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概述及中国古代军事思想.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480904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思想概述及中国古代军事思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军事思想概述及中国古代军事思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军事思想概述及中国古代军事思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军事思想概述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东华大学 郭星梅,学习军事思想的相关理论,掌握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把握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熟悉中华民族丰富而悠久的兵学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力求古为今用。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教学时数:2-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一、军事思想概述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教学内容,一、军事思想概述,早期的战争 神农氏伐斧燧之战 炎帝与蚩尤榆冈之战 黄帝与炎帝阪泉之战 黄帝、炎帝与蚩尤涿鹿之战 尧与驩兜丹水之战 禹对三苗之战,一、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概述,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 史记五帝本纪,一、军事思想概述,春秋时期的常州淹城旧址,一、,一、,一、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概念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欧洲。法国元帅沙克斯曾把专门从事战争研究的人称为“军事思想家”。 我国最早使用“军事思想”一词是在1903年湖北学报上的一篇题为论军事思想的文章。,一、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概述,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一)军事思想的定义,一、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一、军事思想概述,1、鲜明的阶级性 2、有效的实践性 3、强烈的时代性 4、明显的继承性 5、一定的创新性,(二)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一、军事思想概述,战争实践、社会形态、政权体制 经济结构、民族构成、心理素质 科学技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三)影响军事思想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军事思想概述,按阶段划分,(四)军事思想的分类,一、军事思想概述,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理论研究者关于战争、军队、国防等问题的理性认识。,(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定义,夏商西周时期的早期萌芽 春秋战国时期的渐趋成熟 秦至五代时期的充实提高 宋元明清时期的系统完善,(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的早期萌芽 时间: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 背景:奴隶制社会的确立、发展到鼎盛 主要战争: 公元前21世纪夏讨伐有扈氏的甘之战 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的鸣条之战 公元前11世纪西周灭商的牧野之战,1、早期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吕尚,军志、军政,1、早期萌芽阶段,(1)天命观笼罩下的战争观,强调天命、保民 “恭行天之罚”、“吊民伐罪”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主要内容,1、早期萌芽阶段,申张正义 “有德不可敌。” “师:贞,丈人,吉,无咎。” “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1、早期萌芽阶段,(2)在治军上重视齐军以律,师出以律,失律凶也。,1、早期萌芽阶段,军队建设初见规模西周军队的组织编制,1、早期萌芽阶段,“以礼为固,以仁为胜” “成列而鼓” “允当则归”,“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早期谋略思想的运用,(3)以重礼信、轻诡诈为主的战争指导思想,1、早期萌芽阶段,8,1、早期萌芽阶段,1、早期萌芽阶段,(4)以车兵和步兵相结合的作战形式,1、早期萌芽阶段,“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勉哉!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勉哉夫子!” “言不相闻,故为鼓金;视不相见,故为旌旗。”,1、早期萌芽阶段,2、春秋战国时期的渐趋成熟 时间:BC770年BC221年 背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时期 战争极其频繁:“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鲁史在240多年的时间里,军事行动多达480余次,详细记载的有380多次。 史记“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2、渐趋成熟阶段,2、渐趋成熟阶段,战国七强兼并战争形势图,2、渐趋成熟阶段,吴 起,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伍子胥、孙武、范蠡、吴起、孙膑、商鞅、尉缭子 孙子、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2、渐趋成熟阶段,(1)安国全军的战争观,重战、慎战与备战的思想 孙子:“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此安国全军之道也。”,主要内容,2、渐趋成熟阶段,孙子:“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吴子:“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吴子:“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司马法:“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2、渐趋成熟阶段,揭示了战争的起源 吴子: “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2、渐趋成熟阶段,初步区分了战争的性质 吴子:“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司马法:“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尉缭子:“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2、渐趋成熟阶段,提出了战争的目的 主张“以战止战”,实现兼并与统一 指明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尉缭子:“兵者,以武为植,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 吴子:“内修文德,外治武备”。,2、渐趋成熟阶段,“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2)以全胜为目的的作战指导思想,2、渐趋成熟阶段,孙子:“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六韬:“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 。,2、渐趋成熟阶段,“仁诡”合一与“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诡道十二法 奇正相生 尉缭子:“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 先或后,制敌者也”。,2、渐趋成熟阶段,(3)令文齐武的治军思想,吴子的“以治为胜”原则 “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形。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2、渐趋成熟阶段,优选良将 一是必须具备优良的素质 二在选将任将问题上做到唯才是举,量才录用 三在处理君将关系时,做到用将不疑,2、渐趋成熟阶段,严明法令 尉缭子: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 韩非子:“进有重赏,退有重罚”。,2、渐趋成熟阶段,重视教育训练 管子:“因便而教,准利而行。教无常,行无常,两者备施,动乃有功”; 吴子:“用兵之法,教戒为先”。,2、渐趋成熟阶段,反对战争的不可知论 孙子兵法:“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强调对战争的全面考察 司马法、尉缭子十二陵,(4)古代朴素的军事哲学思想,2、渐趋成熟阶段,3、秦至五代的充实提高 时间:公元前221至公元960年 背景:封建制社会的确立、发展到完善 主要战争 BC206BC202年楚汉战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620年洛阳虎牢之战,3、充实提高阶段,项羽、刘邦、韩信、霍去病、赵充国、曹操、诸葛亮、唐太宗、李靖、柴荣等 黄石公三略、阴符经、握奇经、战略、将苑、卫公兵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等,主要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3、充实提高阶段,项 羽,秦始皇,3、充实提高阶段,李 靖,曹 操,诸葛亮,李世民,李世民,李世民,3、充实提高阶段,3、充实提高阶段,军制变革,武装力量体制基本成型 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 秦朝征兵制 两年制“正卒”:材官(步兵)、轻车(车兵)、骑士(骑兵)、楼船(水兵) 汉朝征兵制+募兵制 三国世兵制 北魏、隋唐府兵制,3、充实提高阶段,“天下大同,区宇一家,烟火万里,百姓平安,四夷宾服。”,(1)大一统的战争观,主要内容,3、充实提高阶段,提倡“重农”、“贵粟”,实现富国强兵 汉书食货志上:“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2)长治久安的国防观,3、充实提高阶段,主张强边固防 西域议边境者,中国之唇齿,唇亡则齿寒,其理然也; 盐铁论地广边境强则中国安,中国安则晏然无事; 盐铁论险固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3、充实提高阶段,“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周易系辞下,3、充实提高阶段,经营边防 徙民实边、积谷屯田 晁错“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边食足以支五岁”。 赵充国屯田制羌疏“屯田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御之备”的“十二利”,赵充国,3、充实提高阶段,楚汉战争,汉经营基地、收揽民心、分化对方、争取盟国、坚持正面、敌后袭扰、两翼牵制 三国两晋南北朝 弘思远益的谋略思想 深根固本的根据地思想 多极斗争的策略思想,(3)弘思远益的战略谋划思想,3、充实提高阶段,3、充实提高阶段,黄石公三略:“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赏罚明,则将威行”;“故将无远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 “二十等”军功爵和武功爵,(4)以治为胜的建军思想,3、充实提高阶段,争夺战争主动权 淮南子兵略训“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挃;万人之更进,不如百人之俱至”。 南水北骑的作战特点,(5)推陈出新的作战指导思想,3、充实提高阶段,南方多重视城战和水战,3、充实提高阶段,3、充实提高阶段,北方强调发挥骑兵快速机动的突击力,3、充实提高阶段,因敌制胜的指导思想,3、充实提高阶段,4、宋元明清时期的系统完善 时间:公元960年1840年 背景:封建制社会从中期走向衰落 主要战争 宋辽金元时期的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富平之战、顺昌保卫战、襄樊之战 明朝的灭元之战、抗倭战争 清前期的萨尔浒之战、平定三藩之战等,4、系统完善阶段,范仲淹、岳飞、陈亮、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忽必烈、戚继光、俞大猷、茅元仪等 何博士备论、历代兵制、百将传、武经七书、虎钤经、武经总要、守城录等,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4、系统完善阶段,武学的兴起与武举的推行,4、系统完善阶段,第一部官颁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 尉缭子、唐太公李卫公问对,4、系统完善阶段,中国第一部大型军事类书武经总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前集备一朝之制度,后集具历代之得失”。,4、系统完善阶段,主要内容,(1)以实现国家统一为目的的战争观,兵权高度集中,“上下相维,内外相制”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部院诸事,朕尚于诸臣商酌之,惟军旅之事,皆出自一心筹画”。,4、系统完善阶段,大一统的立国指导思想 康熙: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雍正: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4、系统完善阶段,提出关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思想 雍正:“我大国既不无理强取他国之寸土,亦决不无故轻让我寸土于人”; 乾隆:“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4、系统完善阶段,兵役制度的发展变化 宋募兵制 辽、西夏、金全民征兵制 元军户制度和“奥鲁”制度 明朝卫所制 清前期八旗、绿营制度,(2)注重练将练军的思想,4、系统完善阶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4、系统完善阶段,戚继光选兵三标准: 一有纯厚朴实能吃苦耐劳的素质; 二有保家卫国同敌拼杀的勇气胆量; 三是体格精健,敏捷,年龄2040岁。,戚继光,戚继光,4、系统完善阶段,(3)以谋略见长的战争指导思想,岳飞:“阵而后战,兵之常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袁崇焕的“守而后战”的战略思想:“守为正著,战为奇著,款为旁著,以实不以虚,以渐不以骤”。,4、系统完善阶段,徐达常遇春部,4、系统完善阶段,4、系统完善阶段,(4)以边海防为特色的国防建设思想,4、系统完善阶段,建立多层次的边、海防防御体系,4、系统完善阶段,草庐经略:“与其阻水列阵御之陆地,不若御之水上;与其御之内洋,不若出洋远哨御之外洋”。,4、系统完善阶段,注重对臣民加强国防教育 加强武备乃国家第一要务 康熙:“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国家承平日久,务须安不忘危。” 乾隆:“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其故有而不能守。”,4、系统完善阶段,康 熙,4、系统完善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杰出代表 孙子兵法,(三)杰出代表,(三)杰出代表,孙 武,孙武(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三)杰出代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迄今最早的孙子兵法竹简,(三)杰出代表,(三)杰出代表,共十三篇,6000余字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基本理论和战略问题 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运动战术、地形与军队配置、攻防战术等问题 火攻、用间两个特殊问题,(三)杰出代表,“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曹 操,(三)杰出代表,春秋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迫切需要先进的军事理论作指导 春秋时期的学术繁荣为孙子兵法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 孙武的家世及个人努力使孙子兵法的诞生成为可能,1、产生的历史背景,(三)杰出代表,孙武的主要功绩,“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司马迁史记,(三)杰出代表,春秋大国争霸战争图,(三)杰出代表,2、主要内容,对战争的基本认识和态度,重战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1)孙子的战争观,(三)杰出代表,慎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备战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三)杰出代表,对决定战争胜负因素的分析,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五事” 道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 可与之生,而民不危也。 天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智、信、仁、勇、严也。 法曲制、官道、主用也。,(三)杰出代表,“七计” 通过“五事”,对比敌我双方“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三)杰出代表,提出“兵贵胜不贵久”的思想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强调战争对经济的依赖,(三)杰出代表,“因粮于敌”的战略后勤思想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三)杰出代表,1991年海湾战争,战前美国及多国部队准备 100多亿美元 战时美国及多国部队投入的武器价值 1020亿美元 战时伊拉克的各种经济损失 2000多亿美元 战时科威特的各种经济损失 600亿美元 战后科威特重建的费用 7001000亿美元,(三)杰出代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2)孙子的战略思想,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三)杰出代表,(三)杰出代表,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先胜而后求战”的战略运筹,(三)杰出代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规律,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3)孙子的作战指导思想,(三)杰出代表,知彼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三)杰出代表,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三)杰出代表,知己“五事”、“七计”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三)杰出代表,(三)杰出代表,3万精兵,20万部队,PK,吴,楚,BC506年吴楚柏举之战前双方兵力对比,吴,(三)杰出代表,(三)杰出代表,吴楚柏举之战,楚,吴,蔡,唐,唐,蔡,唐,吴,蔡,唐,(三)杰出代表,毛泽东:“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被逼处于被动地位,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致人而不致于人”,以争取作战主动权,(三)杰出代表,争取主动权在战法上的主要原则,先处战地,以逸待劳 示以利害,调动敌人 治心治气,使敌被动 谋形造势,争得主动,(三)杰出代表,奇正相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原则,(三)杰出代表,击敌之虚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三)杰出代表,齐魏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批亢捣虚,(三)杰出代表,诡道制敌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三)杰出代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城 濮,城 濮,城 濮,(三)杰出代表,示形,孙膑减灶退敌,马 陵,马 陵,马 陵,(三)杰出代表,“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4)孙子的治军思想,“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指导思想,(三)杰出代表,五才:“智、信、仁、勇、严” 警惕和防范“五危”: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注重将帅的选拔和任用,(三)杰出代表,“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茅元仪(明),3、历史影响,(三)杰出代表,美国的约翰柯林斯大战略 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二千二百年后的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三)杰出代表,(三)杰出代表,(三)杰出代表,(三)杰出代表,孙子兵法既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也是世界军事宝库里的珍贵财富。它在25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尤其是在军事发展史上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享有崇高的地位。,(三)杰出代表,思考题,思考题,1、什么是军事思想?它由哪几个部分 组成?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经历了哪几个发 展阶段? 4、如何理解孙子兵法提出的“不 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思考题,谢谢大家!,联系电话: 15902134341 EMAIL: jslldonghua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