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表达技巧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480764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景抒情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借景抒情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借景抒情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2.借物抒情 3.借叙事抒情,即作者在诗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表达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抒情方式。 其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既做到语言美丽又富有感情色彩。,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描写景物,创设意境,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景因情生、境因情现,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鉴赏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时,总是出现一批“景情”的“专业术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这样一些: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化情入景、触景生情、以景显情、以景衬情、缘情设景、因情设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等。,情与景的关系术语,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寓情于景,明净绚丽的春景愉悦闲适的心境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情景交融,凄凉萧瑟的晚秋飘泊天涯的断肠人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以景结情,风雨满天、西楼黯淡的景色萧瑟凄凉的离情 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车如水、马如龙、花月春风的故国繁华 亡国破家长恨如水的残酷现实 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由景生情): 景与情的内在关系,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诗歌借景抒情,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作者以 “莺争”“燕啄”“绿杨”“白沙”等意象,从动态到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无尽的爱意乐景 ,借乐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一)乐景写乐情,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二)哀景写哀情,几声乌鸦的叫声,漫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写出了 清冷的水乡的秋夜,让人感到一份凄凉。诗人羁旅行役的孤寂。,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三)乐景衬哀情,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四)哀景衬乐情,高考常见题型答题指导,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命题形式,注意: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题型一、意境类,题型意境类,A、抓住意象 B、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么手法) C、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氛围特点( 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D、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意象(意境)题,(思路)意象 + 意境 + 气氛 + 情感 步骤: (意象) 营造 渲染 表达(表现),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答案】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表现了他们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 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 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的心情。(2分),月光照在陂堤上,我四处徘徊,北面是耸入云中的百尺楼台。秋天一来,万物都变得萧条零落,姑且趁着水边向晚的凉意,举杯畅饮。水里的云影悠闲地相互照映,林中泉水在静谧中流淌。世事变化无常何必计较,只要逢佳节便要与友朋相约再来游玩。,题型情景关系类,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寂静,荒芜,空旷,落寞,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手法),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宜阳城下野草茂盛;涧水静自流向西方;花树无人欣赏,自开自落;春山一路鸟语婉转,自鸣自啼。可谓一句一景。(具体),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概括),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情感)。,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诗中一二两句。 诗中一二两句使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借“朝雨” “杨柳”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环境的凄冷,增添了浓厚的离别、留恋之情。,借景抒情类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 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 2、列举景物(意象) 3、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 4、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试 题 类 型(三)判断手法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规范答题】 答此类题的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写了什么景具体、概括) (3) 此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有什么突出的效 果和好处。(表情达意、作用),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问题。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请具体分析。,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结合诗句具体阐释),这首诗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概括),答案: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手法),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抒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情感),【答案】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作者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课下练习: 1.阅读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江引( 秋怀 )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结束,试题类型(二)评析手法型 提问形式: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诗的某联)。,【规范答题】 答此类题的步骤: (1)概括情景的关系:寓情于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等;以景衬情,即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正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反衬)。 (2)结合诗句阐释写了哪些景。(分析诗句翻译,具体阐释) (3)借哪些特点的景(概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鉴赏古诗应从意象入手,然后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意境诗情”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流程,这个鉴赏流程不可倒置。,白居易,屈原,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8浙江)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此诗颔联以_和_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谪官愁思,不被理解,年华易逝,特点: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手法)以萧瑟凄 清之景(概括)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感情);,以“羁绪”领起全篇。,分析景语:抓意象特点,抓整组景物 特点(具体、概括)。 分析情语:借助景语特点,结合标题、 注释和诗人的经历等。,小 结,一切景语皆情语,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09江西卷)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参考答案: (1)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2)借景抒情,以悲景写哀情,(手法)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写了秋风秋雨中枯萎凋零的落叶,暗夜孤灯下寂寞的白发老人,(具体)借这样一幅凄清悲凉的画面,(概括)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写出了悲凉的际遇。(情感)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可以说,只要分清了诗题中的“步骤”,也就等于找到了开启诗歌赏析之门的钥匙。,总结: (一)审清题干问法,分清答题步骤。 1.手法的特点。 2.什么景,什么情。 (意象意境诗情) 3.作用(表情达意、效果)。 (二)抓准诗歌要点,组织语言,规范答题,勤思巧学,于步骤中见高下 点滴积累,在答题中见水平,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09福建卷)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 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答: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答:,【参考答案】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烦。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手法)。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意境),(具体景物及景物特点)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