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3单元 7《光的传播》教案 翼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523956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3单元 7《光的传播》教案 翼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3单元 7《光的传播》教案 翼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 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2. 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3. 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4. 能从多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二、背景资料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太阳、火、闪电、萤火虫等都是自然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烟火、电视等是人造光源。教学建议三、课时安排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活动1寻找光源活动目标1. 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2. 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教学过程:1. 可2至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2. 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3. 学生有可能找的不是发光物体。这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引导学生设法验证。4. 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评价建议根据找出发光物体的数量进行评价:1-3个(一般),4-5个(良),5个以上(优)。活动2我看见了光活动目标1. 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2. 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3. 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4. 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5. 能与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光传播的特点。6. 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教学过程:1. 可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一个半课时。2. 活动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力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幅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实验后,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这个活动大约需要25分钟。3. 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这个过程需要一课时),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炊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4. 活动的最后部分,教师应结合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