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岁寒三友教案冀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498055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岁寒三友教案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岁寒三友教案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岁寒三友教案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 岁寒三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8个生字。2、理解古蚊内容,感受松竹梅的品格。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并对照译文读懂古文。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古蚊内容。2、结合译文理解古文的意思。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松竹梅的品格。教学过程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1、同学们听说过“岁寒三友”吗?谁能说说“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松、竹、梅)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岁寒三友”吗?2、课件展示松、竹、梅的图片,老师简单介绍“岁寒三友”。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二、生字词学习1、课件展示会认字,指名学生认读并组词:注意:“侍”是翘舌音;“庭”是后鼻音;“即”的读音是j,区别于“既”。2、课件展示会写字,指名学生认读并说出结构和部首,老师相机指导难写字:“茂”的下面是“戊”,不要添笔或减笔;“曰”与“日”的笔画和笔顺都一样,但是“曰”比“日”要宽一些;“皆”下面是“白”;“即”的部首是单耳旁,不要写成双耳旁。3、理解古文中的词意:着花:开花; 并:都,一起;曰:说;他:其他;何:为什么;否:不是这样的;其:代指松、竹、梅;皆:都,全;即:就是。三、整体感知1.齐读古文,小组讨论,你们能自己读懂古文的意思吗?2.对照译文,弄清楚每一句话对应的意思。3.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4.分小组读古文和译文,弄懂为什么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四、课文精讲1.读古文第一句,对应译文回答: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有人物?(冬天,庭院前,儿子和父亲)2.读古文第二、三句,对照译文思考: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儿子有什么疑问?父亲是怎么回答的?松、竹、梅为什么被称为岁寒三友?3.小组讨论: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五、课外拓展1.本文可以改成一个小话剧,我们一起来试试吧!时间:冬日的某一天地点:庭前人物:儿子(主演)、父亲(主演)、母亲(旁白)。【幕起:庭院里,儿子拉着父亲的手,观赏着庭院里的松、竹、梅。】旁白: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儿子:【一手指松、竹、梅,满脸疑惑,望着父亲】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亲:【望着松、竹、梅,一手抚摸儿子的小脑袋,满脸微笑】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旁白:儿听后,点点头,若有所悟。【幕落:儿子点点头,若有所悟。】2.分小组来演一演这个小话剧吧,看看谁是最佳小演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