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01461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第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2.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 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 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3.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4.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5.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6.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A. 表明英国政府对中国当局存有明显的歧视 B. 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C.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 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7.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危机8.洪秀全定都天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也,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由此可见他A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 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D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9.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A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10.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到:“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A.报道重大时事 C.宣传政治主张 B.评价社会风气 D.传播商业信息11.盛世危言载:“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 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12.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近代工业的发展 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节省时间的考虑 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A B C D13.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最初十年,最不可能出现在山东半岛的旗帜是 A日本海军军旗 B德意志三色旗 C义和团的旗帜 D五色旗1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 - xx,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15.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16.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完全一致B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17.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 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 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18.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中国的国情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9.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B是后人的“伪造”史料C是研究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珍贵史料 D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0.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向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胜利,保障工农割据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根本利益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21.右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22.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23.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24.“最严酷的时刻来临,商店里食物柜台一空如洗过春节时,为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可买3两瓜子,不要粮票。花生根本见不着,据说全出口换了外汇。”(选自历史的见证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xx年1月版)“严酷时刻”产生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C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5.右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C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26.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人曾预言中国五年内不会有运载工具,西方记者称中国“有弹无枪”。对这一预言的有力回击是中国A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飞船发射成功27.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 年后消失,1978 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28.有经济学者认为:“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对材料中“政治改革”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扩大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力 B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C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演变的表现 D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29.1981年,我国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已经放开,托福考试也开始进入中国,但从1978年至1985年,中国的留学仍属于精英留学,以公派留学英美国家为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初期人才需求量小 B民众观念受到政治因素影响C英美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D民众留学受到经济条件制约30.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南方讲话与“十四大”召开 B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建立 D重启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31. 下表为新中国历年高等院校招生数统计表(注: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 年份194919521965196619701977197919841992xxxx人数(万人)1.26.616.402728.44875160599下列各项对此表分析不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的颁布促进了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发展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推动了高等教育发展C政治动荡导致了“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瘫痪 D“科教兴国”战略促使高等教育发展迅猛32.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33.(25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世界文明史材料四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经济层面的根源是什么?(11分)(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已为世人所公认”的英、美的政治制度及原则,并分析其积极影响。(5分)(3)指出材料四中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9分)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表中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多种信息。1949年全国行政区划统计表年代大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署地方194963011251年代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xx23542xx年全国行政区划统计表比较上面两幅图及两个统计表,提取两项有关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35、36、37三道历史选做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3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馆),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辽政权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9分)(2)根据材料,分析辽政权改革的主要原因及影响。(6分)36. (15分)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材 料 我们的结论是,党争的原因不能排除,只有用控制其结果的方法才能求得解决。这样来看问题,可以得出结论说:一种纯粹的民主政体这里我指的是由少数公民亲自组织和管理政府的社会不能制止派别斗争的危害。共和政体,我是指采用代议制的政体而言,情形就不同了,它能保证我们正在寻求的矫正工作。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它和纯粹的民主政体的差别,我们就能理解矫正的性质以及它必然会从联邦得到的功效。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两大区别是:第一,后者的政府委托给由其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第二,后者所能管辖的公民人数较多,国土范围也较大。因此,很清楚,共和政体在控制党争影响方面优于民主政体之处,同样也是大共和国胜于小共和国之处,也就是联邦优于组成联邦的各州之处。因此,我们发现,在联邦的范围和适当结构里,共和政体能够医治共和政府最易发生的弊病,根据我们赞成共和政体,并以此自豪的程度,我们应该以相应的热情拥护联邦党人的精神,并支持他们的人格。 美国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联邦党人文集(注:面对反联邦党人对宪法的抨击,在1787至1788年间,力主实行联邦制的制宪领导人麦迪逊、汉密尔顿和约翰杰伊撰写了85篇为宪法辩护的政论文,对美国宪法的结构和思想、联邦制的设计、联邦政府的功能及权力制衡作了说明。这些当时匿名发表在纽约等地的报刊上的文章,1788年被收集成册在美国印行,成为后来闻名于世的联邦党人文集。)(1)根据材料,概括麦迪逊等人认为民主政体与共和政体的差异。(10分)(2)根据材料,分析派别与自由的关系。(5分)3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 料 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误国。真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他到了广东以后,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将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给了魏默深。魏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林虽有这种觉悟,他怕清议的指摘,不敢公开提倡。清廷把他谪戍伊犁,他在途中曾致书友人:“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不此之务,虽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觌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是他的私函,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写的。他请他的朋友不要给别人看。换句话说,真的林则徐,他不要别人知道。难怪他后来虽又做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他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公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士大夫阶级既不服输,他们当然不主张改革。 蒋廷黼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两个林则徐的特点及其主要理由。(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廷黼评价林则徐的目的及其方法。(6分)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CCCD 610 CACBD 1115 BDDBD 1620 DDDDC 2125 AACDD 2630 ADCDA 3132 BD 二、非选择题:33 (1)政治制度: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从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三选二,得4分) 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对外政策与交往方面: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经济方面:重农抑商;思想文化方面: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等。(总计6分,任取三点,每点2分) 根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1分)(2)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及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2分,答对两点即可) 影响:保证了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3分)(3)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相应赋分。34(12分)待敲定35.(1)内容:官制实行双轨制分别管理(2分):南面官实行汉族封建方式的政治、经济、军事管理,北面官实行较原始的部落、封国管理;(2分)主动学习汉族(或中国、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2分)特点:因俗而治,主动学习先进文明。(3分)(2)原因: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农耕文明(封建文明)。(2分)影响:对先进封建文明肯定并保护,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2分)有利于民族融合。(2分)36.(1)民主政体是指由少数公民组织和管理政府的社会,是小共和国,管理的地域范围有限,难以防止派别斗争的危害;(四取二4分)共和政体采用代议制,能管辖的公民人数更多,国土范围更大,在控制党争的影响方面更有优势,是适合联邦管理的大共和国;(五取三,6分)(2)派别之争给美国公众利益带来损害,(2分)一个提倡自由的社会,必须容忍派别的存在,这是享受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2分)增加组成政府的渠道和分散政府的权力,让不同的派别都有一定的机会来参加政府的组成与决策的自由。(1分)37.(1)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的特点:主张抵御外来侵略;(2分)理由:未去林则徐前,英国人不敢在广东开战,林则徐被罢免后,英国人才发动侵略战争。(2分)真实的林则徐特点: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精神。(2分)理由:虽觉悟到中国武器装备不如西洋,但不敢公开提倡改革,重视自己的名誉大于民族国家利益。(三取二,3分)(2)目的:牺一己利挽救民族危机;弘扬舍身改革精神。(4分)方法: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的方法);论从史料得出的方法。(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