值自下而上递减,A项正确。答案A读下图,完成1920题。19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河流的补给水源包括()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湖泊水季节性积雪融水A BC D解析从图中信息可判断出大气降水是河流的一种补给方式;图中河流发源于有冰川覆盖的6 000米高山,因而高山冰雪融水也是重要的补给水源;河流的上游有较大的湖泊,因而湖泊水也是其补给形式。答案A20若在图中甲处修建一水库,该工程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A蒸发 B地表径流C植物蒸腾 D水汽输送解析修建水库后,河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答案B二、综合题(40分)21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_过程有关。(4)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近些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_,这种趋势带来的具体危害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并根据原理能解释一些地理现象。答案(1)晴夜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丙(2)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甲(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乙(4)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引起海平面上升,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22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1)河流甲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月,其原因是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的变化而变化。(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_种补给类型。(3)河流甲、乙位于我国,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可知,它们分别所处的地区是()A西北、东北 B西南、东北C西北、江南 D东北、西北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河流甲径流的变化和气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7、8月份气温最高时,流量最大,冬季断流。第(2)题,结合补给时间可推知补给类型。第(3)题,河流甲以冰雪融水为主,为我国西北的河流;乙有两个汛期,为我国东北的河流。答案(1)78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12气温低于0 ,冰雪不再融化,河流没有补给水源气温(2)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3(3)A23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题。(10分)(1)读图甲判断,该海域位于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的作用。(2)图甲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方向)流动。在图乙所示的、四海区中,图甲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海区。(3)为什么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上升流现象?在图乙所示、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上升流的是哪一海区?解析第(1)题,根据图甲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可判断该海域位于南半球,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它由低纬流向高纬,应为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第(2)题,该洋流为向南流的暖流,应对应图乙中的。第(3)题,离岸风的吹拂导致上升流的形成。答案(1)南高暖增温增湿(2)南(3)有些沿岸海区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导致沿岸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的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上升流。处。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别是:地形:甲是_,乙是_。地质构造:甲是_,丙是_。(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解析第(1)题,甲地背斜成谷,乙地向斜成山。第(2)题,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第(3)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弯曲方向可区别向斜和背斜。第(4)题,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乙地是向斜,是储水构造;丙地是断层,地壳不稳定。答案(1)谷地(或鞍部)山地背斜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方向:岩层向下弯曲。(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