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26318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试卷及答案说明:全卷共六大题,3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 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帷幕 维护 唯一 惟命是从B、暗淡 谙熟 喑哑 黯然神伤 C、崩溃 匮乏 昏聩 功亏一篑 D、鲠直 哽咽 田埂 绠短汲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悯然 叱咤 遒劲 戴罪立功 B、涅槃 窠臼 蕴藉 情随事迁C、忖度 寥廓 煊赫 藕断丝联 D、崔嵬 吞噬 荟萃 纳入正规3、下列括号里的成语与划线处的熟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 )A、学外语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不好的。 (一曝十寒)B、我不喜欢这样做,也做不好,你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 (强人所难)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 (孤掌难鸣)D、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所谓的“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取其咎)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B、大量事实表明,90%的长期吸烟者,记忆力和嗅觉灵敏度都明显迟钝和减退。C、进入冬季以来,天津水上公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雪上、冰上娱乐项目深受市民欢迎。D、冼星海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过去不仅起过重要的作用,就是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次去首都北京,我们专程去游览了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B、网友给我发来电邮说:近来网上有三多:绯闻多、脏话多,病毒多。C、山啊、水啊,花啊、草啊,星星啊、月亮啊,常常是诗人歌咏的对象。D、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吟咏了好几遍。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思成,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B、刘易斯托马斯,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主要著作有细胞生命的礼赞。C、丹齐克,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学求学。1910年去美国,入美国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讲授教学。代表作数:科学的语言。D、史蒂芬霍金,美国理论物理学家。他身残志坚,坚持在大爆炸、黑洞等宇宙学理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行销了数万册,极大的增进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吾属今为之虏矣B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良曰:长于臣C常以身翼蔽沛公 臣具以表闻D若属皆且为所虏 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8、下列各句加点词其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C吾得兄事之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9、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B得复见将军于此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毋从俱死也 而刘夙婴疾病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10、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要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防备其他盗贼出出入入与意外的事件发生。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当天就挽留刘邦一起饮酒。C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祖母刘氏一向疾病缠身,卧床不起,臣服侍进汤进药,不曾停止远离过。D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乌鸦尚且有(反哺)私情,我也企望能够为祖母养老送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115题。(5小题,共16分。)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yn 安闲)如也。常著文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li瘦)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11、对加点词的解释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因以为号焉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良乃入,具告沛公 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乃”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乃”也不同1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 )吏白应束带见之 (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 )13、陶潜字元亮,是 (朝代)著名的诗人(流派),我们熟知的其代表性作品 、(选填二篇)(2分)14、由文段可知,陶潜为人 、 、 。(围绕性格填空,可任选三点作答。)(2分)15、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3分)译文: 常著文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3分)译文: 三、现代文阅读(2大题,共25分。)(一)阅读咬文嚼字选段,回答1621题。(14分)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16、“咬文嚼字”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说把“咬文嚼字”说成“推敲”,是说得好听一点?(2分)答: 17、作者认为“推”字比“敲”字用得好的理由是什么?(2分)答: 18、联系全文,发挥你的想像,猜一猜韩愈选“敲”的理由。 (2分)答: 19、作者举“推敲”一例,意在说明什么?(2分)答: 20、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答: 21、下列说法,符合文段内容的两项是( )( )(4分)A.要想通过更改一两个字就使文字顺畅或漂亮是不可能的。B.作者对“推敲”优劣的分析和观点其目的并不是要推翻韩愈。C.作者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可知的东西,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D.“推”和“敲”不是文字上的分别,而是意境上的分别。E.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考虑用什么样的字词才能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问题。 (二) 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1分) 唐 伟 清朝雍正帝未登基时,有一次到杭州去游玩,在涌金门外遇到一个卖字的书生。书生的书法实在是好。雍正见他写“秋”字时,把“火”写在了“禾”的左边,随口说“错了吧!”书生不以为然,并列举历代名帖,证明自己所写不误。雍正笑笑,给了书生一堆银子,说:“别卖字了,还是一心去考你的功名吧。” 几年以后,雍正即位。那书生也科场得意,一口气考到进士,并入了翰林。一日雍正看到此人的名字,忽忆起往事,即召入见。雍正给他写了一个“和”字,故意把“口”放在“禾”的左边。书生当场指出,这是不规范的写法他竟然没有想到,眼前的皇上就是当年资助自己的恩人!第二天,他就要受命出任浙江巡抚了,接到圣旨,仔细一看,上面却写着:须仍向杭州涌金门外卖字三年,然后方可上任。书生这才恍然大悟。 汉字很麻烦,一个字往往有许多不同写法。比方“回”“斗”“创”这些字,至少都有四种不同的写法。又是繁简之分的,又是异体之别的,烦都烦死了。 文字是思想的衣裳。华丽的衣服可以掩盖躯体的缺陷,丰富的文字可以粉饰思想的漏洞。当我们沉醉于语言文化的瑰丽时,我们的思想却正悄悄迷失在类似“回”有四种写法这样的语义泡沫里。远房表弟“待业”,隔壁大嫂“下岗”。我说直接叫“失业”多省事,同事小王 马上纠正我,说失业多没希望啊,他的爸爸妈妈都正在家里耐心“待岗”呢。 想当年,国民党军吃了败仗,总喜欢把“失败”叫做“失利”,把“败退”叫做“转进”,好像自我感觉良好,实际处境就会立刻不窘迫一样。事实上,“饰”和“瞒”一样,都只不过是“骗”字的另一种写法罢了。 意大利符号学专家艾柯在诠释与过度诠释里头指出:“整个宇宙就像是一个装满了镜子的大厅,任何个体在这里既是被反映的对象,又反映着其他的物体。”在人类的纷繁世界里,因为有了文字做介质,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影像往往会比实际要丰富得多。就拿前文的故事来说,书生用“秋”字做介质,让皇上见识了什么是学问;皇上又用“和”字做介质,让书生见识了什么是权势。他们君臣二人在三百年前就跟字们较劲儿,我们在三百年后穿过字的密林在注视他们。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丰富介质和扭曲影像的世界。 文字无辜。22、本文故事中书生以“字”兴,以“字”衰,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2分)答: 23、文中举了国民党军队吃了败仗,把“失败”叫做“失利”,把“败退”叫做“转进”的例子,是要说明我们文化中哪个方面?(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 (3分)答: 24、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与唐伟的跟字们较劲分别强调了我们文化的哪些方面?(3分)答: 25、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与唐伟的跟字们较劲两篇文章在立意上有什么共同的东西?(3分)答: 四、默写及古诗鉴赏(2小题,共18分。)26、根据课文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 ,奚惆怅而独悲? , 。实迷途其未远, 。 归去来兮辞)(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滕王阁序) (3) 臣欲奉诏奔驰,则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陈情表)(4)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滕王阁序)2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这首诗涉及到中国的一个什么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中常常会有很多活动,试举出其中的两个(2分)答: (2)这首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 (3)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2分)答: 五、语言运用 (11分)2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4分,每题2分) 有个戏,写国民党统治时期,两位小学教师谈话。一个说:“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老舍先生认为可以改得更通俗一些;又说,假如把这句话再改一下,不仅让观众听得懂,还会引导他们去想,就更有力量了。(1)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更通俗些,可改为: (2)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通俗,又能让人产生联想,可改为: 29、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两小题。(3分) 人的血脉,必须通畅。中医把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叫血脉,如果某个部位阻塞了,就会有瘫痪的危险。文章必须上连下接,一气呵成;如果文气梗塞,即使内容很精彩,词句很优美,也会失去完美的艺术光辉。(1)从话题统一的角度看,应该删去第( )句。 (1分)(2)为使上下文连贯,应在第( )句和第( )句之间增添一个句子,这个句子是: (2分)30、下面是一副题写在一家汤圆店门口的对联,请补出下联。 (4分) 上联:宇内江山,如是包括下联:_ _ _,_ _六、作文(60分)31、_是我读过的最_的小说 参考答案:1、B(“喑”读yn,其他读n )2、B (A、带戴 C、联连 D、规轨 ) 3、 C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说事情是单方面闹不起来的,而“孤掌难鸣”是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事困难。)4、A(B、搭配不当,应改为“记忆力和嗅觉都明显减退和迟钝”。C、句式杂糅,去掉“深受市民欢迎”或将“了”改为“的”。D、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过去起过重要的作用”。)5、D(A、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不用破折号,应去掉B、一句话之中不能用两层冒号(两层或多层引用除外),前一处冒号应改为逗号。C、引文末是问号或叹号,即使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保留,标点使用合乎规范。)6、D(英国)7、C(C均为“用”的意思,介词。A、做/表被动;B、对/比;D、将要/况且。)8、B(B项是使动用法,“使称王”。其余ACD项均为名词或用作状语。)9、C(A为宾语前置;B 为状语后置;C为省略句“毋从(之)俱死也”/被动句;D为判断句)10、D(A、“所以”应翻译为“因此” B、“留”翻译为“留下”;C、“夙”翻译为“早时”)11、C 12、吏忍受;白禀告;事侍奉;去离开。13、 东晋 田园 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 14、 耿介 清高 率真 淡泊15、喜欢读书,不期望有很多注解,每次有领会心得,高兴忘记吃饭。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显示自己的志向,忘记抱负的得与失,凭借这些文章自己度过。16、“咬文嚼字”原指过分地斟酌字眼,含讽刺意味。在作者看来,“咬文嚼字”和“推敲”都是对语言文字斟酌锤炼,只不过“咬文嚼字”在词典上的意思是贬义,而“推敲”是褒义。17、“推”字更能体现环境的幽寂和僧人的孤寂,更能与孤僧步月归寺的情境调和。(作者认为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文字不仅要符合全诗的意境,也要符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来判断用词是否妥当)18、“敲”字是以声衬静,更加突出环境的幽静;动静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更丰富。(能说明道理的答案均可。这是一道无固定答案的题,是高层次的文学鉴赏,对韩愈理由的猜测,实际上是自己在进行鉴赏活动)19、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20、文字和思想有密切的关系。21、 B、E22、书生用“秋”字做介质,让皇上见识了什么是学问;皇上又用“和”字做介质,让书生见识了什么是权势。总之,在封建专制下,文字成为统治阶级桎梏人们思想的工具。23、说明我们文化中有“欺”与“瞒”“骗”的一面。24、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强调了我们文化优美、博大精深的一面;唐伟的跟字们较劲强调了我们文化烦琐,只重形式,忽略了实质的一面。25、两篇文章都是从文字上看文化,以小见大,见一斑而知全豹。26、(1) 既自以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3) 则刘病日笃;实为狼狈。 (4) 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27、九月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因为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为重阳,故名),又称为“重九节”或者“登高节”。(答对其中任意一个就给1分)这一天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重阳糕。(答对其中任意一个就给1分) 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和寂寞孤独的感受。“异乡异客”极言作客异乡的生疏与不适,“独”则表达了自己的寂寞孤独(2分) 首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2分)其次,此诗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因为不能和诗人团聚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3分)28、(1) 看看孩子们多可怜,个个面黄肌瘦 (2) 看看孩子们的脸29、(1) (2) 写作也是这样 30、人间骨肉,同此团圆 31、略命题意图本套试题是针对高二新课改必修五的学生。新课改要求贴近课本,因此在出此套试题时,较注意与课本联系的紧密度,重在语文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附加一些课外拓展训练,出了一些难易适中的课外阅读题目,但主要还是以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的阅读和诗歌的欣赏为主。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现代文阅读方法后,要能学会运用教师交给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课外的现代文,并且还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赏析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本套试卷在第16小题到25小题,选取两篇中等难度的课外现代文阅读文章,期望通过该题目的考察,了解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树立情况,培养他们情操良好健康的发展。第26小题主要是考察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27小题,选取了一篇较易理解的诗歌让学生分析蕴含在诗中的作者的感情以及诗人在词句上字斟句酌的特点。宝鸡石油中学 郝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