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与翻译.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52369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与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与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与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专题精讲一、命题特点 (一)选材、 一般是选自经典史籍中的传记类文段,也有少数选取相互关联的两个文段,xx年还出现了非纪传体传记性质的文段。因此,在复习中要以人物传记类材料为主,同时兼顾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文言散文、小品等。 (二)题型 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 (三)设题 一般在卷设四个客观题,共12分,分别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段信息的筛选(主人公的品行、性格等)、对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思想的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在卷设主观题一道,8分,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二、专、考查内容 (一)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 1考查范围 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和通假字等。其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查的重点。 2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和技巧 (1)辨析词性推断; (2)运用联想推断; (3)根据语法位置推断; (4)根据语言结构推断; (5)根据句间的逻辑关系推断。 (二)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 1考查范围 (1)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2)几个常见的双音节虚词:得无、否则、何其、然后、然则、虽然、无乃等。 (3)注意几个兼词:焉于之;诸之于;盍何不;叵不可。 2命题特点 (1)考查“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 (2)选择题的选项分别由出自文段的四句话和出自课文中的四句话组成; (3)不回避已考过的虚词,其中“以”、“其”“之”等虚词考查的频率最高。 3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推断 (1)词性界定法;(2)语境推断法;(3)语法切入法; (4)标志识别法;(5)语气揣摩法;(6)结构分析法。 (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 文言句式在考纲中暂未列入必考内容,故没有直接考查,但在句子翻译中有所渗透,应稍加关注。 (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B) 1设题特点 (1)一般与客观题用同一材料。 (2)翻译的字数在40左右,设置翻译两句、三句或一段。 2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翻译要求 (1)信:译文要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字词对应,一一比照原文不走样。 (2)达:译文要文从字顺,语意明确,行文通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3)雅:译文要文句流畅,规范得体,生动优美,富有文采,符合现代文的基本要求。 4翻译方法 (1)留: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保留,不必翻译。 (2)对:将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3)换:用现代词汇替换那些没有共同构词成分的词。 (4)补:补充译出原句中省略了而语体文不能省略的成分。 (5)删:对那些无法对译,删后又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 (五)分析综合(C) 1考查内容 (1)筛选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考查形式 客观题,答案四选一。 3解题要点 (1)参透题干,明确要求。 (2)整体把握,理清要素。具体要明确如下几点: 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关系、什么态度、什么评价等。 (3)明确指向,分析信息。 (4)排除干扰,确定答案。命题常用的干扰方式有:正误相杂、强加因果、夸大事实、张冠李戴、时空错位、偷换概念、跳离限制、行为与结果混淆等。 三、解题步骤与方法 (一)泛读 浏览文段,明确大意,着重弄清: (1)全文的中心人物是谁? (2)这个人物的职务有何变化? (3)这个人物做了哪几件事? (4)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5)何时、何地、何种场合,说过什么话? (6)代表人物观点的话是哪几句? (7)人们对这个人物的评价如何? (二)审题 抓住关键词(如“正确的一项”、“不正确”、“直接表现”、“全都”等),明确问题的指向。 (三)精读 对照题设指向,结合具体语境仔细体会文言词语的含义、用法,文中内容要点、观点、态度等。 (四)重读 在更高的层次上全面把握文意,对前面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它是一个深入理解、复核验收的过程。 (五)解题 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还可借助如下方法提高答案正确率:运用比较法;运用排除法;利用好所给的信息(注释、题干、选项等)。对话高考 【例l】(xx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l5题。 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廊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之。凤阁舍人南和宋臻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绿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 一一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 【注】对仗:当廷奏事。廊:从前。承乏:充任(谦辞)。戬:高戬,时任司礼丞。台衡:指宰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易之奴暴乱都市 暴乱:发动叛乱。 B朕欲别除一官 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空闲。 D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A中的“暴乱”是“残暴,胡作非为”的意思;B中的“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C中的“闲”通“娴”,是“娴熟、熟习”的意思。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欲以为雍州长史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B 户口逃亡且尽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C 乃谮元忠与戬私议云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D 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与用法。A中前句“以为”是“以(之)为”,是两个词,意为“让(他)担任”;后句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B中的“且”都是副词,分别是“将要”(表时态)和“尚且”(表递进)的意思。C中的“乃”都表示承接,意义为“就”。D中前面的“也”,是语气助词,表判断;后面的“也”是语气词,表停顿。 答案 C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是 ( ) 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 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将使与昌宗廷辨之 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 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 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 A B C D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全都是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言行表现。是太后的行为,是宋臻劝说张说的话,是张说反驳魏元忠的话。 答案 B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元忠曾杖杀张易之的家奴,又曾阻止张易之的弟弟为雍州长史,二张因此恨之入骨。 B太后生病,张昌宗担心太后一旦去世,失去靠山,被魏元忠诛戮,因而设计陷害元忠。 C凤阁舍人宋璨劝张说伸张正义,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即便因此获罪,也是光荣的。 D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参与了对魏元忠的陷害;后来由于宋琛的劝导,转变了立场,没有按张昌宗的意思加害元忠。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概括。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同意在“廷辨”时证实张昌宗对魏元忠的陷害之语,并没有参加对魏元忠的陷害。 答案 D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译文: (2)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译文: (3)附元忠立致族灭。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与翻译。(1)中的“无以易”译为“没有能替代”;(2)(3)中要分别补上“免”“致”的宾语中心词“祸”。 答案 (1)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 (2)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 (3)站在元忠一边会立即招致灭族之祸。 【例2】(xx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小题。放鹤亭记苏 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侏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呜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情况。B项中的“和”的意思是“跟着唱、随着唱”。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 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 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析 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中的“以”都是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用”。B项前面的“其”是代词,可译为“它”;后面的“其”是副词,表示反问语气。c中前面的“而”是连词,表示并列;后面的“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D中前面的“于”是介词,表引出地点,可译为“在”;后面的“于”是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解析 此题着重考查对古今词语的含义的辨析能力。A项中的“明年”在这里是“第二年”的意思,与今天的“明年”不同。B项中的“适当”是两个词,可译为“正好对着”。c项中的“同日而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即“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D项中的“南面”是“面南”之意,可译为“面向南”,“南面之君”就是指“君王”,和今天表示方位的“南面”不同。 答案 C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解析 此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归纳重点、概括中心意思。前三项正确,D项中“意境悠远,余韵绵长”的说法不当,应该是点名题旨,直抒胸臆。 答案 D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履白石。 译文: 答案 (1)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2)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3)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睬着白石头。专题活练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杨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举进士,授富阳主簿。为绍兴府司理,犴狱必亲临,端默以听,使自吐露。越陪都,台府鼎立,简中平无颇,惟理之从。一府吏触怒帅,令鞫之,简白无罪,命鞫平日。简曰:“吏过讵能免,今日实无罪,必植往事置之法,某不敢奉命。”帅大怒,简取告身纳之,争愈力。常平使者朱熹荐之。先是,丞相史浩亦以简荐,差浙西抚干,自尹张钧!宜因凶岁戒不虞。乃令简督三将兵,接以恩信,出诸葛亮正兵法肄习之,军政大修,众大和悦。改知嵊县。丁外艰,服除,知乐平县,兴学训士,诸生闻其言有泣下者。杨、石二少年为民害,简置狱中,谕以祸福,成感悟,愿自赎。由是邑人以讼为耻,夜无盗警,路不拾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二少年大帅县民随出境外,呼曰“杨父”。转对,极言经国之要,弭灾厉、消祸变之道,北境传诵,为之涕泣。诏以旱蝗求直言,简上封事,言旱蝗根本,近在人心。寓官置民田负其直,简追其隶之而偿所负。势家第宅障官河,即日撤之,城中欢踊,名杨公河。简在郡廉俭自将,奉养菲薄,常曰:“吾敢以赤子膏血自肥乎!”闯巷雍睦无忿争声,民爱之如父母,咸画象事之。金人大饥,来归者日以数千、万计。边吏临淮水射之。筒戚然曰:“得土地易,得人心难。薄海内外,皆吾赤子,中土故民,出涂炭,投慈父母,顾靳斗升粟而迎杀之,蕲脱死乃速得死,岂相上帝绥四方之道哉?”即日上奏,哀痛言之,不报。卒,赠正奉大夫。 (选自宋史杨简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丞相史浩亦以简荐,差浙西抚干属 差:被派遣 B宜因凶岁戒不虞 凶:饥荒 C寓官置民田负其直 负:亏欠 D薄海内外 薄:通“渤”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端默以听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乃令简督三将兵 乃下令C北境传诵,为之涕泣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D宜因凶岁戒不虞因击沛公于坐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杨简做法“得人心”的一组是 ( ) 白尹张钧,宜因凶岁戒不虞 简取告身纳之,争愈力 兴学训士,诸生闻其言有泣下者 简置狱中,谕以祸福,成感悟,愿自赎 势家第宅障官河,即日撤之,城中欢踊,名杨公河 中土故民,出涂炭,投慈父母 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简任绍兴府司理时,亲临监狱,审讯犯人。即使犯人不开口,杨简也能断定他们的罪行。 B杨简做乐平县县令时兴办学校,教化百姓,乐平县被治理得路不拾遗,杨简因此深受百姓喜爱。 C杨简在百官轮次奏对时,讲述的治国的关键、消灾的方法,连金国的人都被感动得流泪。 D杨简认为应该从安抚人心的角度出发,对来投靠的金人不应该阻止,更不应该杀害。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尹张构,宜因凶岁戒不虞。 译文: (2)寓宫置民田负其直,简追其隶责之而偿所负。 译文: (3)吾敢以赤子膏血自肥乎!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京城陷,子鉴命脱桎梏,厚遏之,令掌书记。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寻遭母忧,哀毁过礼。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寻为五兵尚书,常侍、中正如故。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世祖尝谓奂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义,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须遵此意。”奂乃流涕款欷而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阿衡宰辅,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世祖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天康元年,仍用奂为太子詹事。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奂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奂传) 臣光曰:“夫臣之事君,宜将顺其美,正救其恶。孔奂在陈,处腹心之重任,决礼义之大计,苟以世祖之言为不诚,则当如窦婴面辩,袁盎廷争,防微杜渐以绝觊觎之心。以为诚邪,则当请明下诏书,宣告中外,使世祖有宋宣之美,高宗无楚灵之恶。不然,谓太子嫡嗣,不可动摇,欲保附而安全之,则当尽忠竭节,以死继之,如晋之荀息,赵之肥义。奈何于君之存,则逆探其情而求合焉;及其既没,则权臣移国而不能救,嗣主失位面不能死!斯乃奸谀之尤者,而世祖谓之遗直,以托六尺之孤,岂不悖哉!” (资治通鉴陈记三)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 除:授职 B时世祖不豫 豫:预先 C征为御史中丞 征:征召 D高宗嘉之 嘉:赞美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寻遭母忧,哀毁过礼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B 唯以单舟公临郡 皆以美于徐公C 奂乃流涕欺欷而对日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D 而世祖谓之遗直不敢言而敢怒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奂之所以能射策高第,是因为他非常好学,经史诸子百家没有不通读过。 B京城被侯景攻陷后,朝廷士大夫都被关押起来而侯子鉴却命令把孔奂的脚镣手铐去掉,给他好待遇,命他主管文书工作。当有人劝说孔奂时,孔奂却说:“我的生命存在,即使不能为大义而死,但又怎么可以献媚讨好凶恶不善的人,以求得保全自己?”可见孔奂恩将仇报。 C孔奂深晓治国的纲领要旨,每次陈述上奏,皇上没有一次不称好的,朝廷百司所积压或难解决的事,都托请他决断,可见皇上对他信任有加。 D世祖开明,但对孔奂过于信任;孔奂秉性耿介,言听计从,有曲意逢迎之嫌。9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人臣侍奉国君应一分为二,既顺从国君的优点,又匡正国君的不足。 B借用孔奂之举,强调作为人臣应言听计从,是非分明。 C强调孔奂曲意逢迎,不能尽节的一面,指出孔奂的奸谀狡诈。 D启示后世君主,治国时应注意从孔奂的不能从一而终吸取经验教训。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遗直,复见于卿。 译文: (2)苟以世祖之言为不诚,则当如窦婴面辩,袁盎廷争,防微杜渐以绝觊觎之心。 译文: (3)斯乃奸谀之尤者,而世祖谓之遗直,以托六尺之 孤,岂不悖哉! 译文: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列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1)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2)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 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3)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杰,新荡荆城,仗威东复,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其最妙者。(4)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已,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选自三国志吴书) 【注】邓禹: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为刘秀创业立有大功。 郝普:零陵太守,刘备的下属。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 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B 乘汉相之资 独与迈乘小舟夜泊绝壁之下C 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可以次于公瑾D 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常以比方邓禹也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鲁肃的“长”和“短”的一组是 ( )A 公瑾雄列,胆略蒹人 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B 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于宴语,便 及大略帝王之业 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C 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 劝吾锗玄德地,是其一短D 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 逆而击之 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之量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明“学问”“筹略”“言议”不及公瑾,而胜于子敬。B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但仍可算功过参半。C公瑾胆略兼人,在三人中建功立业最为卓著。 D孙权用人,能发现并看重其长处,而不计较其短处,不求全责备。14下列对文末“评曰”后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瑜在曹操率几十万大军水陆并进的威势下坚持抗曹,真是奇才。 B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威振天下,当时的人都害怕他,想投降他。 C鲁肃力排众议,英明果断,也是奇才。 D吕蒙有勇有谋,也建立了奇功。15把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 译文: (2)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 译文: (3)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 译文: (4)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译文: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 超然台记 苏 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铺糟啜酶,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子乎? 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苟:苟且 B人之所欲无穷 穷:尽 C美恶之辨战乎中 中:心中 D如隙中之观斗 隙:缝隙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皆以美于徐公B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B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 C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D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1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的这篇超然台记,首段正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 B第二自然段说明人们从“求福辞祸”的愿望出发,反而得到“求祸辞福”的结果,一是因为人的欲望无限,但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的东西有限;二是求福辞祸、取美去恶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斗争过程;三是在这种选择中,人心“游于物之内”,必然受物的支配和蒙骗,所以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 C第三自然段先叙由钱塘到胶西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在艰苦的环境怎样超然自处,悠然自乐;再写修葺旧台和登台眺望的感慨;最后具体写超然台上游息宴饮的快乐。 D全文前半记叙、议论,后半写景、抒情,逐渐说到超然台,然而全篇洋溢“超然”之情,文章构思很独特。这篇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译文: (2)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译文: (3)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子乎 译文: 参考答案(一)1D(“薄海内外”中的“薄”解释成“近”。)2A(A项“以”分别解释为“连词,来”和“介词,用”。 B项“乃”解释为“于是”。C项“为”解释为“因为”。 D项“因”解释为“趁着”。)3D(句表明杨简有远见。句表明杨简刚正。句是杨简叙述人们的生活情况。)4A(A项中的“即使犯人不开口,杨简也能断定他们的罪行”不合原文的意思。原文的意思是“杨简让罪犯自己陈述”。)5(1)(他)对长官张构说,应该趁荒年防备不测。 (2)寓居的官僚买百姓的土地还欠钱,杨简追他的仆人责成他还给百姓欠款。 (3)我敢用老百姓的膏血养肥自己吗!【参考译文】 杨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1169)中进士,被任命为宣阳主簿。杨简任绍兴府司事,他亲临乡间牢狱,静静地听犯人自己的陈述。越州是陪都,台府鼎立,杨简保持中立,只跟从有理的一方。一个府史触怒统帅,统帅下令审讯他,杨简汇报说府吏无罪,统帅又下令审查他的平时表现,杨简说:“小吏有罪哪能免,现在他确实无罪,一定要挑他过去的错依法处理,我不敢从命。”统帅大怒,杨简请假上交这件事,更是据理力争。常平使者朱熹推荐他。先前,丞相史浩亦推荐杨简,被差遣为浙西抚干,他对长官张构说,应该趁荒年防备不测。张构就命令杨简统领三将兵,杨简对他们施以恩信,拿出诸葛亮的正兵法练兵,军政治理得很好,众人十分高兴和睦。杨简改任嵊县知县。遭父丧,他服丧期满后,为乐平县知县,他兴办学校,训导学生,学生听到他的话有流泪的。有杨、石两个少年在民间为害,杨简把他们投入狱中,给他们讲明利害,他们都醒悟,愿意自己赎罪。从此乐平县的人都以诉讼为耻,晚上没有偷窃的,东西掉在路上没有捡走据为己有的。绍熙五年(1194),杨简被召为国子博士。杨、石两个少年率县民送他走出本县以外,称他为“杨父”。百官轮次奏对,他极力讲治国的关键,消灾免祸的方法,这些在金国传诵,人们为之流泪。因旱、蝗灾皇上下诏求直言,杨简上奏,认为旱、蝗灾的本源,近在人心。寓居的官僚买百姓的土地还欠钱,杨简追查他的仆人责成他还给百姓欠款。有权势的大户人家的宅第阻碍官家的河道,杨简当天就把宅第拆除了,城中百姓十分高兴,把官河叫“杨公河”。杨简在郡中廉洁、勤俭、自我约束,日常生活用品都很简单,他常说:“我敢用老百姓的膏血养肥自己吗!,城中百姓间很和睦没有争斗声,百姓爱他如同父母,都画他的像侍奉他。金人遭饥荒,来归宋朝的人每天以数千万计。边境的官员在淮水边射杀这些人。杨简悲伤地说:“得土地容易,得人心困难。近海内外,都是我国的臣民,中原地区陷没敌境的百姓,逃出受涂炭的惨境,投奔慈父母的怀抱,我们还吝惜那点粮食而阻止并杀害他们,他们祈求逃脱死亡却很快就死了,这样做难道符合上天安抚四方的思想吗?”他当天就上奏,哀痛地讲了这些,朝廷没答复。他去世后,被赠官为正奉大夫。(二)6B(快乐。)7B(B用,凭借;认为。A副词,不久;C连词,于是;D连词,然而。)8B(说明孔奂性格刚正耿直,而非“恩将仇报”。)9B(孔奂的刚正耿直是有水份的,实则是奸谀之徒。)10(1)古代坚持正道坚守原则的遗风,又在你的身上看到了。 (2)假如认为陈文帝的话不是真心的,那么他就该如窦婴面辩,袁盎廷争,防止微隙,杜绝安成王窥伺帝位的野心。 (3)像这种人,真是最奸谀之人,然而世祖称赞他有古代直道而行者的遗风,并将辅佐六尺之孤的重任托付给他,岂非是谬悖事理吗? 【参考译文】 孔奂,字休文,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孔奂几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被叔父虔孙收养,很好学,善于写文章,经史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没有未通读过的,州里荐举孔奂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成绩优异。后进入朝廷为尚书仓部郎中,转任仪曹侍郎。当时左尚书沈炯被匿名信所诽谤,将要判重刑,事情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孔奂在朝廷上发表议论辫审这件事,最后终于弄清楚了。丹阳尹何敬容因为孔奂刚直不阿,请求补孔奂为功曹史。京城被侯景攻陷后,侯子鉴命令把孔奂的脚镣手铐去掉,给他好待遇,命他主管文书工作。有人劝说孔奂道:“现在是乱世,人人都想苟且偷生,免于灾祸,这些异族之徒全不懂得道理,您又怎能以节义来抗拒他们?”孔奂说:“我的生命存在,即使不能为大义而死但又怎么可以献媚讨好凶恶不善之人,以求得保全自己?”不久因为母亲去世,悲伤异常以至于毁损身体,超过了礼法的要求。高祖受禅即位后,孔奂转任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校为晋陵太守。孔奂清白自守,妻子儿女都不赴任所,唯自己一人乘单船到达郡治所在地,所得的官俸,随即分给赡养孤寡之人。当初,世祖在吴中,听说孔奂能妥善地处理政务,等到继承帝位后,征召他为御史中丞,兼领扬州大中正。孔奂性格刚直,善于推理,多次弹劾官吏的过失罪责,朝廷官员对他是很敬怕。孔奂深晓治国的纲领要旨,每次陈述上奏,皇上没有一次不称好的,朝廷百司积压或难解决的事,都托请孔奂决断。天嘉四年,重授他为御史中丞,不久又任五兵尚书,散骑常侍、大中正不变。这时候世祖患病,朝廷的很多事,都委托仆射仲举同孔奂一起决定。世祖曾对孔奂等人说:“现在三方鼎立对峙,人民未得安宁,天下的事很多,应该要有一位年长的君主。我想近则效仿晋成公,远则弘扬商朝的方法,你等必须遵照我的意思去做。”孔奂流着眼泪抽泣着说:“陛下只是饮食不大正常,很快就会痊愈恢复,皇太子正当盛年,圣明的品德一天天隆厚,安成王有皇弟的地位尊严,足能够像周公旦那样成为皇帝的辅政大臣,陛下若有废太子而立他人之心,恕臣子们知道忠诚而不明事理,不敢按照您的意思去做。”世祖说:“古代坚持正道坚守规则的遗风,又在你的身上看到了。”天康元年,遂起用孔奂为太子詹事。世祖驾崩后,高宗即位。孔奂在职任上清廉俭朴,对不当之处进行了很多改正,高宗对此很赞赏。孔奂性格很耿直,对私相瞩托之事一概回绝,即使尊贵如太子,重臣如公候,对他感情相加,也不为此屈服。至德元年去世,当时七十岁。 臣司马光说:“人臣侍奉国君,朝见的时候,就该想到应如何去顺从国君的优点,发扬他的美德;到了退朝的时候,就该想到如何去匡正国君的弱点,补救他的缺失。孔奂在陈文帝面前,被视为心腹亲信,处于言听计从,往往片言只语就能决定国家大计的地位。假如认为陈文帝的话不是真心的,那么他就该如窦婴面辩,袁盎廷争,防止微隙,杜绝安成王窥伺帝位的野心;如果认为陈世祖的话是真诚的,那么就请他公开地下诏书,布告中外,使世祖享有宋宣公禅位的关誉,而高宗不致有楚灵王篡弑的恶名。不然的话既认为太子是嫡子嗣主,名分早定不可轻易动摇,想辅弼而保全他,那么就该竭己忠诚,尽己节义,像晋国的荀息赵国的肥义。为何在国君活着的时候就揣测他的心意而去迎合他?等到他死了,权臣盗移国祚而不能挽救,嗣主失去王位而不能尽节。像这种人,真乃奸谀中之甚者,然而陈世祖称赞他有古代直遣而行考的遗风,并将辅立六尺之孤的重托交付给他,岂非是谬悖而有违事理吗?”(三)11C(A迎接投降;B凭借乘坐;D来,用来把, C“于”均表比较。)12C13A(文中并没有排出三人的高下。)14B(“当时的人都害怕他,想投降他”不对。)15见“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孙权和陆逊谈论周瑜、鲁肃和吕蒙时说:“公谨(周瑜字)雄伟刚烈,胆略过人,所以能够打败曹操,开拓荆州,但是太高邈了就很难有人能继承他,现在有你继承了他的衣钵。公瑾去邀请敬(鲁肃字)到江东来,推荐于我,我和他饮酒谈论,天下大事帝王之业无不涉及,这是人生一大快事。后来曹操由于俘获了荆州刘琮的残部,扬言率领数十万大军水陆共进,直攻我东吴。我请教所有的文武大臣,询问适宜的对策,没有谁能先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至于子布、文表等人,都说应该派遣使者修好和约去投降他们。鲁肃当即驳斥说不能那样,劝我赶紧召回周瑜,委以重任,逆水而上迎击曹军,这是第二大快事。况且他决策计谋,远在子布、文表之上。后来他劝我借荆州给刘备,这是缺失之一,但是仍不足以影响他的两大功绩。古代周公用人不求全责备,所以我忽视他的缺失而看中他的长处,常常把他与东汉初年的邓禹相匕。另外子明(吕蒙字)年轻的时候,我认为他只不过刚毅、果敢有胆量而已,待到他长大成年,学问大增,眼界开阔,常有奇思大谋,可以说仅次于公瑾,只是言谈风姿赶不上他。但他谋取了关羽,胜过予敬。予敬曾经给我写信说:帝王初起宏图大业,都有所驱除,关羽不足为虑。这是子敬内不辨主次,外妄口大言,我也原谅了他,不随便责备他。然而他领军扎营,能做到令行禁止,军将职责分明,毫无废负,路不拾遗,他的治理也高明至极啊!” 作者评论说:曹操凭借汉朝丞相的身份,挟天予以令诸侯。平定天下众多的英雄豪杰,又攻占了荆州,依仗威势欲收复江东,当时的人们谈论起来没有不内心忧虑生有二心的。只有周瑜、鲁肃能英明谋断,超出众人的浅见,真是奇才。吕蒙勇敢而又决断的谋略,懂得用兵的计策,用诡计谋取了郝普,擒杀了关羽,这是他最精妙的。他虽然起初轻率武断,随便杀人,但后来能克制自已,有国士的器量,哪里只是一介武夫呢? (四) 116A(“苟”在文中是“如果”的意思。)17D(A。“以”分别是介词,“因为”;动词“认为”。B第一句中“之”是助词,第二句中“之”为代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C项第一句中“其”是代词,“它们的”;第二句中“其”是语气词,可翻译成“多么”。D两句“焉”都是句末语气助词,用法完全相同。)18B(B项中的“反复”是动词,可译为“反复不定”,现在是副词。)19D(D项中“全文前半记叙、议论”的说法有误,全文前半只有议论而无记叙。)20见“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就都有可让人快乐的地方,不一定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东西。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让人吃饱。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斗争总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总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受了外物蒙蔽的缘故。那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来没有大小的分别,从它的内部来观察,就会觉得没有一件事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耸立在我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美好和丑恶交错地产生,欢喜和忧愁之情也就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钱塘调任到胶西来做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得华美漂亮的住宅,而栖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