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历史下第三次段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8323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二历史下第三次段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二历史下第三次段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二历史下第三次段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二历史下第三次段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题,满分60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1. 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 A.雅典的自由民 B. 雅典贵族 C. 雅典的执政官 D. 雅典的平民2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A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B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3观察下图,图示中的、应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A贵族、平民 B平民、君主 C贵族、奴隶 D贵族、君主4. 某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历史剧。假如你的角色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00麦斗的平民,那么你可以: 参加公民大会 当选为“四百人会议”的成员当选为民众法庭陪审员 在战争中提供骑兵A B C D5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以上言论本质上反映了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B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C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 D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6. 观察右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A奖励耕织 B实行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军功爵制7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里所说的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李悝变法9“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壮:多的意思)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10王安石在讲学时,曾经给学生出一道问题:“异时多兵矣,而不以兵多故费财;今民之壮者多去而为兵,而租赋尽于粮饷,然亦不足于兵。此其故何也?”这反映王安石在教学中注重 A因材施教 B军事教育 C经世致用 D理财为先11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宋神宗急功近利 B宋神宗动摇不定 C宋神宗反对变法 D宋神宗软弱无能12.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13.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挑战教会权威 B. 否定信仰上帝 C.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14由下图可知,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B天主教会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沉重剥削 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1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16、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维护农奴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17佩里率领的舰队中有两艘黑色的近代蒸汽铁甲军舰,为日本人第一次见到。佩里赠给幕府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佩里来航令日本人震惊,深切感受到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这里的“差距”主要是指 A落后的交通工具与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差距B落后的幕藩体制与先进的民主制度的差距 C落后的农业文明与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差距D落后的国民素质与先进的国民素质的差距18.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19、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2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21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22 有人评价百日维新“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直接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措施有 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 A B C D23.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光绪帝对变法犹豫不决 B、顽固派力量强于改革派C、力量对比对改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资产阶级势力弱小24梁启超评价康有为,认为他是“孔教之马丁路德”。这主要是因为 A康有为改革儒学理论完善改革主张 B康有为融合孔子儒学、西学进行改革 C康有为主张改革中国原有宗教制度 D康有为把西方的宗教理论用于改革25.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写到:“(俄国人意识到)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前进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掩盖了俄国存在的问题 B.欧洲稳步前进的动力是制度和技术的创新 C.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是俄国停步不前的最大阻力 D.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是俄欧差距的反映26 列宁在评论1861年改革时说过;“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后来又高度评价道:“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对这两种评价的正确理解是 A.对立统一 B.失之偏颇 C.相互矛盾 D.继承和发展27.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28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29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30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第卷 非选择题(共三大题,满分40分) 31.(13分)限制打击旧势力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这是中外历史上许多重大改革的共同之处。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1 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法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是怎样“解救贫困者”,又是怎样使“富人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的?(4分)材料2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2体现了商鞅变法中的什么规定对原有特权阶层的打击?简要说明理由。(4分)材料3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宋史卷327 依据材料3说明王安石变法是怎样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的?(2分)材料4 右图是日本幕府时代社会成员构成示意图,其中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特权阶层。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为改变右图所示的不公平现象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分)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2874xx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三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实行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材料四 1905年,沙皇政府认为,最严重的危机是遍及全国的农民暴动。他们的口号是:“给我们土地,土地应该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是土地的耕种者。”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2分,不得摘抄原文) 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1分)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2分) 依据材料三,说明俄国司法改革的现代化特征。(5分) 结合材料三、四分析,为什么俄国经济长足进步,到1905年却又出现农民暴动遍及全国的局面?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33(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治二年,福泽谕吉发表的劝学篇,在深究欧洲之所以成为“富国强兵天下之首”的原因时,总结道:“普及天下之教育,修德谊,开智识诸方建学设校,凡不知几千之数;彼产业廉美,商贸繁昌,兵备齐整、武器充足,究其万世太平之源,则在使其务实固本之学问矣!”材料二 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岂不然哉? 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 材料三 女权运动的真意义,是要女子有痛切的自觉,从知识能力上力争上游,务求与男子立于同等地位。这一着办得到,那么,竞业参政,都不成问题;办不到,任你搅得海沸尘飞,都是废话。 梁启超人权与女权 材料四 故治天下之大本二 :曰正人心,广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妇学始。是故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1897年)材料五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材料六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归纳福泽谕吉的主要观点。你对其观点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分析与观点相符即可。)(4分) 梁启超认为女子教育是国家生死存亡之本,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他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女学思想的历史影响。(5分) 据材料五并概括康有为教育思想的特点。(2分)(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广汉中学高2011级高二下第三次段考历史科试卷参考答案:第卷 (每小题2分,共30题,满分60分)15 B A A B A 610 D D B A C 1115 B A A C B 1620 A C C B A 2125 D B A A C 2630 A A D B C第卷 非选择题(共三大题,满分40分)31.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奴隶;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不同,有利于富有的工商业者分享政治权力。(4分)(2)奖励军功的规定(1分)。实行军功授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出身卑微的人通过能立战功参与到政权中来。(3分) 实行免役法: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推行方田均税法:按土地的多少和贫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2分)(4)废藩置县、剥夺大名的领地和权力;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佩带刀剑、垄断军职的特权。(3分)32(14分)(1)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2分)(2)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2分)影响: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2分)(3) 确立了近代司法制度的原则:近代司法程序和依据的平等、公开、公正;近代司法的独立;(5分)(4) 原因:改革的不彻底,三农问题没解决(2分) 启示:现代化进程中要关注农民利益。(1分)33(13分)(1) 观点:欧洲强盛的原因在于发展教育。 看法1:赞同。欧洲大力发展教育,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军事力量加强,统治更加巩固。 看法2:不赞同。欧洲强盛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只是起到了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看法3:应辩证看待(一分为二)。一方面应充分肯定教育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应指出欧洲强盛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发展。 (只要考生围绕发展教育与欧洲强盛之间的关系发表议论,言之成理即可得分。)(3分)(2)理由:女子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家庭和睦和种族后代; 关系到妇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关系到国家的强弱。(3分)影响:否定了封建意识,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想通过普及女子教育而富民强国的美好 愿望; 利于思想解放,对整个戊戌变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2分)(3)将儒家“仁”的思想(大同思想)与西方的先进思想(民主、教育理念)相结合。(2分)(4)教育是兴国之本,要重视教育的地位;发展教育要从本国国情出发; 教育内容、教育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发展等。(其他答案切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