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07328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荒僻(p) 邂逅(xi) 跌宕(dng) 亘古不变(gng)B嗜好(sh) 淡褪(tu) 炽烈(zh) 声名狼藉(j)C椋鸟(ling) 攫住(ju) 吝啬(s) 拐弯抹角(m)D泥泞(nng) 猝然(c) 胡诌(zu) 威风凛凛(l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余暇 肃穆 一愁莫展 铿锵有力B坍圮 喧闹 惟妙惟肖 色彩班斓C震憾 蓓蕾 甘之如饴 无计可施D窗帷 引擎 欢呼雀跃 步履蹒跚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残奥会开幕式上,盲人歌手杨光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欢聚北京。他那如同天籁的歌声深深打动了现场所有的人,使观众都听得出神入化了。B正因为如此,严肃文学的批评家才把这种文学与庸俗等字眼等量齐观,以为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C我多么想亲眼看看哈姆雷特的迷人的风采,或者穿着伊丽莎白时代鲜艳服饰的生气勃勃的福斯塔夫。D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信手涂画,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积习和癖好,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山西省临汾市尾矿库溃坝是一起特别重大的责任事故。B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C不论是褒是贬,都市的兴起和膨胀都称得上是一种奇迹,特别是在它经过了几十年的停滞甚至萎缩以后。D松下公司的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5将-句填入段间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因为当权者认为 。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满族过去称女真,曾被视为未开发的落后民族“不识字”是诬蔑满族人文化水平低满族人入关后在武力上已征服了汉族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常有民族自卑感,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害怕“清风”是影射朝廷 A BC D6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3分)A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作品主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等。B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政治上有进步思想,但未能施展抱负,著有樊川文集。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C欧亨利,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被评论界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作品构思新颖,结局常出人意料。D肖洛霍夫,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静静的顿河、火车正点、一个人的遭遇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78题。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杜牧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蝉噪”就使人觉得音色的凄咽。B颔联从视觉角度写静。“满阶砌”的青苔、“故迟留”的白鸟写出了禅智寺的空寂人稀。C颈联从明暗的变化写静。前句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后句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D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动中一静衬托,结尾用静中一动突出,相映成趣,艺术构思是十分巧妙的。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景。诗人用意遣词都十分精细。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露出了萧瑟秋意,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B颔联中的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C从颈联中可以获知禅智寺的周围树林茂密,阳光几乎透射不进,夕阳西下时,沉沉的暮霭产生了。D尾联中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想到国家衰败这一局势,诗人的伤感油然而生。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妍:美丽)B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让)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顽固)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B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1.下列句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3分)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蚓无爪牙之利 句读之不知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 而今安在哉 秦人不暇自哀A B C D12.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二、文言文阅读(18分)盲者说清戴名世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注】 日者:占卜。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1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 审:审查B而亦无颠危之患 危:跌倒C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 一瞬:时间很短D喜为非礼之貌 非礼:不礼貌14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C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盲者所说的“不盲者之尽盲”的现象的一组是(3分)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 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 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 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 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 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A BC D16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17翻译(6分)(1)乃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 (2)兹者,独非其伦耶?(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男儿何不带吴钩, 。 (南园)(2) ,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阿房宫赋)(3)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赤壁赋)(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劝学)(6)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选自人民日报2008-01-07第16版)19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为什么“吃惊”? (4分)答: 20文章叙述了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各有什么作用? (6分)答: 21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 22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对“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做了怎样的“品读”? (6分)答: 五、语言表达(8分)23将下面的三个短句整合成一个单句,主要信息不得遗漏。(4分) 汉语中某些抽象的普通词语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们一旦置身于既定的语境中可以引发许多具体的联想内容, 从而产生原先所没的意义。答: 24根据下面的示例,再仿写两句话。(4分)例:有一种目光总在经历黑夜后,才发觉什么是“光明”;有一种缘分总在梦醒之后,才明白什么是“永恒”。答: 六、作文(70分)我们的身边处处有风景。山川、大地、清风、明月是一道道美丽的自然风景;生活中平凡而动人的故事、朴实而美好的情感,也是一道道亮丽的社会风景请以“这里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运用记叙文文体,或叙述经历,或抒发感情,或畅谈感悟,或驰骋想像字数不少于8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33分)1C(A亘古不变gn,B炽烈ch,D胡诌zhu)2D(A一筹莫展 B色彩斑斓C震撼)3A(出神入化,指在高超神奇的境界中自由出入,形容技艺到了极高的境界。不能形容观众的感受。B等量齐观,把不同的人或事物同等的对待。C生气勃勃,形容人或社会有活力。D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劣风气的人。)4C(A项无主语;B项“受到”“发展”动宾搭配不当;D项指代不清。)5B6D(火车正点为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作品。)7D(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静中一动衬托,结尾用动中一静突出,一开篇,一煞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是十分巧妙的。)8D (本诗中并未提及国家局势的衰败,属无中生有。)附:诗歌鉴赏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杜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和诗人忧弟病、伤前程的黯然心境不无关系。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就更使人觉得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都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台阶长满青苔,则行人罕至;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的静。 至此,诗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禅智寺的幽静,似乎文章已经做完。然而,忽又别开生面,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静中一动衬托,结尾用动中一静突出,一开篇,一煞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是十分巧妙的。9.B(使:假使)10.C(A.前者表转折,后者表修饰;B.前者相当于“然”,后者为兼词,从这里;C.都是介词,表比较 D.前者是代词,它们;后者语气词,表揣测语气)11.B(状语后置 同上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同上 宾语前置 同上)12.D (A.指金玉珍宝等物 B.可惜 C.从这里)13B 文言实词(A审:明白,清楚,了解;C一瞬:看一眼,眨一下眼睛;D非礼:不合礼制。)14B 虚词用法(A将近;让步关系,尚且,还 B都表目的的连词C主谓之间;结构助词“的” D顺承连词;转折连词)15B 编组题 (讲的都是盲者,且不是现象)16文意理解 A (“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并非盲者说这句话的目的。)17(1)悲、而、吊各一分;(2)兹、伦、句式各一分。具体见译文。附:译文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他)善于弹琴。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道:“您年龄多少啊?”(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了。” “从什么时候失明的啊?”(回答)说:“三岁。”“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盲人笑着说:“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为眼睛不乱动啊。对于人来说,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对与错。(我)行走(时),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职业,不让自己精神在不急的事务中疲劳,不在没有益处的事上使用自己的力气,出外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作不合礼教的妆扮,喜欢做无用的观看。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远离(它);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利害(冲突)来了不能审时度势;治理和动乱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绊倒跌倒却不知道觉悟:最终跳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却失去了老天爷给那些本能给人们的本意。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是眼睛吗!我要说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要安慰您啊。”(邻居)某人没有(言辞)来作答。他闲暇时来拜访我,讲了盲者的那段话。我听了之后感到惊异,说:“古代由盲人担任的乐官和太史负责讽谏教化,少师进献箴言,盲人乐师朗诵诗歌,像晋国的师旷和郑国的师慧就是这种人。这个盲者,难道不是那一类人吗?”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18.(1)收取关山五十州(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4)则物与我皆无尽也(5)用心躁也(6)小学而大遗19作者原以为许多颗藤的相互缠绕依附会有如此繁盛的生命景象,但主人说只是一棵藤;这一棵独立的藤没有依托“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顽强地生存了上千年。20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铺垫。年老的女人与古藤相互映衬阐述了只要生命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作用各3分。)21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对古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写法1分,思想感情3分)22受过无尽的苦痛,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经历1300年风霜雨雪而直立不倒。 藤,是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有真气色,历久弥新,枯枝仍孕育新生。 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藤就以藤的坚强、独立、不屈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23答案:汉语中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旦置身于既定的语境中往往可以引发许多具体的联想内容的某些抽象的普通词语,也会产生原先所没有的意义。或:汉语中置身于既定的语境中可以引发许多具体的联想内容、产生原先所没有的意义的某些抽象的普通词语,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单句2分,主要信息完整1分,表述流畅1分)24答案:有一句话总在离别后,才会听到什么是“重逢”; 有一种回报总在辛苦付出后,才明白“我的未来不是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