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1 大自然的声音(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496057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1 大自然的声音(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1 大自然的声音(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1 大自然的声音(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奏、击”等8个生字,会写“演、奏”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及叙述的顺序。3.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重点】 1. 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积累拟声词。2.课文重点是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并感受这美妙的声音,然后通过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奏、击”等8个生字,会写“演、奏”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导语: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家园,也是永恒的智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了解感悟大自然。 3.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感觉到夏天已经来临?4.自由谈:茂密的树荫(视觉)、知了的鸣叫(听觉)、日渐升高的气温(触觉)、芬芳的花草(嗅觉)5.教师小结,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了解大自然更多奇妙的声音。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声音。(学生齐读课题)(板书:大自然的声音)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小组同学读书比赛。 4. 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三、检查预习,学习字词。1.文中的会认字。 mio zu n nn wi j hu zh 妙 奏 呢 喃 伟 击 汇 喳 指名读,教师及时纠正错音:读准平舌音“奏”,翘舌音“喳”。指名领读、学生齐读、跳读2.自由交流:怎样记住这8个生字伙伴的样子呢?自由地和同桌说一说,记一记。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生字的识记方法。(学生自愿举手发言) 熟字加偏旁:妙:女+少 喳:查+口 组词扩展:美妙 演奏 雄伟 击打 汇合 喳喳叫4.会写字。mio yn zu qn ru gn shu j j q d qio mn 妙 演 奏 琴 柔 感 受 激 击 器 滴 敲 鸣 指名读,注意正音:翘舌音“柔、受”,前鼻音“演、琴”,后鼻音“鸣”。 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四、理清文脉,了解文意。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2.同桌相互交流。3.指名发言,教师小结。(风、水、动物)五、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妙 演 奏 琴 柔 感 受 激 击 器 滴 敲 鸣 同学们在课前练写生字的时候,发现哪些字容易写错?或者不好写?预设: 琴 击 滴 敲 师相机板书。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住每个字的字形。形近字比较:受爱 呜鸣 泰奏加一加:氵+寅=演 矛+木=柔 组词扩展:激动 激发 滴滴答答 敲打这几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规范、美观?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对照例字认真观察读帖。交流:提醒大家在写哪个字的时候注意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预设: “琴”,注意下面是个“今”,不是“令”。撇捺要写舒展。“击”,中间的一竖是一笔写成,不能分成两段去写。注意笔顺:先写“二”,再写一竖,竖折,竖。“滴”左窄右宽,注意右边不是“商”,下面是“古”。“敲”左右等宽,注意,右边不是“支”。学生再次练写。一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写,教师评价。六、再读课文,积累词句。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标出和“点点滴滴”相似的词语,认真体会。【设计意图:在各种声音的陪伴下,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和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之情。】【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学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共同展示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有针对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设计意图:放手学生观察字如何识记、如何书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