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3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01617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3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3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3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3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1.(xx全国课标卷,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2.(xx全国课标卷,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3.(xx全国卷,33)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请回答:(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度_,原因是_;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原因是_。(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4.(xx天津卷,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5.(xx福建卷,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6. (xx天津卷,3)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7.(xx安徽理综,29)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的_。(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_。一、选择题1.(xx东北三省三校联考)早在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周围发现了热泉。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 ,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下列对这些硫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B.利用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C.利用热能合成有机物D.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分解者2.(xx河南林州市质量监测)如图是近年在某县试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螺主要以植物为食)()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B.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同化的能量主要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等D.图中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故微生物都是分解者3.(xx怀化一模)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科研人员在1974年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4.(xx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如图是一个简化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橡树苗和兔的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森林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说明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兔参与形成了8条食物链,鹰占有2个营养级D.鹰每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125 kJ的太阳能来支持5.(xx河南开封二模)如图表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D.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6.(xx哈尔滨期中)下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一定小于B.图中包含了次级消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7.(xx浙江温州十校联考)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D.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8.(xx天门模拟)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c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C.d中能量均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D.为提高羊肉的产量,应该提高图中c/a的比值9.(xx临沂一模)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是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10.(xx贵阳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再回到这个系统中来B.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包括本营养级呼吸作用所散失的C.一条食物链中,低营养级通常比高营养级含有更高的能量值D.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少11.(xx河南郑州模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lblcld1)C.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二、非选择题12.(xx河南郑州质测)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这个食物网包括_条食物链。(2)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_。(3)该生态系统除包括图示各成分外,还包括_和_。流入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_。(4)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300万千焦/年。按10%能量传递效率计算,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则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其种群的生存,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是_万千焦/年。13.(xx合肥质检)对某小型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单位为102kJ/(m2a):GPXR甲12.62.99.7乙838.2166.0672.2丙0.90.40.5丁105.038.866.2分解者184.523.8160.7请分析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表格中X的含义是_。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入下一营养级,原因在于_。(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kJ/(m2a)。分析表格可知,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呈现_趋势。14.(xx湖南十校联考)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池,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_kg。若外来生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则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锐减。(3)从图乙中可知,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15.(xx豫南七校联考).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流经图甲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填字母),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的能量。(2)蚕同化的能量D_(填字母),一般情况下D/A的比值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3)蚕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形式流向鱼。向鱼塘中少量投入蚕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使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_。.某小组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下左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提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回答下列问题。(1)地点:池塘。(2)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3)调查项目:非生物因素:调查的成分有_。(写出两个)。生物成分:(4)调查报告:该小组根据调查结果试图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右上图)则调查的成分有_;调查的成分有_。16.(xx沂州联考)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下面图甲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乙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回答问题:(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2)若将体长为2.8 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 kg,至少需要藻类_kg。(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4)由于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导致生物的_下降,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用于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_,理由是_。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_。(5)科研小组又单独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_kJ/cm2a1。课时考点3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三年高考真题演练】全国课标题1C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蝉的天敌)的数量减少,故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2解析(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由于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酶活性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所以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传下的能量过少时将不足以维系该营养级生命之需,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不会很长。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3解析(1)一定区域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群落,因此A瓶中的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浮游藻类和水草都为生产者,会争夺光照、生态瓶中的无机盐等,因此两者为竞争关系。(2)B瓶缺乏光照,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一段时间后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将降低;藻类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但使其数量减少,也会导致瓶内O2含量减少,而浮游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浮游动物会因食物和氧气不足导致其种群密度降低。(3)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重新供生产者利用。答案(1)生物群落竞争(2)降低没有光照,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降低氧气与食物不足(3)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地方精选题4D由图可知: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5B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 7804 2007 980(Jm2a1),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 980/31 920100%25%,B正确;因不知太阳鱼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所以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无法计算,C错误;人工鱼塘中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6A题图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不能反映其营养结构组成,且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是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的,B错误;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7解析(1)利用性信息素可诱杀某种性别的害虫丽金龟,破坏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有效降低种群的出生率。(2)长尾小蜂的数量与栗瘿蜂数量的变化曲线符合捕食关系曲线,故可判断两者具有捕食关系。(3)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有: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等。(4)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在竞争阳光和空间时处于劣势,故逐渐被淘汰。答案(1)性别比例(2)捕食(3)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贮存在未分解的残枝败叶(4)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两年模拟试题精练】1A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是自养生物,A正确;硫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错误;硫细菌是通过氧化硫化物产生的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C错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2D螺、昆虫和鸭都可以直接捕食生产者,此种情况时它们都位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鸭可以捕食螺,二者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同时它们都以生产者为食,二者之间还具有竞争关系,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同化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微生物是生产者或消费者,部分微生物是分解者,D错误。3D依题意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和蚂蚁在食物上没有竞争关系,但二者生活区域相同,在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因为二者都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都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啮齿动物喜食大粒种子,而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竞争中处于优势,所以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植物因没有捕食者以及和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而数量剧增,小粒种子植物处于劣势,进而导致蚂蚁数量减少,C项错误;综上分析,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D正确。4D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以用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以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正确;食物链从生产者数,兔参与了8条,鹰占据第四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C正确;计算鹰每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多少草本植物,由于不知道兔的食物来源,有多少来自橡树苗和多少来自草本植物,因此无法计算,D错误。5D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图中虫、鼠、鹿获得的能量之和占草能量的10%20%,B错误;食物链越长,鹰得到的能量越少,所以鹰获得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鼠鹰,C错误;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其种群密度不断增大,这样鹰就会有充足的食物,其种群密度也会不断增大,D正确。6D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所以可能比小,故A错误;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个营养级,所以应包含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故B错误;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故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D正确。7D生产者呼吸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A错误;生产者的能量是N2,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N5,因此能量的传递效率是N5/N2100%,B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0,流向蜣螂的能量N6是来自生产者,C错误;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正确。8D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B错误;d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ad)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C错误;图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c/a的比值越高,羊肉的产量越高,D正确。9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即生产者总的光合作用情况,故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A正确;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B错误;消费者同化作用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呼吸释放量,故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不能用表示,C错误;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有机物的积累,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D错误。10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因此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再回到这个系统中来,A正确;某营养级的同化量有三条去向:一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二是流向分解者,三是流入下一营养级,B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一条食物链中,低营养级通常比高营养级含有更高的能量值,C正确;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D错误。11D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a1所占比例偏小;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生物同化量之比,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lcld1);b1表示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存在于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直接摄取有机物,对最高营养级生物来说,能量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即各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和能量的用途不尽相同。12解析(1)食物网中的生产者为草,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2)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蛇、野狗和狮子。狮子可以捕食野狗,同时狮子和野狗都可以以斑马、羚羊为食,故还构成竞争关系。(3)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草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是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4)根据题干设定的条件可算出(单位忽略不写)羚羊、斑马和鼠同化的能量均为10。根据羚羊同化的能量为10,可知野狗从羚羊处同化的能量为0.5,同时野狗从斑马处同化的能量也为0.5,故野狗同化的能量共为1;狮子从羚羊处同化的能量为0.5,狮子从野狗处同化的能量为0.1;根据斑马同化的能量为10,可知狮子从斑马处同化的能量为0.5;根据鼠同化的能量为10,可知狮子从食蛇动物处同化的能量为0.01。则狮子同化的总能量为0.50.10.50.011.11。答案(1)5(2)蛇、野狗和狮子捕食和竞争(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生产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热能(4)1.1113解析(1)由题干可知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由表格数据可知GPRX,因此X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根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确定食物链关系为乙丁甲丙,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105.0102kJ/(m2a),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12.6102kJ/(m2a),因此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12%。由于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本营养级生物的呼吸散热,另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入下一营养级。(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838.2102kJ/(m2a)。由于9.7672.20.566.2160.7909.3102kJ/(m2a),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呈现减少趋势。答案(1)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2%一部分能量用于本营养级生物的呼吸散热,另一部分能量用于分解者的呼吸散热(或流向分解者)(2)838.2102减少14解析(1)分析图甲,H在食物网中占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保证物质循环正常进行还需有分解者;物种A看到物种B减少,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部分个体另觅取食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2)物种A从B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消耗B的量(1060%)20%(1040%)20%20%130(kg)。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3)由图乙可知,2物种的种群实际大小已远远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应最为剧烈。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营养级越多,损耗的能量就越多,较高营养级得到的能量就越少,一般情况下,得到能量少的营养级的环境容纳量就小,故环境对物种1、2、3的容纳量不同。答案(1)第三、四营养级分解者物理信息传递(2)130生物多样性(3)2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答案合理即可)15解析.(1)流经图甲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桑树所固定的太阳能A。净光合作用C是同化量去掉呼吸作用后的能量,应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蚕同化的能量D应等于呼吸散失的能量A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流向分解者的C1和未利用的B1之和,即A1B1C1D1。D/A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之间,所以会小于20%。蚕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3)蚕粪便中的碳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鱼的,向鱼塘中少量投入蚕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所以不会出现污染的情况。(4)桑基鱼塘不仅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还可以使物质循环利用。.(3)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氧气等。(4)由图可知能进行光合作用,应是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分解者。这个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浮萍、水草、团藻、栅藻,消费者虾、草鱼和黑鱼。答案.(1)A生长发育和繁殖(2)A1B1C1D1小于一(3)有机物抵抗力稳定性(4)利用率.(3)温度、光照、氧气等(4)浮萍、水草、团藻、栅藻虾、草鱼、黑鱼16解析(1)由题意分析可知,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2)由图甲可知,体长为2.8 cm的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来源为植食性肉食性11,传递效率为20%,则增重2 kg,至少需要藻类:120%120%20%30 kg。(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种群中的个体总数初次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发现而被捕食,则会使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变小,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4)两种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能力相同,但蓝藻中藻毒素量远高于绿藻,会对罗氏虾和露斯塔野鲮鱼造成危害,因此选择的藻类是绿藻。如果藻类大量繁殖也会破坏环境,所以投放植食性较高的鱼类,即体长大于4.2 cm的露斯塔野鲮鱼可控制藻类的数量。因为此类鱼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5)罗氏沼虾同化量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51.627.024.6 kJ/cm2a1。答案(1)竞争和捕食(2)30(3)偏高(4)多样性绿藻绿藻体内的藻毒素含量低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5)2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