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480686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缺 铁 性 贫 血 IDA,原卟啉 血红素 Hb 铁(e) 珠蛋白,铁缺乏分三个阶段: 1、机体储存铁耗尽-缺铁期(ID) 2、红细胞内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IDE) 3、血红蛋白合成下降,导致缺铁性贫血 (IDA) 。 IDA是铁缺乏的最终阶段。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流行病学,最常见的贫血。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铁的代谢,一、体内铁的分布 分为: 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酶和辅因子、转铁蛋白和乳铁蛋白结合的铁。体内铁的2/3在血红蛋白内,约15%在肌红蛋白中。 贮存铁: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正常男性约1000mg,女性仅为300-400mg。,二、铁的来源和吸收 1. 来源: 衰老红细胞释放的铁 正常人每天需从食物摄铁:11.5mg(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24mg),2. 吸收 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与铁吸收有关的因素: 肉食中肌红蛋白所含铁易吸收 植物铁吸收率低 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剂使高铁还原成亚铁;蛋白质分解产物可促使铁成为溶解状态,均可促进铁的吸收 体内铁的贮存量对铁的吸收也有影响,三、铁的运输 1. 血浆中:亚铁经铜蓝蛋白氧化成高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运到各组织。 2. 红细胞内:铁与转铁蛋白分离,还原成亚铁,在线粒体上与原卟啉、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四、铁的再利用和排泄 1. 再利用 红细胞破坏后的血红素铁用于制造新生红细胞的血红素。 2. 排泄 可通过肠粘膜脱落细胞随粪便排出,少量通过尿、汗液、乳汁排出。,五、铁的贮存 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待铁需要增加时动用。,缺铁的病因,1.需铁量增加、摄入不足 2.铁吸收障碍 3.铁丢失过多,1、需铁量增加、摄入量不足: 婴幼儿、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加,如不及时补给肉类和动物肝等含铁较多的食物,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胃肠功能紊乱,胃酸缺乏,影响铁吸收,尤其是在多次妊娠后,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 血。,2、铁吸收障碍: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减少,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了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 长期腹泻、慢性肠炎、克隆氏病致铁吸收障碍。,3、铁丢失过多: 慢性胃肠道失血:溃疡、息肉、肿瘤、感染、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痔疮出血。 月经过多:节育环、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 呼吸道疾病咯血:结核、支扩、肺癌。 血红蛋白尿:各种原因血管内溶血。 血液透析:慢性肾衰患者。 多次献血: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得超过400ml,两次采血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临床表现: 症状 缺铁原发病表现 贫血的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缺铁原发病表现: 溃疡、肿瘤、痔疮、肠道寄生虫感染、月经过多、血管内溶血。,贫血的表现: 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组织缺铁的表现: 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和吞咽困难。,贫血的体征: 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燥,指甲扁平、失去光泽、易碎裂,反甲或脾脏肿大。,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2铁缺乏指标: A细胞内外铁 B血清铁Pr(SF)(贮存铁) C血清铁(SI) 、总铁结合力 (TIBC) 及运铁Pr饱和度(TS) SI游离运铁Pr,实验室检查,3.骨髓: 1)增生明显活跃。 2)红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增多,各阶段幼红细胞胞体常较小,胞质量少,边缘不整齐。 3)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常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4)铁染色后,细胞外铁及铁粒幼细胞减少或消失。,骨髓象:幼红细胞呈“老核幼浆”现象,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男Hb120g/L,女Hb110g/L,孕妇Hb100g/L MCV80fl, MCHC32%。,诊断:包括以下3方面,2、有缺铁的依据:符合缺铁期(ID)或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IDE)的诊断 (1)缺铁期(ID):仅有贮存铁耗尽。符合下列任一条即可诊断。 A.血清铁蛋白12ug/L; B.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 15;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IDE): 符合缺铁期(ID)诊断标准。 血清铁低于8.95umol/L,总铁结合力升高大于64.44umol,转铁蛋白饱和度。 C. FEP(游离原卟啉)/Hb4.5ug/gHb。,3. 存在铁缺乏的病因,铁治疗有效。,鉴别诊断,与其他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骨髓外铁及内铁,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和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不低 染色体核型异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畸形变化,铁幼粒细胞性贫血,环铁幼粒细胞:粗大深染的铁颗粒围绕胞核,呈环状分布,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脾肿大,黄疸 血片:多量靶形红细胞 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HbF、HbA2 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 铁饱和度常,2.海洋性贫血,1.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伴发的轻-中度贫血 2.血清铁减低(必备条件),总铁结合力(TIBC) 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TS)正常或稍低(一般16%,而IDA15%) 3.血清铁蛋白(SF)增高,骨髓细胞外铁增多 4.血清铁低,铁粒幼细胞减少,3、慢性病性贫血,治 疗,原则-根除病因、补足贮铁,一般治疗: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鼓励多吃肉类等吸收率较高的富铁食物或铁强化食物。婴幼儿要及时添加辅食,月经期尤其是妊娠期妇女可考虑进行预防性铁剂补充。查明病因治疗原发病。,药物治疗,(1)口服铁剂 方便、安全,是首选方法。 硫酸亚铁控释片(福乃得):1片,1/d,每片525mg(元素105mg); 琥珀酸亚铁(速力菲):200400mg/d; 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150mg,2/d。 茶、牛奶、咖啡、抗酸药物等不利于铁剂吸收,应避免同时服用。,药物治疗,(2)注射铁剂: 有胃肠道疾病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口服铁剂后加重原发病者可选用。 目前常用蔗糖铁,每次一支,静脉注射,每周23次。,疗效观察及疗程,1.铁剂治疗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增多达高峰。 2、2周后血红蛋白Hb上升。 3、2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即男性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 4、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预 后,缺铁的病因去除后,本病可治愈,但部分患者因不能去除原发病,或不能坚持服用铁剂而呈慢性贫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