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90099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二十六)第379页(xx安徽宣城综合测试)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玉米冷害灾损风险分区。读图,完成12题。1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较,a地区成为灾损高风险区的影响因素是()A降水量B地形C种植面积 D种植方式2降低东北地区玉米灾损风险的最佳措施是()A加强水土保持,提高土壤肥力B退耕还林、还湿,改善生态环境C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增强保温作用 D培育耐寒品种,使用地膜覆盖技术 解析:根据题干中“灾损高风险区”“降低玉米灾损风险的最佳措施”可知,本题组考查区域农业生产。 第1题,从图中看,a地区位于我国的松嫩平原,是我国农业生产集中的区域,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强,灾损风险高。第2题,该地区主要是受低温冷害和冻害影响较强,因此培育耐寒品种,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灾损风险。答案:1.C2.D(xx山东临沂一模)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3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全球变暖 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 D自然灾害4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水资源短缺加剧 解析:本题组考查土地利用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近300年来土地利用中耕地和牧场面积增加、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形成该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导致生存压力增大,大面积过度开垦牧场和大面积砍伐森林。第4题,草原和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旱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加剧。答案:3.B4.D(xx重庆文综)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56题。5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6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7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 BC D解析:根据题干“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可知,本题组考查了水土流失相关知识。第5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地形、植被、降水以及人类活动因素与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密切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第6题,考查学生实际思维分析能力。A、B两方法测量流域产沙量的方法工作量太繁琐,不可取;C方法不能测量流域的产沙量;D方法既能够测量流域年内产沙量,方法上又可行。故选D。第7题,考查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坡度小的地方,受雨面积大,径流量大,但流速小,侵蚀程度较小;坡度大的地方(坡度大于60),受雨面积小,虽然流速大,但径流量小,侵蚀程度较小。因此随坡度变大,水土流失呈先加重后减轻的变化趋势。对比四条曲线,首先排除、曲线。曲线在坡度20以下随坡度增大,单位面积产沙量增加很快,且产沙量较大,不现实,应排除。故选A。 答案:5.B6.D7.A8(xx广东文综)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根据题干“应对这种危机”可知,本题考查了生态环境建设。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结合材料信息不难得出答案要点。答案:少耕、免(休)耕,退耕还草;加强牧场生态管理,划区轮牧;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农业;合理利用肥料和农药(加强农牧业技术培训与推广等)。(xx海南单科)下表为我国某区域xx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xx年xx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910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k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9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10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解析:根据题干中“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可知,本题组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9题,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由图可知耕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草地面积下降速度最快,所以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应该退耕还草。第10题,结合表格可知:该区域以沙地和草地覆被为主,其荒漠化(云贵高原东部石漠化严重,黄土高原中部沙漠化严重)土地面积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松嫩平原中部沼泽湿地面积较大),与内蒙古高原西部接近。答案:9.B10.D(xx海南单科)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 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xx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1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增强城市排污能力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C D解析:第11题,由材料中“恢复湿地”并结合宁夏平原是西北干旱区主要粮食种植区可推知,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为扩大耕地面积而排水造田,破坏湿地,C项正确。第12题,银川地处干旱区,故恢复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减小气温年较差,而对城市排污能力影响不大,故B项正确。答案:11.C12.B13(xx海南单科)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解析:本题可分成两个小问,第一问是“悬湖”成因,第二问是湖床抬高对上游洪涝灾害的影响。第一问,先要了解湖泊是蓄水的地方,一般来说湖泊是该区域地势最低的部分,但是却形成了“悬湖”,即湖床高于周围平原地区,毫无疑问是因为大量泥沙堆积造成的。泥沙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在洪泽湖堆积?从图中可以看出,洪泽湖以上河段流域面积广,来水量大,因而会带来大量泥沙;其次材料中强调了洪泽湖面积大,湖面宽广,且位于平原地区,所以湖泊中水流速度极缓,因而带来的泥沙大量在湖中沉积,湖床不断抬高;而周围的居民为了抵御洪涝灾害,不断加高大堤,约束洪水,所以最终湖床高于东侧大堤外的平原,成为“悬湖”。第二问,一般都知道湖泊对河流下游径流有调蓄作用,但是对上游的作用分析不多。洪涝灾害的成因简单说两方面的原因:来水量大和泄洪不畅。显然,湖泊对上游只能产生对泄洪的影响。由于是“悬湖”,抬高了上游部分的水位,使其泄洪能力大大减弱,因而加大了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答案:成因: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的泥沙量大;洪泽湖湖面宽广,水流速度极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关系:(淮河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加重上游流域的洪涝灾害。 备课札记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