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4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2457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4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4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4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4 人民版必修2一、教学内容分析 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人民版)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本节课是专题四的教学重点。通过具体了解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分析其变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校属于市一级达标学校,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节课内容贴近生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是可行的。三、设计思想1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感受历史体验历史认识历史”。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和查找有关资料,合作与探讨,以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整理,掌握基本史实。以课堂作为呈现成果的媒介物。经由老师适当引导,深入探讨,归纳特征、分析原因。3.因为本课内容繁杂,针对课时紧与内容多的矛盾,为确保课标的实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取舍。物质生活方面以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文化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弱化饮食和建筑方面。4.将历史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结合我校地理位置的优势设置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收集资料与处理资料方法等方面对学生做适当的指导,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四、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情况的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原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各级各类图书馆、上网浏览和社会调查等方式搜集有关历史资料;通过亲自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等活动,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果,深入探讨,达到相互学习和教学相长的目的。还可利用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再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场景。3.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逐步树立历史唯物史观。认识到民主、自由、平等和法制等思想观念对近现代中国陋习的改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树立民主平等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模范公民。五、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及原因。(二)难点:分析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布置小作文:以一位生活在19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人身份,写一篇对当时社会生活巨变的感想。题目自拟,体裁不限,300字左右。2合作探究:近代以来中国服饰文化的变迁 (近代-现代)(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汇总。该工作可以在一个预习单位完成。)(二)导入新课出示老师苗家服饰照片老师: 这是老师在湘西旅游时拍的苗服纪念照。这些民族服饰适合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吗?学生: 不适合,往往是一些特殊场合,比如说婚庆等。老师: 这种变化是不是只局限在服饰文化领域呢?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如今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三)讲授新课第2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板书)一、物质生活的变迁(板书)老师: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物质生活上的变化尤其显著。最具典型性的就是服饰文化。1服饰文化(板书)第一阶段: 研究性成果的课堂展示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及时指出汇报的不足) 老师: 现在请小组的代表来为大家展示关于近现代中国服饰变迁的研究成果。第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阶段分析归纳代表性服饰、阶段特征及变化原因。老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重温成果。(1)近代(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板书)老师: 近代的服饰除了改良以后的服饰外,传统服饰依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代表性服饰:男装:西装、中山装、长袍马褂(板书)女装:旗袍、上衣下裙 老师: 以中山装和改良旗袍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服饰特征是什么呢?服饰特征: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新旧并存(板书)老师: 从服饰中我们看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西方文化开始影响中国人的生活的?学生:1840年鸦片战争后。老师:所以这种文化影响是正常的文化交流的结果吗?学生:不是。这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影响是伴随着殖民入侵进入中国的。老师:资本主义的入侵带来了屈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先进文化。在屈辱面前,爱国人士不断探索救国救亡之路。在国内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人们逐渐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接受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老师:我们再来想想在穿着舒适度和使用角度考虑,你会选择什么西装还是长袍马褂?学生:西装中山装老师:很好,所以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近代服饰的变迁和很多的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及其影响;国内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穿着舒适度和实用度。(板书)(2)现代:(板书)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板书)老师:这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时代。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代表服饰。代表性服饰:列宁装、中山装、绿军装、人民装(板书) 老师:这个时代的服饰往往有一个特点,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它吗?学生:革命、红色海洋等等老师:这一时期的特色就是政治色彩十分浓厚,体现革命气息。服饰特征:强烈的政治色彩,朴素单一(板书) 老师:根据我们对近代服饰变迁的原因分析,大家试着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去分析造成本阶段变迁的原因. 学生:(十分踊跃)建国初期政治不稳定,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而且在60年代发生了文革,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遭到严重的破坏。原因:受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和制约;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国家政策在社会生活上的反映(板书)老师:什么时候这种单一的着装情况发生变化?学生: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转折点第二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板书) 老师:在汇报的课件里,我们发现这个时期的很难找一个固定的代表服饰,几乎每一年的流行趋势都在变化。代表性服饰:异彩纷呈(板书)服饰特征:个性、大方、多样、时尚(板书) 老师: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政治上经济上的变化。原因: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影响(板书)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阶段的变化总是和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密切相关。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转变都能通过服饰文化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在归纳每个时期的特点时,一定要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联系。老师:除了服饰外,饮食和居住文化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过渡) 2“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板书)老师:说说你们的最喜欢的食物。学生:老师:在同学们最喜欢的食物中,有传统的中国美食,比如锅边糊,烤鸭等,但也有西方的美食,如PIZZA,汉堡,薯条等等。西式食物对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简要介绍近代以来饮食方面的变化,具体到福州地区,将之作为走进福州系列研究性课题的一个子课题。)(1) 近代以来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板书)四大菜系的形成 中西餐并存于世(板书)西餐传入中国(2)布置课题:浅谈近代以来福州饮食种类和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或谈谈现代福州家庭的饮食构成。(板书)3安身之所居住文化(板书)(出示图片)老师:四合院是北方典型的民居。南方的民居又有不同。在福州就有着南方古民居的典型代表三坊七巷。(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福州历史,实地考察)近代以来,各地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风格,现在的上海外滩满满的都是这种风格的房子,这种风格反而特点是什么呢?学生:西式建筑或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展示福高西式建筑图片)老师:实际上在我们周围就有极有代表性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比如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和体操房,还有学校附近的石厝教堂等等。在仓山还有着很多这样的建筑。为什么当时的外国样式的建筑多集中在仓山地区呢?对福州的住宅文化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应该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进行探讨。布置课题:(走进福州)实地调查:福州仓山区著名古建筑特点和现状,谈谈应如何加以保护。老师:近代在物质生活发生变化同时,移风易俗也成为时代特征。(过渡)二、社会习俗的变迁(板书)1社会习俗的变迁史实(板书)材料:小作文爷爷的“控诉” (配上语音)我,本是清代的进士,原本是个小知县。辛亥革命后,丢了官,只好回乡下种田。生活安好。只可惜儿子不孝,只生了几个女儿,断了我家的香火。唉!这让我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呀!噢,大孙女回来了。这些个丫头越来越不象话了,前些日子要给老三缠脚,他们竟联合起来反抗,老大,老二的脚也都拆了,一点也不把我放眼里,真是反了!也不想想以后怎么嫁出去呀。大丫头回来了。我回头一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大丫头原本及腰的长发不见了。“你!”我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爷爷,怎么一惊一乍的?”二丫头这时候走了上来:“如今时代变了,你别老拿过去的眼光看我们。”我那个火从心里烧呀:“都是你们该死的爹!我原来说不让你们上什么莫名的学堂,这下好了,一个个搞成了现在这个鬼模样!”我喊来了不孝儿,让他把大丫头关进房里:“这丫头,好好在房里绣绣嫁妆,把头发给我留长了,不要每天在外面丢人现眼的,好不容易给找了个婆家,现在这样子怎么过门。”儿子开始还想和我对着来,我只好拿出家长的气势,这才让他乖乖听我的。这孩子也不知道什么开始敢和我顶嘴了,想过去这小鬼哪里敢反抗呀,唉第二天刚起床就收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大丫头竟然跑了。我知道一定是儿子搞的鬼。大丫头走之前还留了一封信,白话的,说的无非是自由、民主和权利之类的。唉,这世道真变了,我是不是也要出去走走看看。顺便把大丫头给找回来。(取材自学生的课前作业。作者:高一(8)班 xxx)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爷爷“控诉”什么?这些控诉反映了哪些变化? 学生:无后、孙女放足、女子上学、逃婚-追求婚姻自由老师:近代中国社会正发生巨大变化,如:(1)女性的解放(板书)老师: 在中国古代社会,我们常常“女子无才便是德”来形容女子。女子在社会中一向受到束缚。A三寸金莲天足(放足运动)(板书)(出示裹足的透视图)老师:比较三寸金莲和高跟鞋。女性穿高跟鞋和以前裹足的理由一致吗?反映出什么问题呢?学生:高跟鞋是女性脱离了封建礼教束缚对美的一种自主选择。反映出妇女地位的提高。老师:放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出示放足的历史进程)老师:可以看出社会习俗的变迁要较物质生活相对滞后、缓慢。B.“女子无才便是德”“知识就是力量”(女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板书)(图示“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福建师大校部原华南女院)老师: 我们可以看到女子的解放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解放,她们还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 。从此新女性的形象在中国出现。她们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真正独立。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恋爱婚姻自由(板书)(图示化蝶,播放音乐梁祝)老师:此情此景,从翩翩起舞的蝴蝶身上,我们仿佛又感受到了美丽背后的悲伤。流传至今的爱情悲剧数不胜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包办婚姻,很多人在结婚前连面都没有见过。老师:在古代社会结婚讲求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第观念。进入近代,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主张恋爱婚姻自由。他们为此和自己的家庭和社会旧观念抗争着。可以举些例子。学生: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结合,等等。(2)对恋爱、婚姻自由的追求(板书)老师:婚礼的礼俗也开始发生变化。说说你们参加过的现代婚礼。(过渡)(与古代婚礼的繁杂步骤做比较)婚礼仪式的简化符合时代的要求(3)尊卑分明的礼节平等自然的交流(板书)老师:在见面礼和称谓习惯也出现了很大变化。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问好点头,重要场合的握手,鞠躬早就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封建等级制度的象征)。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随着列强的炮火进入中国的还有西方的民主思想和新的生活方式,旧道德和旧礼教遭到了批判。2.社会习俗变迁所呈现的特征(板书)老师: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风俗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学生:既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删繁就简,又表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老师:一批属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习俗改良后的新习俗,这种新习俗和中国传统习俗共同存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局面。 老师:几代人的观念为什么存在着这么大的差异呢?学生:接受的教育,根深蒂固的文化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等等。(能力提升)老师:中国的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如此众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原因。(分小组探讨) 3.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板书)老师:变化是发生在近代以来,所以一定与什么有关呢?学生:中国的开关,外国文化的影响。外因:外来文化影响 (板书)老师:除此之外呢?学生:(小组代表)国内的各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各个领域(学生的回答比较分散,课利用黑板进行副板书,有利于归纳总结)老师:大家非常全面具体的分析了各方面的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分阶段具体整理。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本质上体现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板书)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板书)政 治(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文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经 济 外国经济入侵,自然经济瓦解 建国初期的经济困难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由平等思想的传入及传播思 想 文 化 新文化运动等破除封建礼教束缚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三、知识拓展:参与度小调查:以下年轻人对哪些节日的敏感度比较高? 情人节 圣诞节 春节 元宵节老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我们接受到的外来文化很多在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你如何对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出示图片)烟花爆竹禁改限;xx年南后街元宵灯会等图片。结合社会现状。学生: (给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设性建议)四、课堂小结 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在每一个阶段曾现出不同的变化。每一阶段的变化都和这一时期的时代大背景密切相关。也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状况的直接反映。 五、课后延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完成饮食或建筑部分所布置的研究性课题。七、课后反思1.充分抓住本课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的特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合作探究。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涌现出不少富有创造性的作品,闪现出众多富有智慧的思维火花。2.教师能利用各种方式引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如自身照片导入;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做出及时评价;小作文的应用;拓展探讨等等。3.根据新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利用典型事例作为切入点,敢于取舍,使教学的条理更加清晰明确。4.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走进福州”相结合,利用学校地理优势的开展实地调查等,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可进一步开展爱校教育。5. 注重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有层次的推导。应用了典型的图文资料。(如:来源于学生小作文的爷爷的“控诉”)6.除了对课堂的总结反思,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也是能够正确进行反思的重要组成。学生普遍反映喜欢这种探讨的教学方式。但这节课的学生课题汇报是在预留了一个课时间段的基础上准备完成的,所以需要的课前准备的任务还是比较多的。怎么样更合理有效的布置课前任务一直是我在努力的方向。整节课还是存在节奏过于紧凑的问题。【点评】首先,教师善于开发和利用课内外的学习资源,利用学校地理优势的开展实地调查等,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带着大脑与眼睛结合所学知识,观察、了解社会,从而把学习知识与了解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达成历史学习课程的预设三维目标。其次,教师没有被文本局限,针对课文内容比较繁杂情况,大胆取舍有所侧重,处理比较得当。可见教师在解读与处理文本时,显示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与实施是到位的,也是充满创造性的。第三,在教师扮演“主持人”角色,精心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各个环节,创设“汇报课”、“爷爷的控诉”等新情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方式,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适应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水平和心理水平的要求,能够有效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收到显著成效。本教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的教学手法。各教学环节转换快,显得相当紧凑。学生要始终处于紧张学习的状态,才能跟上教学节奏。显见,对于学习能力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是难以做到的。如何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应还要进一步的探索与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