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16501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第卷 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摘编自聂石樵庄子)1下列对于庄子风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难以分清。B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是以思想和情感为纽带,把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C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它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多样寓言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D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其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数量多,也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因而寓言成为庄子采用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B以寓言为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C逍遥游体现了庄子运用寓言的风格,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D庄子一书之所以寓言数量多,是因为庄子认为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胜于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卮言层出无穷,能够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它出于无心,自然流露,因而在庄子自称的创作方法中位列首位。B逍遥游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阐发主题,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余音之中。其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C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庄子的想象虚构,具有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的特点。D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可见庄子已经超越了当世的人。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5分)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唐)薛昭蕴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注】嚬,也作“颦”。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是如何描绘的?(5分)9评论者认为结尾一句“情景俱佳”,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的句子是: , 。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张大厨祝晓林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其中有个叫西田的,非常虚心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大厨不卑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不久,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的杏花楼。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棍打死。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张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又惊又喜。夜里,大厨对母亲说,刘一刀回来啦!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刘一刀是谁。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刘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刘一刀。一连几天,刘一刀都来送猪肉,每次来,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逗留的时间很短。一晚,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刘一刀他们杀的。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别人谁有这个豹子胆?有次送肉,走的时候,刘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大厨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包。大厨慌忙蹲下,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里。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行不?”第二天,刘一刀问。“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刘一刀,“他们盯得紧。你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没别的法子?”第三天,刘一刀问。大厨摇头。第四天,刘一刀又问。大厨还是摇头。“想出法子了?”第五天,刘一刀问。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送走刘一刀,大厨对西田说:“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大厨还比比画画做了个躺倒休息的动作。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天很快暗下来。张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光亮中,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袖一袖手。虽然一整天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夜至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渐渐地,大厨那张敦厚的脸上泛起团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说,到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很酥,很鲜。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啦。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屠户刘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宫饭庄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晚餐吃的。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很快,风卷残云。大厨待日本人吃完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走的时候,大厨顺手递了个白萝卜给西田吃。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一夜无事。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睡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1995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对镇长谈起这件事,不经意提到了大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这白萝卜兴许就解了毒。(选自小小说选刊)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份,同时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中写张大厨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写他夜半三更独自温了酒喝,都是为了表现张大厨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突出了他最后的选择的高尚。C“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的交代,为下文写计策的施行作了必要的铺垫,说明后来毒死的人里面没有中国人。D小说两次提到大厨和那只狼犬先吃,前一次是交代施毒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后一次暗示施毒计的高妙:不引人怀疑。E小说文字简洁,暗示性强,如“杀猪下刀下得贼准”,既写出了人物身份屠夫,又写出了人物个性勇敢、凶狠。主人公张大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西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小说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是补叙,小说加上这个补叙有必要吗?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杨丽萍:雀之灵、舞之魂1958年11月10日出生的杨丽萍是云南大理白族人。她从小酷爱舞蹈,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称为“巫女”一位善于用肢体说话的人,台湾及东南亚的观众更称她为“舞神”。杨丽萍的纯净柔美的舞蹈,是特殊的艺术形象、特殊的灵慧气质、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里孕育出的艺术瑰宝。初看,令人赞叹她的指尖细腕的微妙语言;续看,你会领悟到其舞蹈神韵中含有一份灵气;而再三欣赏时,便可沉淀出一股隽永的心灵之美在云南遥远的深山里,生活着她和她的族人们,她们依附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因为出生于云南白族的小村庄,杨丽萍浑身散发着一种大自然的味道。她说,村子里的人都喜欢跳舞,婚丧嫁娶、种收庄稼、祭祀神灵等无不跳舞,她自然也从小跟着祖辈、父母一起跳。她喜欢观察大自然,看云朵如何变化、孔雀怎么开屏、蜻蜒怎么点水天资聪慧的她把这些看到的美放进自己的舞蹈中,很快就成了全村舞跳得最好的姑娘。13岁那年,杨丽萍被云南西双版纳州歌舞团看中并招收入团。入团后,她开始了游走于云南这片土地上长达7年的访演生活。每次巡村访演,演员们都是自己背行囊,徒步行进。而村庄之间没有路,几乎都是原始森林。演员们经常得跨过冒着热气的大象粪便,躲过乱窜的蛇、吸血的旱蚂蝗前行每次访演的时间至少长达3个月,演员们跟村民们同吃同住,白天帮村民收庄稼,晚上演出。这个村子待一段时闽,就接着去下一个村子演。这样,她走访了许多村落,见识了许多民族,学习了多种舞蹈。“送戏上门”的经历对杨丽萍来说是宝贵的,也为她后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杨丽萍看过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后很感动,她认为,作为舞蹈者的自己不应局限在只跳白族的舞蹈,而应是集各民族舞蹈的大成者。杨丽萍留一头长长秀发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漂亮,而是看了佤族人的舞蹈后受的启发。佤族人把太阳奉为神灵,也崇拜由太阳照射产生的火。他们无论男女,头发都是披散着,从来不剪,跳舞时用甩动长长头发的方式来表现火,以此表达对太阳神的崇敬。因此杨丽萍身上有了佤族人这一标志性的舞蹈动作元素。她看到傣族前辈毛相、“孔雀公主”刀美兰所跳的孔雀舞太美了,所以,她选择了傣族舞蹈作为主要表现方式。她吸取了两人不同风格的孔雀舞的特点及其他民族的舞蹈元素,同时加入自己的感悟,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杨氏”孔雀舞。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而且她的舞蹈风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在杨丽萍的意识中,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实、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感悟,她力争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去构架人类最美的梦想。所有看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进入她构架的如诗如画的意境,都会情不自禁被她所表现出来的美所动容。xx年元月,在西藏气候最为恶劣的季节,杨丽萍去了拉萨进行创作生活体验。在参观大昭寺的时候,一缕阳光从屋顶照来,射在壁画上,慢慢地在移动。杨丽萍突然眼睛一亮,旋身融入阳光之中,情不自禁地摇摆起来。她就是这样地酷爱舞蹈艺术。每当杨丽萍站在舞台上,看似每一次都是在重复她自己,但每一次又都是不同的,因为她每一次的舞动,既是自然的再现,同时又是一次艺术的重生。她在舞台上,有一种深不可测的魔力,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休止符,都有如微风从一泓止水上空掠过,寂静的身体里,便有了细浪追逐的声音。她让人动情于自己的感动,自己的发现,她的世界无需用人的语言便能读懂。杨丽萍的舞很纯很纯,离现实的炊烟很远很远,却离我们心灵所渴求的东西很近很近。她的舞总是和“灵”、“魂”有关,借助人们熟悉的意象来表现人的内心境界、空间、梦想和意识活动等等,她的舞总给人以超然、空灵、淡泊、抒情而又自我意识强烈的印象,她是一位真正的“舞蹈诗人”。(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杨丽萍,一个用舞蹈书写生命的诗人。她在中国民族舞的大幕下,踏出了40年精湛、优雅绝伦的舞步。她的孔雀舞,用一双梦幻般的手传神地演绎了孔雀高傲而孤冷的美,她的云南映像把观众带入云南山村的田间地头,把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杨丽萍:用舞蹈养活灵魂的人)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 )A杨丽萍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却拥有美丽动人的舞姿,让人叹为观止,人们称这位神秘舞蹈家为“巫女”“舞神”。B杨丽萍浑身散发着一种大自然的味道,她从小就接受乡俗和自然的熏陶,并把自然的美放进自己的舞蹈中,便很快成为全村舞蹈跳得最好的女孩。C天资聪慧的杨丽萍不只局限于跳白族舞蹈,还广泛吸取各民族的舞蹈元素,因此13岁就被云南西双版纳州歌舞团看中并招收入团。D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的舞蹈都是静态的,所有看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进入她构架的如诗如画的意境。E本文语言表达优美、生动,结尾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杨丽萍舞蹈纯净柔美、空灵淡泊的艺术魅力。文章开篇即点出杨丽萍的舞蹈是“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里孕育出的艺术瑰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酷爱舞蹈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为什么说杨丽萍是“一个用舞蹈书写生命的诗人”?请结合文本探究。(8分)第卷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狂妄自大,这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吹嘘,他们坐井观天,这妨碍了他们的拓展; 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盲动,他们浅尝辄止,这影响了他们的深度。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A急功近利 不可一世 闭关自守B不可一世 急功近利 闭关自守C闭关自守 不可一世 急功近利D不可一世 闭关自守 急功近利1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B地铁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车厢内向公众推荐免费电子书,组织定期主题文化活动,让一辆辆列车化身为一座座移动图书馆。C随着申办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D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 ,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A BC 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芳。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17下图是中国一汽的车标(底色为蓝),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5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孙少平说,我迟早要搭上火车,去远方的世界看看;汪国真说,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海子说,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远方像一个梦,远方像一片海,远方有什么等着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重庆市名校联盟xx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高xx级)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B 对应的原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选项“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把原文中的“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换为“结构模糊”,偷换概念。2.D 对应的原文“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没有选项中表述的因果关系,选项强拉因果和无中生有。“庄子认为”于原文无据(无中生有)。3.A、D 对应的原文“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可见选项“卮言层出无穷因而在庄子自称的创作方法中位列首位”判断错误,属于曲解文意。4.B 可根据主语、地名、句意等来断句。5.C 左迁是贬官。6.B 唐太宗刚开始并不理解刘仁轨以下犯上,下诏诘问后才理解。7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因”“规”“赍”各1分,句意2分。) (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为所”“慢”“引决”各1分,句意2分。)【附文言参考译文】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县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爱好学习。遇上社会动乱,他不能安心学业,每当空闲之时,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下文书补任他为息州参军。后来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谁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鲁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州里的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太宗李世民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升他任咸阳县丞。贞观十四年,太宗准备到同州打猎。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劝谏说:“今年雨水丰沛,各种庄稼都长得茂盛,现在仅仅收割了十分之二。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就已对秋收造成妨害。还要为打猎做准备工作,维修桥梁平整道路,劳力即使尽量节省,还是不能少于几万人。稍微推迟十来天,让农民收割完毕,陛下的车驾从容出动,于公于私都得到安宁。”太宗发下诏书对他的劝谏表示赞同采纳。后来任命他为新安县令。多次升迁到给事中。他遭到李义府的憎恨,离京任青州刺史。咸亨五年,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国。刘仁轨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重镇七重城,攻克了这座城镇。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亲们为此感到光荣,把他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任太子少傅。多次请求退休,朝廷同意他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则天皇后主持朝政,又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终年八十五岁。则天皇后诏令全体官员登门哀悼,颁发诏书追认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在乾陵墓地。刘仁轨虽然官高位显,但是从不自高自大,接待亲朋故旧跟当平民时一样谦虚恭敬。(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等到他任大司宪时,袁异式还是宪台御史,心里惶惶不安,乘着酒性向他求情解释。刘仁轨手端酒杯说:“如果不和您友好共事,就让我跟这酒杯一样。”后来主管政务,推荐袁异式任司元大夫。他就是这样从小小县尉做到辅国大臣,善于博取声誉,得到属吏部下的欢心。8秋雨中的渡口,开满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孤零零地站着一个轻理鬟鬓、长袖飘飘的佳人;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2分)听觉上是风雨声,视觉上是红色的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嗅觉上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3分)(共5分)9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此句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一切都在“不语”中。这样以一个饶有余味的画面结尾,既合水乡秋景,又关人物心情,景情俱佳。(景2分,情2分,手法及作用2分。共6分)10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一句1分,共6分)11. CD(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A.小说的前两段并没有设置悬念。B.“表现张大厨犹豫选择的高尚”错误,他之前已做出了选择。E.“杀猪下刀下得贼准”,只能说明刘一刀技术好,不能暗示他勇敢,也谈不上凶狠。)(共5分)胆小谨慎。日本人占领了他的饭庄,他不敢主动反抗,刘一刀要他一起杀日本人,他吓得不轻,考虑了好几天才答应。有尊严,在日本人面前不卑不亢。沉稳多智。当接到刘一刀安排的任务后,他不急于动手,而是谋定后动,一举成功。善良慈悲。对于希望做个厨师的西田,他有一定的同情心,没有置其于死地。(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分析张大厨在日本人面前的表现和他所做的事情。刘一刀留下纸包,他吓得“整夜没睡”,说明他有胆小的一面;考虑多天才答应,说明他谨慎。“不卑不亢“的说法,足以表明他有人格尊严。而在谋划计策的时候,他天天思考,又是读书,又是摘抄,没有蛮干,而是精心设计,使计策实施起来毫无破绽,这可以看出他的沉稳多智。在对待西田的问题上,又显示了他性情中的另一面,西田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没有太高的要求,他的话显示他是一个渴望安定的人,不像一个侵略者。张大厨了解了这一点,也就对这个日本人有了好感,所以没有毒死他。这显示了张大厨善良慈悲的一面。把文中的日本侵略者具体化,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以西田的言行推动情节发展。以他未被毒死,表现张大厨并非憎恨一切日本人,丰富了主人公张大厨的形象。(每点2分,共6分)解析:西田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必不可少。如果不设置这样一个物,侵略者的形象就不具体,张大厨与日本人的交往就显得虚而不实,所以这个人物能够增强小说的真实感,给人以具体深刻的印象。西田向大厨学习,引出了下文大厨讲“佛跳墙”做法的情节,西田希望有狗肉又引出了刘一刀送狗肉的情节。另外,张大厨在最后顺手给了西田一个白萝卜,这说明张大厨并非憎恨一切日本人,也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示例一)没有必要。理由:从主旨上说,前文已经明确地暗示了抗日的主题,表达了爱国思想;从情节上说,前文情节已很完整,结尾戛然而止,没有补叙部分更能引人遐想,更有余味;从人物形象上说,前文已经把张大厨的形象描写得十分完整,补叙部分于此无益。(观点2分,理由每条2分,共8分)(示例二)有必要。理由:它总括上文,说这是民国三十一年的白楼镇事件,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照应前文吃白萝卜的情节,揭开张大厨和西田不死之谜,使读者有恍然大悟之感,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进一步表明了小说主人公张大厨的计谋的高明和他的仁慈之心。(观点2分,理由每条2分,共8分)解析:本题是对探究能力进行考查。本小说的最后三段,到底有无必要,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的。可以从其对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旨、情节发展的作用方面思考。无论持何种观点,言之有理、有据即可。12CD(答D给3分,答 C给2分,答E给1分。C.“广泛吸取各民族的舞蹈元素”,是她被云南西双版纳州歌舞团看中并招收入团之后的事;D.项原文“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并不是说“她的舞蹈都是静态的”;E.比喻的说法比较牵强。共5分)内容上:“巫女”“舞神”,突出她特殊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对杨丽萍舞蹈的赞美之情。结构上:交代杨丽萍对舞蹈的热爱,为后文写杨丽萍对舞蹈的追求作铺垫。概括了杨丽萍舞蹈自然空灵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杨丽萍舞蹈来源的介绍。(每点2分,共6分)从小喜欢舞蹈,并且善于观察,把看到的自然的美放进自己的舞蹈中。不怕艰苦,执着于舞蹈事业。杨丽萍没有因为西藏的气候恶劣而不进行生活体验,体现了她对舞蹈的执着追求。极度热爱舞蹈。杨丽萍在参观大昭寺时,看到阳光在壁画上移动,便忘情舞动起来,表现了她对舞蹈的热爱。有天赋,对舞蹈的感悟力极强。很早就是全村舞跳得最好的姑娘;见到阳光在壁画上慢慢移动,便情不自禁地融入阳光中跳起舞来。(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舞蹈充满着诗意美,有极强的艺术感悟力。杨丽萍生活在大山中,喜欢观察大自然,善于把看到的美融入到舞蹈中,她的舞蹈充满大自然的味道,充满着诗意美。不怕艰苦,善于学习、积累。杨丽萍有着“送戏上门”的经历,那段时期条件艰苦,但她学习了不同民族的多种舞蹈,为她后来的舞蹈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舞蹈就是她的生命。传承民族文化,并敢于创新,有独到的艺术思维方式。她选择傣族舞蹈作为主要表现方式,吸取他人的长处,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杨氏”孔雀舞。坚持原生态民族舞蹈,直击人心,引领人们诗意地栖居。无论是孔雀舞还是云南映像,杨丽萍都坚持表现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求,体现舞蹈的自然空灵特征等。(抓住“舞蹈”“生命”“诗人”三个关键词谈理解。每点2分,共8分)13D(不可一世:不认可同时代的人,自认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自命不凡,狂妄到极点。与下文的“狂妄自大”“虚怀若谷”相照应。闭关自守:比喻与外界隔绝,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与下文的“吹嘘”“坐井观天”“视野宽广”相照应。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与下文的“盲动”“高瞻远瞩”相照应。)14C(A.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B.语序不当:应是“定期组织”;D.搭配不当:“理解”与“魅力”搭配不当。)15. C(“应有”与“不应是”相对,故放在前,排除A项;放最后,构成假设关系,排除D项;分别与照应,根据前的“故”,可断定“”放在“”后,排除B项。)16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宋词的婉转清雅;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每一句2分,共6分)解析:第处根据“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来概括,与前文构成递进关系。根据上文“唐诗”及下文的“元曲”,第处应该谈及“宋词”。第处根据“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主要谈及电子信息对汉字的冲击。17.图标由“1”、“汽”和椭圆组成。(3分)“1”意为中国一汽,也指首屈一指的地位;“汽”字构成展翅的鹰形,寓意中国一汽鹰击长空,翱翔蓝天。(2分)(共5分)解析:从题干的说明文字看,这个徽标是中国一汽的车标,由此,我们就能读出徽标中椭圆内的图案正是由“1”和“汽”组成的。题干特别指出底色为蓝,“蓝”即蓝天之“蓝”,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蓝天下的事物,看“1”“汽”组成的图案,又恰好像一只飞翔的雄鹰。根据这样的分析,车标的构图要素和寓意就非常明确了。18【文题解析】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虽内蕴丰富却语言平易简约,提供了关键信息“到远方去”,这就要考查考生对关键词“远方”的把握,“远方”隐含着“目标”、“理想”、“追求”、“信念”等,这是题意所在。“到远方去”中的“远方”如果仅指一个地方,这就很难开掘出深度来,这“远方”的内涵可以指“心灵的远方”、“精神的天空”、“情感的归宿”、“灵魂的家园”等,把思维落脚到这些点上,就能够体现出文章的内蕴来。【评分细则】一类卷(55-60):立意高、材料新、构思有特色、语言表现力强,有意象,谋篇布局佳。二类卷(49-54):扣题准,内容或形式有可取之处。三类卷(43-48):扣题、泛泛而论、无新意、空泛、四平八稳。四类卷(36-42):扣题有问题(不紧、不全、跑题、有一句提到、不守恒、入题太慢、暗合);结构混乱、逻辑混乱、语病多。五类卷(36以下):完全偏题、离题(风马牛不相及;连暗合都没有,一句都没有点题);套用、抄袭;诗歌题材。【评分要求】五类清晰,先入类后给分;基准分45分;无题目扣2分;字数不够,每三行扣1分;偏题,36分以下;确认是抄袭之作,不得超过10分;不要鸡蛋里挑骨头,满分作文可以出现;大胆打二类卷,拿不准的多和组长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