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古诗两首元日教案1苏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523088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古诗两首元日教案1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古诗两首元日教案1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古诗两首元日教案1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元日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扫清文字障碍 二、朗读课文二、 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 理解诗句内容,能根据诗句中的词语,理解诗人通过这首诗所寄托的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2、 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学会古诗中的“爆”“屠”“符”三个生字。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育方面:1、 培养学生诵读的良好习惯。2、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 教材分析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写的是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出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的意思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想象过年的画面,理解诗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味诗人通过这首诗所寄托的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元日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网上搜索作者王安石的简介,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并搜索课文的朗读录音视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体会诗人通过这首诗所寄托的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四、 教学方法本课课文的语言具有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在学习本诗歌时我一句一句,一层一层带领学生领会王安石写作的手法、心情,让学生们深刻领会王安石写作这首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的妙处。五、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1、 朗读,背诵全诗。2、 学会古诗中的“爆”“屠”“符”三个生字。3、 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理解诗人通过这首诗所寄托的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学习了很多唐代诗人的诗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一首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板书课题)2、 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出示:元:第一、起始。 “元日”是什么意思?(指农历正月初一)3、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春节。这是我国最重要、最盛大、也是人们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你知道我们过年时有哪些重要的传统习俗?百度搜索:http:/www.feloo.com/ask/show.php?id=624121放鞭炮。为什么要放鞭炮?(最初是为了驱赶“年”这种野兽,镇邪驱鬼;后来是为了营造热闹、喜庆的气氛,表达人们祈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贴春联。知道贴春联这种习俗是怎么来的吗?(春联最初叫桃符。我国周代,人们要在自家的大门两边各悬挂一块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桃木板上画有神荼、郁垒两位神将。因为他们具有法力,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捆住他们喂老虎。所以,桃符有镇邪驱鬼、祁福纳祥的作用。在五代时,也就是公元964年,后蜀住主孟昶在桃符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所以王安石的诗中就有“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后来,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帖纸”。明代,桃符改称春联。明太祖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还亲自为人题写春联。经他的提倡,此后春联便沿袭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吃团圆饭。4、我们一起来看看书134页的插图,感受一下古时候孩子们过新年的快乐。(指导学生看图说话:从大范围到小范围,从远到近的顺序。图上画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二、 朗读诗歌: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就用一首七言绝句元日,为我们描绘了大年初一那种热闹欢乐的气氛,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自由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出示课件(百度搜索):http:/www.landong.com/p_kj_351625.htm然后自由诵读。三、了解作者。要了解诗的意思和情感,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王安石。百度搜索:http:/baike.baidu.com/view/2515.htm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20岁以前,随父游历祖国的大江南北,了解到民生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官。公元1070年被任命宰相。不顾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政,后受保守派的攻击,被迫辞职,新法随即废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元日这首诗就是他拜相推行新政时写的,寄托着他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四、 赏析诗歌1. 学习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1)这句诗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注释:除:去掉。2) 译文:在阵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人们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百度图片搜索:过年人们放鞭炮的喜庆热闹的场面: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fmq=&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9%FD%C4%EA%B7%C5%B1%DE%C5%DA&s=0&oq=%B9%FD%C4%EA&f=3&rsp=13)读好这一行,让人感受到过年时那种热闹欢乐的气氛。2. 学习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1) 这句诗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注释:入:吹入。什么是屠苏?百度搜索:http:/baike.baidu.com/view/714909.htm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正月初一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这样可以避瘟疫。2) 译文:春风把暖气吹入屠苏酒。翻译得更美一点: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人们的心情是多么得高兴啊!3) 读出人们喜悦的心情。3. 学习第三句 “千门万户曈曈日”1) 注释: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曈”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所以是“日”旁。2) 译文: 旭日的光辉普照着千家万户。3)这句象征着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读好。4. 学习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1) 注释:新桃、旧符。百度搜索:桃符。http:/baike.baidu.com/view/68038.htm2) 译文: 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3)这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也寓含着除旧布新的意思。这句与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意思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读好。五、 了解背景,深化理解。、知道吗?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已经49岁了,可他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年写下元日呢?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生活的那段岁月吧!百度搜索:王安石变法http:/baike.baidu.com/view/38225.htm、所以本诗既是写景诗,也是抒情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景:放爆竹、春风吹、喝屠苏酒、曈曈日、换桃符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人们过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抱负并没有在诗中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这种抒情方式叫做情景交融。、请同学们想象过年的画面,带者辞旧迎新、欢度新年的喜庆气氛,读出作者的乐观自信的情感。根据课件:http:/www.landong.com/p_kj_351625.htm练习朗读。六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后来,由于政治腐败,王安石推行的新政没有成功,这时,他的意志有没有消沉呢?我们来读读他的另一首诗梅花,这首诗仅仅是在赞美美好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去研究研究。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718207.html七 板书设计: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八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百度视频】如何使用百度(演示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I4Z8fvSKms/六、 教学反思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我先利用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温习了热闹喜庆的过年的场面,为教学这首诗营造了氛围,打下了基础;其次通过功能强大的百度网络了解作者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忧国忧民的政治家,为理解全诗作好铺垫;接着逐字逐句地理解诗意,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然后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最后拓展延伸,使学生对王安石有更全面地,更进一步地了解。层次清晰,铺垫、渲染得当,学生学时声情并茂。这节课的落实总得较好,课上学生浏览网页占用了一些时间,若把这些网页事先告诉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课堂教学的节奏会更紧凑。这首古诗中有许多词语对学生来说很陌生,比如:屠苏、瞳瞳日、桃符等在课前设计时,我虽然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但是在处理这些词语时方法单一。同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比较陌生,对这首诗所寄托的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不能完全地深刻领会。如果我重上元日这节课,我想做这样的改进: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多种方式理解字词。二、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上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但要以理解、投入感情为基础。三、课前让学生运用百度网走近王安石,了解“王安石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