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 13.1 风教案3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500928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 13.1 风教案3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13.1 风教案3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13.1 风教案3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一、 教案背景1、 课题:风2、 面向学生:小学3、 课时:1课时4、 学生课前准备:(1) 搜集与风有关的文字材料。(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 教学课题(一)知识与能力1、认读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积累带生字的词语,从而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看图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并进行感情朗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大致感受诗的意境,了解风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三、教材分析 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十三单元以风和水为主题的一首自读诗歌。全诗采用反复叠唱的手法,描绘了微风吹动之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内容生动,诗句朗朗上口,富有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法与学法 (一)把握课标议教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应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因此,结合本课内容我在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多媒体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体验等几种教学方法。 (二)培养能力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实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的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我尝试“自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并做到学以致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境界。五、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咱们先来猜个谜语:来无影,去无踪,来时树动花摇,去时水平浪静。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出它是谁了吗?生:它是风。师:唐代诗人李峤就写了一首以风题目的小诗。(板书课题)(教学一开始,老师便用谜语的形式将古诗的内容展现给孩子们,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猜谜中感知了古诗的内容。)(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师:想读读吗?自己小声地读读吧。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诗。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师:说说吧,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师:还想再读读你新认识的字吗?师:这一遍你想怎么读呢?(放手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旨在培养学生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识字。识字中体现了学生间的互帮互助,有些学生拿着自己的书问别人,还有的主动帮助同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最后,回归到课文中,将古诗出示在课件中,引导学生在古诗这一语言环境中找到生字并巩固。)师:这些字我们都认会了,那我们就小组合作着读读这些字吧。请各小组的一号小组长起立。你们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组织小组同学读一读呢?生1:我们想用抢答的方法,我拿出一张字卡让他们读,看谁读得最快。生2:我想让他们齐读,这样每个人都读得到。生3:我觉得拿出一张字卡,让每个人都读一遍这个方法最好。师:你们的方法可真不少,那就赶快行动吧。比比哪个组长最负责任,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读。小组合作识字。(这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得很充分。要达到目的,就要团结协作,每个人都应该有不同的分工,这就需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分工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往,小组长都是固定的人选,安排组长轮换,将四个人分别定为一号组长、二号组长、三号组长、四号组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组织者的角色的机会,从而拉近学生间的差距,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师:你们看,这些字宝宝在和我们做游戏呢。它们淘气地躲在小动物的身后,你能根据它露出来的那部分猜一猜,这是课文中的哪个字吗?(出示生字卡片)猜字游戏。师:和我们做过游戏,这些字宝宝被风吹回到了我们的小诗中,现在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自己先读一读。指名读,其他同学做听众并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为字音是否准确。(在这里,老师强调引导,对于所提的要求的度把握得非常好,如先提问:听听字音读得准不准?读得流利吗等等,而没有在刚学会生字后就提出了有感情地读。)师:刚才,孩子们学得真认真。我想奖励同学们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宝贵的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当风吹起来的时候,我们周围的景物是怎么变化的?(三)、根据图片,感悟古诗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师:好了。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我们大屏幕上的四幅画,在这些美丽的图片里,画的就是课文中的四行诗,不信你就再读读课文,对照着课文找一找是这四幅图。学生读诗,对照课文找图画。(1)解落三秋叶师:(生看图“叶”)现在正是秋天,你们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感受怎么样?生1:秋天很冷,一说话能看见哈气;生2:秋天,叶子都落下来了,很漂亮;生3:秋天,虽然金黄的叶子落下来很美,但是也有一些绿色的叶子被秋天的风叶落下来,看到绿色的叶子落到地上,我的心情不太好,因为秋风有些残忍;生4:我同意她说的。而且树上没有了叶子,光秃秃的,很冷清。师:那就带着你们自己的感受读读吧。指名读,齐读。(2)能开二月花师:(生看图“花”)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的什么?师:你想怎么读一读呢?自己试一试吧。生练读。师:现在请你读一读吧,让孩子们听一听你的感受。生读本句诗。其他学生听,并带着同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诗。(3)过江千尺浪师:(生看图“浪”)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生1:很汹涌;生2:很有气势;生3:我看到浪那么大,仿佛听着浪的声音,我的心情很激动。师:那就自己试着读一读吧,看谁读得最有气势。指名读。齐读。(4)入竹万竿斜师:(生看图“竹”)你们看,竹林里所有的竹子都被风吹得倾斜了,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学生练读。齐读。小结: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了这首小诗,你知道了什么?生: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春天,它为大地披上绿装;夏天,它给我们送来阵阵凉爽;秋天,它吹响了丰收的号角;冬天,它又为我们带来了片片雪花。让我们完整地读读这首诗。自己先读一读,别忘了刚才你读诗的语气。指名读,齐读。(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这节课安排了丰富、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每一次读有每一次读的目的,每一次读有每一次读的效果。让学生在不同的图片、录像、声音中感受风,可以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拓展思维。师:风这么可爱,但我们好像看不到它们。可是我们却能感觉到,请读读下面的名子,说说你怎么知道风的哪儿?(谁也没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 ,我们知道风在哪儿。)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师:这里有老师积累的一首写风的小诗,请大家读一读。(风 春天里,东风多,吹来燕子做新窝。夏天里,南风多,吹得太阳像火盆。秋天里,西风多,吹熟庄稼吹熟果。冬天里,北风多,吹得雪花纷纷落。)师:从这首小诗里,你们知道了风能做什么?生:吹来燕子,吹熟庄稼吹熟果师:你们还知道风能干什么吗?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结果。(虽然这首诗学完了,可是与风有关的词语、诗句还很多,帮助他们积累。)(五)、学生自评师:你们对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生1:我满意。因为我以前上课总搞小动作,今天我没有。生2:以前我说话声音太小,今天声音很响亮,所以我满意。六、板书设计落 叶 开 花 掀 浪 斜 竹七、教学反思整体感知诗意,不做逐字逐句的诗句对译,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本课这首诗的学习我遵循了这一规律,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审美修养。另外在学习中,我还为这首诗配以优美的音乐曲,使学生置于古雅沉静的文化氛围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综合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