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57607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历史 学科试卷杨文平 孙佳欣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分第卷、第卷和答题卡,共 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8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4保持答题卷清洁、完整,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第卷 选择题(共60分)1.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B强调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C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D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2.古代中国的地方官职机构名称各有出处。宋代以中央朝臣充任各府长官,称作“权知某府事”,即暂时代理该府政事,简称知府。金代“以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即行省。二者体现的相似政治理念是A王权专制 B中央集权 C权力制衡D地方分权3.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A郡县制度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产生C儒家思想的发展 D宗法制度的影响4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5“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周天子与诸侯政治权利平等 B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C周初政体易于导致分裂割据 D周初政治状态的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6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工程,必需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 。” 作者强调的是A专制主义的来源 B中央集权的特点C政府重视水利兴修 D小农经济的缺陷7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8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无险可守。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A促进行政管理方便 B加强军事上的控制C便于各地经济交流 D. 促进区域经济平衡9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钱穆这一论述的主旨是A宋初统治者弱化相权 B学术中衰导致人才缺乏C宋初承袭五代的积弊 D宋朝政治制度没有建树11.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12雅典民主城邦的政治精英们在公民大会和法庭上表演时,凭借的主要手段是言辞。言辞在雅典具有很高的地位,这使得与言辞有关的演说术和修辞术在那里极为发达,各种演说和修辞策略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实际的政治表演。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演说是获得城邦政治权威的唯一途径 B雅典民主政治推动了演说术的发展C演说和辩论是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 D城邦民主是以表演为主的虚假政治13. 罗马法规定:“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在未经个人许可时,即使国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该规定A强调保护私权,限制公权滥用B强调人人平等,打破贵族垄断C强调法律至上,维护法律权威D强调社会和谐,协调人际关系141789年,有学者说:“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完善之处,就是不平等的代表权好些选举代表、要他们为国家制定法律的人,就总体而言,是掌握了土地的人,或组成法人团体而控制商业的人”。材料反映了 A革命维护了传统地主的利益 B商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逐渐丧失C英国宪政的实质是王权专制 D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15.美国独立以后,各州对外贸易政策因利害关系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十分混乱,各州越来越要求对国外输入美国各地的货物征收关税,并详细规定与外国的贸易关系,以稳定市场、扩大国内贸易和发展美国经济。这表明A美国此时尚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 B邦联结构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落后C各州就制订相关法律已达成一致 D强化中央政府权力成为大势所趋16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17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D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18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这反映了孙中山 A对民主政治的担忧 B对太平天国的惋惜 C对革命思想的反思 D对革命前途的憧憬19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这一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此语评论的是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20有学者认为,中国主动而有计划地将主战场由华北转向华东,使日本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这一军事行动发生于A1931年 B1935年 C1937年 D1945年211942年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惟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A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唤醒国际社会关注远东事务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准备中印对日作战转入反攻22 “在二十世纪中国,西方因其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而受到仇视,又因其掌握聚集财富和增强国力的秘密而受到推崇,这样一来,同时攻击西方侵略行径及其近代化秘密的义和团,有时大受称赞,有时则遭到痛斥。”对义和团的不同评价说明A义和团的行为自相矛盾 B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C史学研究难以获取真相 D观察角度影响研究结论231929年,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指出“土地革命彻底的完成固然要在全国工农暴动夺取政权胜利以后,但是如果以为全国工农暴动没有胜利以前便没有农村的土地革命斗争,实在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相反的,农民土地革命斗争的发展及建立红军,是推进革命高潮决定全国工农最后暴动胜利的主要条件之一。”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提出以全国暴动推动农村土地革命 B强调城市夺权与农村土地革命相互促进C开始认识到农村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D主张先工农武装割据然后夺取全国政权241938年,蒋介石发布告全国军民书:“我国抗战之根据,本不在沿江沿海浅狭之交通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吾同胞须知此次兵力之转移决不可误为战争之失利与退却。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上述言论的直接背景是A平津沦陷,民族危机加深 B上海失守,华东局势危急C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 D武汉失守,相持阶段来临251949年7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致杜鲁门总统的信中写道:“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个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寓意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而易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这里“显而易见的理由”主要指A美苏全球争霸的需要 B根除国民政府的腐败C维护美国在华的利益 D遏制中共势力的发展26学者胡适曾说:“我们应该决心求学;天塌下来,我们还是要求学。如果实在忍不住,尽可个人行动;手枪,炸弹,秘密组织,都可以,但不可再罢课。倘要行动则可个人行动,而不必靠群众汪洋来掩饰自己的怯懦。”胡适的中心观点是A国共两党推动的国民大革命实难救国 B个体的选择不能以正义之名绑架大众C只有采用暴力才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务实的“实业救国”论才是理性爱国27.1912年2月14日,17省代表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参议院在致袁的电报中说:“查世界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有华盛顿一人。公为再现。”这表明A袁世凯上台在程序上合法 B革命党人让出胜利果实C袁世凯衷心拥护民主共和 D参议院为袁世凯所控制28马克思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由材料可知,“这次革命”A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初次尝试C是马克思直接领导斗争的结果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9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民心 B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C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军事力量 D“和平”、“面包”的口号深得人心30巴黎公社曾经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来经营。这一做法A开经济国有化政策的先河 B是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尝试C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继承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第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31(10分)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概括材料一的观点。(4分)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6分) 32(16分)法制建设是政治文明的坚实基础。 材料一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有生法,有守法(执行法度),有法于法(遵照法度行事)。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管子 材料二 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后,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下面是其内容节选。 (1)依据材料一,比较论责任和管子两书对法律认识的异同点。(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的背景,对其进行评价。(8分)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昔日广州商馆时期,一般贸易品的走私是没有的。后来,许多特权由条约获得,世界上的注意力转向中国。与此同时发生的就是鸦片走私,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就导致了一般的走私。俟后太平天国的叛变产生了混乱,在这混乱之中,广州完全被“叛军”包围,上海也从帝国官员的手里被夺去。外国在广州和上海的周围维持着中立上海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自由港,从1854年5月起,中国政府从它的对外贸易方面就没有收到关税。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普遍走私的那种“自由的”制度必须觅得另一种制度来代替;所宣布过的那种中立化的严格执行必须放弃。作为让步,阿礼国建议用外国人监督的方法去实现,人员由领事推荐,但是为中国服务,由中国付给薪金,并且在中国长官的节制下工作。新的税务机构在1854年7月12日成立新章程的实施受到了领事们的欢迎,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要终止那时存在的无政府状态;它也受到商人大众的欢迎,因为它结束了只对他们当中诚信较差的那些人有特殊利益的那种情况;再者,它使这个口岸的税务长官,能够获得除此之外并无别法取得的一项国税。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自由港”的原因和产生的不良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税务司产生的影响。(6分) 15CBABC610ABBAD1115ABADD1620DBABC2125ADCDC2630BABDD31、观点: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4分) 第一种观点:赞同:国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战期间国共虽有合作,但也充满斗争;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4分) 第二种观点:不赞同: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4分)32、(1)同:都重视法律,肯定法律的作用,认为法是天下人的行为规范。(2分) 异:制定法律的主体不同:西塞罗认为公民是法律的制定者;管子认为法律是由君主制定。(2分) 制定法律的目的不同:西塞罗认为制定法律是为了保障人们的权利;管子认为制定法律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2分) 各阶层的法律地位:西塞罗认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管子强调尊卑等级,认为臣民必须服从于法。(2分) (2)背景:20世纪初期,在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清政府顺应世界民主宪政潮流,制定和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和义务,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自由的权力。(4分) 评价:宪法大纲规定君权强大,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它的发布不过是晚清政府为了缓和人民不满的权宜之计,并未能真正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4分) 33、(1)原因: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的走私活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帝国主义的中立政策。(4分) 影响: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导致上海经济秩序的混乱。(4分) (2)影响:稳定经济秩序,受到各方欢迎;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上海海关管理权丧失,中国海关半殖民地化。(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