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7326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I)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每题2分,共48分)1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是指: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核弹头远距离精确命中目标 D我国的运载火箭顺利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2我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银河-I”型计算机诞生 培育出杂交水稻 A B C D320世纪50年代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涌现出来的文艺作品不包括: A杨沫的青春之歌 B郭沫若的蔡文姬 C电影五朵金花 D电影北国江南4“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5“卡门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 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这部歌剧的创作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6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材料中“他们”的代表作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泉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7近代世界史上,某书出版后,引起宗教势力恐慌,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组织集会大 造声势,提出“拯救心灵”,并联合30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 宣言反对本书的出版,这本书应该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论法的精神 C共产党宣言 D物种起源8“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9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建立户籍制 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10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 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11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 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之一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12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 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 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13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而秦汉以后开启了“布衣将相之局”。这 种新现象反映了 A官僚政治秩序稳定 B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14宋代制定了文官执政的制度,军队不参与政治,军队的元帅亦由文官担任。宋代实行这 一制度的目的是 A限制武将滥用职权 B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C保障军事决策正确 D避免军人干政局面的出现15“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 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 称为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 A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16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 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17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写道“隋炀帝本好辞华,所设的进士科,或者不过是后汉灵帝的 鸿都门学之类。这是制度本身的变化,不能执后事以论其初制的。科举所试之物, 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纪念的。”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德主才辅的人才观逐渐形成 B科举从学术研究转为选才手段 C选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选官考试内容日趋经世致用化18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中指出:人类自 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其中一种类型命名为“声音与眼睛 的力量”,即古希腊城市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设计让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作者认为古希 腊城市设计: A缺乏自主创新的设计理念 B受到了民主政治的影响 C便利了公民商业贸易活动 D体现了朴素的理性思想19“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 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这里“基于理性的体制”表现在: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20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 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 必正确 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 B C D21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 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 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22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 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 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 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 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D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23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英国首相 A是下议院中多数党的领袖 B实际上是由英国国王选择产生 C掌握着行政权和立法权 D是英国国家元首24有历史学家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议会内阁制,以及由两个政党竞争执 政的两党制,成为以后出现的民主国家普遍效法的基本政治制度。可是从真正的民主意 义来考察,当时的英国还不能称为民主国家。”这么说的依据是当时英国 A人民的选举权受到严格限制 B国王依然有强大的政治权力 C内阁向议会负责,缺乏实权 D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2分)二、每题26分(共52分)25(26分)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精神。从建国以来每个时期的语文 课本中,我们能读到时代的变化,更能感受到60多年来社会发展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关于革命领袖的文章非常多,如八角楼上、毛 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冀中的地道斗争等。也有歌颂新 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另外课本还大量选用了苏 联文学作品,如契诃夫的小公务员的死和高尔基的海燕等。 材料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秋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 家几乎集体消失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根据有关研究者提供的材 料,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 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 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 育的。 材料三 材料四xx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 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一些 语文老师注意到,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爱情”这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 敏感。一些学者认为,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为当前教育补充了情感与 人文的元素”。在外国作品的选编方面,新世纪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视野更加开阔、包 容。根据研究者的统计,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分别 有92篇和89篇,占所有课文的20%和16.8%,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 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 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50年代后期的语文教材内容与以前相比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变化原因。(6分) (3)通过材料三的两张图片可看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们的思想有何进步?反映了中 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4)根据材料,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出现的新变化。(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 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 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 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 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 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 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 世不易可也。”富弼对宋神宗言:“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 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三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不仅使文官失去了宰相作为他们的“意见领袖”,还使 所有文武官员的地位和生命、尊严的价值都变得渺小,使绝大多数时期任何一个官员在皇 帝面前都显得“人微言轻”总的来讲,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最高政治权力的运转经常 处于失衡或扭曲的状态,舞台上的依靠皇帝暂时亲信而拥有治官权力的人物忠奸贤愚美丑 反复变换,严重损害了明代治官活动的连续性、一贯性、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 的典章制度越来越形同虚设。摘编自渖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两位宰相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制约相 权,宋代采取的主要措施。(9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和影响。(11分)高二(下)文科历史期中考参考答案DBDDAB ADDCB ABCDC DBBCD CDAA25.(1)特点:内容以革命史、党史为主;向苏联学习。 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建立;对外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立外交 关系,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2)变化:政治时文和工业建设文章大量取代原先的优秀文学作品。 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影响。(3)进步思想:环保意识增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变化: 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到强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综合发展。(4)增加经济、人文、励志类型的文学作品; 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爱以及美好事物的追求。26.(1)趋势:宰相数量由一相制发展到多相制;相权由一相独占到群相共有;中央其他部门不断分割相权。(6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2)主张:皇帝独裁会招致天下大乱;皇帝与士人共治天下。(任答一点,3分) 措施: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6分) (3)原因:宰相专权的历史教训;皇权专制加强的需要。(2分,任答1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破坏了中央行政体系的完整性;降低了各级官员的地位和尊严;使最高权力运转被扭曲;使明代官员管理缺乏连续性;严重损害了国家典章制度的地位。(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