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10938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课 时: 2课时自学指导【学习目标】1、把握本文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2、领会本文作为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学法建议】1、抓住关键语词理清说明顺序,明确荔枝的相关特点。2、紧扣关键语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引用古代诗文达到的说明效果。【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 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2、资料链接(1)学前指导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对象特征 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科学性(正确、准确);文学性(生动、形象)(2)文体介绍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3)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译文: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虽然见过却没有看到它三天以内的变化情况的人。 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课文结构顺序图如下:第一部分:(1节)第二部分:(211节)荔枝的生态(说明荔枝本身)果实外部形态(25)2节:果_,龟裂片、片峰(粗糙) 3节:果_,_4节:果_,_5节:_,_果实内部组织(611)6节:果_,_7节:果_,_8节:贮藏,_(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 9节:果_,_10,11节:果花,花期、花_、花_、花_、花_第三部分:(1215) 荔枝的生产 (说明荔枝问题)12节:产地,_13节:果谱,_14节:移植,_15节:产销,_(2)根据结构图,作者介绍荔枝采用了那些说明顺序?为什么采用这些说明顺序?使用这些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2、问题探讨(1)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隐含哪些方面的信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2)活动体验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周密、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请学生讨论合作完成。第一,科学性 语言细密精确(限定范围、修饰程度、说明条件、比喻形状)如:“现代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不能改成“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因为:_又如:_在语言的周密上,这些词语的运用,十分准确表达了信息。确数、约数的运用,如:_等等。 例子事实确凿如:_等术语依据科学如:_等第二,文学性 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细读课文请找出,并说明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例如:_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表达生动形象,凸现文采。如:_总结:本文语言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用词准确、周密。文学性集中体现在大量诗词典故的运用上,既使说明形象生动,又使文章诗意盎然。 达标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红缯(zng)瓜瓤(rng)乳酪(lo) B、背负(bi)树冠(un)萌孽(ni) C、龟裂(jn)宋徽宗(w)贮藏(zh) D、谚语(yn)紫绡(qio)果梗(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醴酪纵然粗糙呕气 B、希奇薄膜烘干嘲讽 C、花序进贡移植吹嘘 D、气侯渣滓绚丽褐色 3、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 B、醴酪(甜酒)日啖(品尝) C、密移造化出深山(自然、天然)绛囊(深红色) D、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浑圆(全、满) 4下列有关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的是农历。 B本文与同平实说明文不同,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趣味,属于文学小品。 C“通常”“大多数”“有的”“少数”等限制语的运用,增强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诗文、故事和史料方面。 5下列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B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C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D这就是他们的全部语言:“有道明君!伟大的主上啊!” 6诗句填空(1)盈盈荷瓣风前落, 。(2) , 。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1)这一段主要说明什么内容?_(2)文中加粗的两个“这”,指代的对象相同吗?指代的是什么?_(3)这段主要采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_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1)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2)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_(3)本段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