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2课时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24981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2课时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2课时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2课时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2课时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学考领航框题学习目标考向指南传统文化的继承理解(b):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应用(c):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高频考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常考题型:判断题、选择题3.命题预测:以主流媒体中相关的文化情境为选材,用选择题的方式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理解(b):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理解(b):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识记(a):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识记排查考点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理解深化考点2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点拨:全面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这表明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具体内涵是不变的。()解析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其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答案F考点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特别提醒: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能认为是先后两个阶段。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知识整合: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区别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质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造,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联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考点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点拨:图示法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答案F应用强化考点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知识整合: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认识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措施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文化传承立足于实践,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正确方向既要反对拒绝接受新文化的“守旧主义”,也要反对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点拨:图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考向一传统文化的特点三年真题考查题型分值难度xx4月新高考,23xx6月高考,40(1)xx未考选择题综合题2分10分较小较大【例1】 (xx91联盟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种忧患意识,一直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A深厚民族性 B鲜明时代性C特有包容性 D相对稳定性解析自古以来的忧患意识一直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入选;A、B在材料中都没有涉及;包容性不是传统文化的特点,C不选。答案D特别提醒:正确区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含义侧重点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训练1 春节,由往年的“爆竹声中辞旧岁,万马奔腾又一年”,演变成了“乐送红包辞旧岁,万马奔腾有一年”。年夜饭、旅游、抢红包代替了烟花爆竹。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发挥人民群众在继承和发展中的作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A B C D解析材料强调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年夜饭、旅游、抢红包代替了烟花爆竹,坚持了与时俱进,赋予了春节新的内容,体现了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正确;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符合题意;不体现人民群众的作用。答案D考向二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年真题考查题型分值难度xx10月新高考,24xx4月新高考,24xx、xx未考选择题选择题2分2分中等中等【例2】 (xx10月新高考,24)台风“莫兰蒂”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300万元。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解析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修复古建筑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正确;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分先后,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错误;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修复古建筑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正确。答案B特别提醒:图示法理解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考向三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年真题考查题型分值难度xx4月新高考,25xx未考xx10月新高考,25xx6月高考,29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2分2分4分中等中等中等【例3】 (xx4月新高考,25)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移动客户端)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故宫互联网”的模式()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A B C D解析互联网故宫的模式运用了现代科技,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选,错误,内容并没有改变,只是形式的变化,与材料无关。答案A点拨:区别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训练2 (xx10月新高考,25)开封是首个“互联网十文化”智慧城市。在这里,游客扫描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这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创新A B C D解析开封市通过文化的创新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可知体现的是文化创新的作用,当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微信等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当选;本题强调的是文化创新,不符合题意;网络文化不都是先进文化,错误。答案D形式考纲一、判断题(请对每小题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识记盘点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解析教育不能“决定”文化发展方向,只能说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答案F2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解析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而非基础。答案F理解到位3用传统的“礼”协调现代人际关系,强调了文化具有民族性。()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用传统的“礼”协调现代人际关系,强调了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答案F4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因此,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保护和发扬。()解析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答案F应用提能5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解析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答案T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识记盘点6xx4月20日成龙出席奥斯卡颁奖礼,身穿中式长衫大褂为世界带来浓浓中国风。从款式上,其中的开襟,商代出现,盛行于唐宋;立领对襟,明代出现,盛行于清。从面料上主要采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宋锦。材料中中式服饰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民族性区域性创新性A B C D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民族性、历史性、继承性,不是传统文化的特点,排除。答案A7“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A B C D解析材料强调传统文化的作用,当选。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错误;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对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的传统习俗的作用应辩证分析,不能笼统地认为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错误。答案C8近年来,国学逐渐火热。学校广泛开展经典读书活动,中央电视台也推出了汉字听写大赛、诗词大会等节目,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材料表明()不同的文化传播方式各有其特点教育在人们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角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传播方式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A B C D解析学校、电视台都对有关国学的内容开展了各种活动,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发挥教育在人的教化方面的作用,当选;材料并没有侧重讲不同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与题意无关;文化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实践,错误。答案A9xx浙江省新高考改革已经启动,一时间关于高考改革的教育信息和观点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基于()教育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之一A B C D解析设问限定语“基于”要求从教育的地位、作用回答,符合设问要求。说法错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错误。答案B理解到位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人者智,白知者明”、“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等古代经典话语,至今人们耳熟能详。这表明了传统文化的()A先进性 B鲜明的民族性C相对稳定性 D多样性解析古代经典话语至今人们耳熟能详,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正确。答案C11xx6月10日,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以“1N”的形式,即以一场大型开幕式展演活动带动若干相应活动,全方位宣传展示近年来浙江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一做法()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利于保护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世界各国人民认同中华文化A B C D解析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的做法有利于保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选;材料不涉及国际影响力,排除;认同本民族文化,不是认同中华文化,错误。答案B12(xx杭州萧山模拟命题)今年的奥运会上,“洪荒少女”傅园慧以其生动轻松方式诠释了另一种体育精神而瞬间走红。奥运之父顾拜旦说,“镇静和自信成为古代文明宝贵的支撑,它们也将成为即将在暴风雨中诞生的未来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保留着基本特征我们应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镇静自信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始终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A B C D解析“诠释了另一种体育精神”同“镇静和自信”成为古代文明宝贵的支撑,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符合题意,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答案B13中国是“礼义之邦”,注重“礼尚往來”,“礼尚往来”本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时至今日,古语“礼尚往来”已逐渐演变为“礼上往来”,即礼物上的往来。对此现象正确的说法()“礼”文化的演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重要见证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对当代社会始终发挥着积极影响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要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变化A B C D解析错误,先进的“礼”文化的演变,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重要见证;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当代社会才始终发挥着积极影响;正确,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正确,要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变化。答案C14xx6月8日,省党代会代表刘孝伟指出:科技创新对于浙江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这一观点的文化生活依据是()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有利于大众传媒的更新科技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现代科技能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A B C D解析题目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科技创新的原因,即回答科学技术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当选;材料不涉及大众传媒,且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重要途径,错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错误。答案D应用提能15(xx宁波九校期末联考)“酒满敬客,茶满欺人”。中国人劝酒习俗由来已久,而如今劝酒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恶俗陋习。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推陈出新,革除传统 D各取所需,求同存异解析A正确。B“洋为中用”不符合题意;C、D说法错误。答案A16(xx浙江4月招生模拟二)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现代生活不可能建立在虚无之上;否定传统文化也就等于否定历史,人为地把自己的根割断。这表明()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应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传统文化是增强我们民族认同感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解析材料强调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都是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选C。答案C17xx5月30日,“我们的节日复兴传统年节”研讨会在遂昌召开,民俗、文化、旅游领域专家汇聚一堂,共同以端午节为例,为传统年节的复兴建言献策。复兴传统节日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民俗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新的乐趣表达民族情感,加强民族认同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的魅力A B C D解析传统节日属于传统文化,复兴传统节日,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民俗,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新的乐趣,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复兴传统节日,有利于加强国民的民族认同,表达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入选;材料未体现世界文化,不符合题意。答案C三、综合题识记盘点18xx4月24日,首个高校瓯剧艺术研究与推广中心在温大瓯江学院成立。以“传播戏曲、保护遗产、弘扬国粹、继承文脉”为主题,有效整合各自优势资源,联合开展瓯剧艺术的传承、推广和研究工作,共同推进瓯剧艺术的深化发展,从而进一步发扬瓯越文化。该中心将组织专家、演员面向瓯江学院师生开设瓯剧艺术类通识课,将瓯剧艺术融入到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培养更多瓯剧艺术的创作人才。结合材料,运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析瓯剧艺术进校园的合理性。解析本题以瓯剧艺术进校园为背景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有:有效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推进瓯剧艺术的深化发展、培养更多瓯剧艺术的创作人才等。结合材料,运用教育的功能作答即可。答案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瓯剧艺术进校园,有效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有利于瓯剧艺术的传承、推广和研究创新。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瓯剧艺术进校园,有利于学生对瓯剧艺术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发扬推广瓯剧艺术。教育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瓯剧艺术进校园,瓯剧的校园推广和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挖掘和培养更多的瓯剧爱好者和表演者。理解到位19xx9月4日晚,秉承服务于“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G20杭州峰会主题的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外名曲春江花月夜与片光合奏,高山流水共天鹅湖起舞在交响乐的伴奏下,灯光、音乐、舞蹈、实景相互交织在一起,亭台楼阁、桥梁、荷塘等鲜明的中国元素,笫一次在室外水上表演,结合新的全息投影技术,诠释“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晚会主题。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场景再次令世界震撼,就连德国总理默克尔都拿着手机拍照留念。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最忆是杭州”再次让世界震惊的原由。解析首先明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然后结合材料指出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重视文化内涵、形式、表演方式的创新。应用提能20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有“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等等。所以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我们要全力以赴恢复传统文化。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负面的东西;若完全沉溺于此,会陷入自我欣赏的泥沼,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妥善对待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属于识记类知识。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答案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