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10)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58915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10)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10)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10)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10)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 解析:考查对种群特征的理解。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种群密度会因种群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如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较高,在秋末天气较冷时种群密度就降低。 答案:C 2.科研人员对某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上在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解析:捕捞最有利的时机应当选择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时机,即出生率死亡率的值最大时的B点,D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答案:A 3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的种群结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将增加B环境阻力不变 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 解析:根据坐标中种群年龄组成直方图可知: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种群,由此可预测该动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 答案:C 4下列关于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的不一致则舍弃 B无论样方数据大小,只要取其平均值就可接近真实密度 C取样方计算时,选生物密度大的区域更科学 D多次取样,舍弃数据悬殊的个别样方,取其平均值 解析:样方的选取要有代表性,个别样方由于生物生存条件优越或恶劣而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舍弃其数据参考。 答案:D 5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解析: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是建立在以下假设之上的:被标记的动物混合要均匀,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没有大量个体的死亡、出生、迁入和迁出,被标记的动物要均匀分布,动物应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且标记物不易脱落。 答案:C 6.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析: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群落的过程。因演替的起点不同而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要发生变化,故种群基因频率也要发生变化,人类活动对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均产生影响。 答案:B 7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解析: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答案:C 8.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各阶段的增长率相同 B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D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 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各阶段的增长率不同,是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的。 答案:A 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解析:根据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甲乙之间的关系是乙捕食甲,所以其能量流动方向是甲到乙。M点甲种群数量是下降趋势,乙种群数量是上升趋势,所以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信息传递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双向的。两个种群数量的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变的越来越稳定。 答案:D 10.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的繁殖加快,A错。第1729天,成虫数量增长逐渐减慢,说明增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B错。第2137天,成虫数量逐渐增多,种群密度增大,导致生存斗争加剧,成虫增长率下降,C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D错。 答案:C 11.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解析: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种群才呈现“J”型曲线;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S”型增长;“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 答案:B 12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空间的关系 D种群增长率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解析: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同时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最终呈现出“S”型增长曲线。因此“S”型增长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物、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因素有关。 答案:B 二、简答题(共40分) 13(12分)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根据下图回答: (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成为图_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_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_所示类型。 解析:(1)由于我国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使70年代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上幼年个体数量多,种群趋于扩大,造成人口数量众多,成为图A所示增长型。 (2)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保护幼鱼,将使捕捞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A所示的增长型。 (3)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将成为图C所示的衰退型。 答案:(1)A(2)A(3)C 14(14分)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xx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请填写表中和空白之处的内容。构建数学模型的 一般方法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 模型的主要步骤.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NtN0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_,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表中NtN0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_ _。 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_ _。 解析:构建数学模型的步骤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NtN0t,即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其条件是资源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等。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求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将题表中等于1.47%及N0等于3 000、t等于30带入公式NtN0t即可。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根本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如退耕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等。 答案:(1).数学形式 .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湖洲地的资源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答出两点即可,或答种群增长不受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3 000(0.0147)30 (2)退耕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 15(14分)如图一是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是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二。 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 图二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 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m2。 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_; _。 解析:由图二纵横坐标的意义可看出:该调查研究的问题是某森林中植物种类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由曲线变化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增大,物种数目增多,样方面积达S0后,再增大样方面积,物种数目不再变化,由此可判断,最佳样方面积为S0 m2。 种群密度调查中,估计种群密度时应取所取样方的平均密度。 答案:(1)某森林中植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即可)样方法 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0 (n1n2n3)/3S0 (2)光垂直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 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