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1章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73446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1章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1章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1章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1章第1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教学准备】资料卡片、投影仪(片)。缺勤登记:【课时安排】 2课时【板书设计】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自然异变受灾体灾情定义灾害事件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破坏危害程度地域差异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生学、思过程设计教师教、导过程设计学生学、思过程设计【讲授过程】提问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个标题。导入新课xx.5.12汶川大地震。 自然灾害正以它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讲授新课一、自然灾害(板书)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转承那么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哪些条件呢?2、形成具备两个条件: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定义表述为: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事件现象自然异常变化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造成学生活动:那么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的自然异变发生在哪些地方呢? 点拨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当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无论其程度大小,只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造成损失就形成自然灾害。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思考读课本P2P3页案例,辨析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学生活动:讨论点拨 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所以说,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学习方法判断自然灾害的技巧:一是诱因为自然异变;二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学生学、思过程设计教师教、导过程设计3、灾情大小的判断灾情大小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等。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受灾体是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学习方法灾情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和受灾体的易损性。异变频率、能量大小,受灾体的易损性等。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通常用自然因子是否经常发生异变(频率)、异变的程度或是灾变能量大小(强度)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如多少年一遇的洪水、震级的大小等;灾情是指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过渡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学生活动:请大家看课本第二个大标题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所见所闻,谈谈灾害给人类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二、自然灾害的影响(一) 人员伤亡xx.5.12汶川大地震,根据官方数据估计,最终死亡人数超过8万人,37万多人受伤、数千万人心理受创 生理、心理方面影响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设问同一种自然灾害,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危害程度是否相同?学生回答:不同。同一震级的地震,发生在日本,可能毫发未伤,但对其他国家来讲可能伤亡惨重。(二)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汶川大地震还表现在财富受损(年初雪灾造成的损失为1516.5亿元,这次地震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有6000亿元。远不是唐山地震、xx年水灾和今年的雪灾能够相提并论的。)济运行中断、社会系统运行受阻,及其其他很多方面。结合课本P4图理解:说明了不同自然灾害有其一定的受灾体,造成的财产损失内容不同,灾情不同。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承转那么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为什么存在地域差异呢学生学、思过程设计教师教、导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根据图1.8,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灾、抗灾能力强,灾害危害程度如何?(四)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点拨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一定灾强下,防灾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灾损失;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该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经济相比较小,即灾情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快。所以,应该说,防灾抗灾能力强使得灾害危害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而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且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易受灾,受灾后经济损失绝对量小、相对量大,缺乏自救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危害程度高。以唐山为例,1976年唐山地震后,国家提出了五年重建计划,但直到十年之后的1986年才宣布完成重建任务。但汶川大地震引申: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面对自然灾害,我们人类怎样才能减少灾害损失?的灾后重建则要比这长得多。点拨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并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因一个地区的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而异。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要积极应对,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其灾害损失。【作业设计】优化设计;同步测控【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