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基础巩固练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13995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基础巩固练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基础巩固练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基础巩固练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基础巩固练新人教版分层定时训练1有位同学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小桶内用球的大小代表显隐性,大球代表D,小球代表dB每次抓出的两个球统计后放在一边,全部抓完后再放回小桶重新开始C桶内两种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D、d的小球数目必须为1:1D连续抓取了3次DD组合,应舍去2次,只统计1次解析:选择的小球大小、质地要统一,A错误;每次抓出的两个小球统计后必须各自放回各自的小桶,以保证概率的准确,B错误;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D、d的小球数目必须为1:1,C正确;实验中会出现连续几次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随着抓取次数的增多,就会越接近理论值,D错误。答案:C2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A遗传因子组成B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产生配子的数量D是否为纯合子解析: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与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一致,即测交后代中遗传因子组合的种类及比例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答案:C3孟德尔在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A自交、杂交测交B测交、自交杂交C杂交、自交测交D杂交、测交自交解析:发现问题的阶段进行了杂交(得F1)和自交(得F2)实验,经过假说后,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答案:C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有两种性状出现,则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B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则亲本及子代个体均为纯合子C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则亲代均为杂合子D某亲本自交,子代出现了两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3:1,则占的子代个体表现的为显性性状解析:B项中若两亲本中一个为纯合子,一个为杂合子,则子代只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而且纯合子和杂合子均可出现。答案:B5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A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B个案研究综合比较提出假说归纳结论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D个案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归纳综合解析: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首先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再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然后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正确;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答案:A6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D测交后代的比为1:1解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然后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F1产生的配子比为1:1,说明了生物体形成配子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造成的。答案:B7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D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1解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F1为杂合子,F1产生的含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的比例为1:1,因此,自交后代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1,性状分离比为3: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答案:A8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C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分离定律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析:孟德尔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的科学实验程序是:杂交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假说)对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分离定律(结论),因此A选项错误;根据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可以知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些遗传因子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故B选项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所以C选项错误,而D选项正确。答案:D9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示)。据表分析作答: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后代表现型及植株数圆粒皱粒A圆粒圆粒1080B皱粒皱粒0102C圆粒圆粒12540D圆粒皱粒152141(1)根据组合_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_。(2)组合_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3)组合_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4)写出A组合中两亲本的可能遗传因子组成:_。解析:(1)C组合中,圆粒圆粒的后代出现了皱粒,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代的圆粒个体为杂合子,圆粒为显性性状。(2)B组合中,皱粒皱粒,都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3)D组合中,圆粒与皱粒杂交,后代性状表现类型接近1:1,则为测交。(4)A组合中两亲本均为圆粒,子代也为圆粒,则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Rr或RRRR。答案:(1)C圆粒(2)B(3)D(4)RRRr或RRRR能力提升练10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性,现用红果与黄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计算,其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出现的比例是()A1:0或1:1B1:0或1:2:1C1:2:1或1:1 D1:1:1:1解析:红果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红果;若为杂合子,则子代为红果和黄果,比例为1:1。答案:A11下列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F1隐性类型测F1遗传因子组成B通过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性状表现反向推知的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解析: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必须是隐性纯合子。答案:D12(xx枣庄实验中学高一质检)如图表示孟德尔为了验证分离假设所做的测交实验遗传图解。对于图解中各数字所表示的内容,错误的是()A白花 BCC、c D1:1解析:由测交后代的性状紫花和白花可知,处应为白花;测交属于杂交的一种,所以选项B中的(自交)是错误的;Cc的个体会产生C与c两种配子;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答案:B13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假设c产仔足够多)。那么亲本a、b、c中为纯合子的是()Ab和c Ba和cCa和b D只有a解析:根据黄色公鼠a黑色母鼠c后代全为黑色可知,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隐性纯合子,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子。又根据黑色母鼠b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为杂合子。答案:B14有一种腿很短的鸡叫爬行鸡,在爬行鸡的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遗传因子用A或a表示):爬行鸡爬行鸡2 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爬行鸡正常鸡1 676只爬行鸡和1 661只正常鸡。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第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子代爬行鸡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正常鸡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2)第组后代中爬行鸡互相交配,在F2中共得小鸡6 000只,从理论上讲,有正常鸡_只,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_只。解析:由杂交组合可知:爬行鸡的短腿性状为显性性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正常鸡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第组后代爬行鸡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与Aa交配,正常鸡即aa占后代的1/4,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即AA占后代的1/4。答案:(1)AaAaAA、Aaaa(2)1 5001 500素养养成练15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有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分离定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的实验器材,遗传因子用M和m表示)。方案一:实验方法:_实验步骤:(1)_ _。(2)_。实验预期现象:_。实验结论:_。方案二:实验方法:_实验步骤:(1)_。(2)_ _。实验预期现象:_。实验结论:_。解析:验证分离定律可用测交法、杂交法,对于糯稻和粳稻还可采用花粉鉴定法。测交法应选用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据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判断;对于花粉鉴定法,主要根据F1是否产生两种类型的花粉粒来判断。答案:方案一:实验方法:采用测交法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2)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表现实验预期现象: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类型,且比例为1:1实验结论:F1中含有M和m遗传因子,这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最终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分离定律方案二:实验方法:运用F1花粉鉴定法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2)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实验预期现象:一半花粉呈蓝黑色,一半花粉呈红褐色实验结论:F1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所含的M和m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分离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