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62617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合沅、湘,北合汉、沔 合:汇合B.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就着C.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舍:房舍,房屋D. 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披:敞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然后驱而之善C、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战于长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B、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C、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B. 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C. 第三段: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D. 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5、 翻译下面的句子(15分)(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答: (2)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答: (3)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答: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述,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乡,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升斗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前,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貌 溢:表露B.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见:看见C. 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乡党:同乡D.将归益治其文 治:研习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浴乎忻,风乎舞雩,咏而归B、入则周公、召公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示赵弱且窃也D. 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然文不可以学而能B过秦汉之故乡C.偶然得之,非其所乐,D.且夫人之学也9、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一段中作者提出了“养气为文”的观点,认为文章是气的自然表现;只有通过“养气”,内在充实,发为文辞,才可以达到文章的最高境界。 B、 第二段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之间,作者更重视内在修养的作用,不太强调山川形胜、奇闻壮观的激发和人物交游的影响对作文的意义。C、后两段点明了自己求见韩琦的目的:与他出仕一样,是想丰富自己的阅历,“益治为文,且学为政”。 这本是一篇干谒的文章,但作者既巧妙地说明了自己干谒的目的,又不致于落人俗套。 。D、全文从论文开始,又在论文中结束,一以贯之,纡徐曲折。在提出了“养气为文”的观点后,作者顺势而下,点明“养气”的方法,这样,后文的求见自然也成为了“养气”的一个目的所在了,避免了直接求官的尴尬。 10、 翻译下面的句子(15分)(1)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答: (2)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答: (3)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答: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东轩记(苏辙)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晏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户,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败:冲坏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C、以玉帛子女自厚 厚:经营D、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归:回家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其二人者适皆罢去 则或咎其欲出者C、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 吴广以为然D、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B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C.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D.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1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交代辟东轩的目的是“以为晏休之所”,然而因为盐酒税务繁忙,“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B.中间两段用自己的“勤劳盐米”与颜氏的“箪食瓢饮”作对比,才知道颜氏安贫乐道品质的可贵,对比之下,对“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的艳羡之意溢于言表。C. 文章最后又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D. 本文虽以东轩记为题,实为作者借题发挥,意在倾诉盐酒税务的琐碎繁难和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15、 翻译下面的句子(14分)(1)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答: (2)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答: (3)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超然台记 (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彼挟其高大以临我 作师说以贻之B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C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蒙故业,因遗策D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顷之,持一象笏至17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思想的一组是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A B C D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B作者在胶西主动过着“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庇采椽之居”的生活,真正体现了他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思想。C文章详写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能在既有的景况下获得较大的快乐,突出和渲染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D文章篇末点题。借弟弟子由的文章来给台子取名,并表示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19(10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5分)答: (2)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5分)答: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4题目。(21分)喜雨亭记 (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名:命名,赐名。B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明年:第二年C以属客而告之 属客:向客人敬酒D今天不遗斯民 遗:遗弃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周公得禾,以名其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五日不雨可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若属皆且为所虏2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始旱而赐之以雨A或脱身以逃 B青,取之于蓝C燕王欲结于君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3下列对文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是一篇记叙义,扣紧喜雨亭的命名,捕写了喜雨亭一带的景色,抒写了者的喜雨之情,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B筇一段是总写,引周公得禾、汉武得鼎、叔孙胜狄为证,不仪足在说吲作者以雨躬亭的依据,主要还在借“古并有喜则以名物”的事例,着力烘托、渲染喜雨之情。C文章第三段是借亭上宴饮,从国计民生方面抒写喜雨之情,最后归结到“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用“其义又可忘邪”一句,点出作者要以雨命亭的缘故。D文章波澜起伏,行文富于曲折变化,虚实相生,抑扬结合。语言就像诗一样精练、优美、生动,特别是排句的大量运用更使作品语言诗化,极大增强了声凋美和艺术感染力。2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题3分)(1)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3分)答: (2)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3分)答: (3)给下面这段话断句并加标点。(3分)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文言文参考答案 (一)黄州快哉亭记1、C(舍:三十里)2、D(于:在;A、于:到;在方面 。 B、之:代“胜景”;往 。 C、所以:表原因;表凭借。)3、D (A、动心:动人心魄 , B、其中:他的心中,C、会计:办理公务)4、A (第一段没有议论。)5 翻译:(见译文)参考译文长江从西陵峡流出,开始进入平旷的原野,于是江流奔放浩大。在南面汇合了沅水与湘水,在北面汇合了汉水与沔水,水势越益盛大。江水流到赤壁之下,浸润灌注着大片土地,犹如汪洋无极。清河张梦得君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着他住宅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览观江水浩瀚的胜景。我的长兄子瞻为亭子起名为“快哉亭”。临亭四望,可看到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江面波涛起伏,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散云消。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动人心魄,惊人眼目,令人不能长久的观赏。如今却可以在亭中凭几而坐,尽情赏玩,一抬眼便可看个够了。向西遥望武昌一带的群山,山陵起伏蜿蜒,草木成行成列,当雾霭消散,太阳升起的时候,远处渔人、樵夫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将亭子命名为“快哉”的缘故吧。至于那长长的沙洲沿岸,旧时城郭的废墟,曹操、孙权曾经窥视谋夺,周瑜、陆逊曾经率兵驰骋。缅怀轰轰烈烈的往事,远眺宛然在目的遗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同游兰台宫,有一阵清风飒飒吹来。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道:“痛快啊,这阵风!这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啊!”宋玉的话大概有着讽谏的意味。风并没有雌雄的区别,而人却有遇时、不遇时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这是人本身处境的不同,与风有什么关系呢?世人生活在世间,假如他心中不坦然自乐,那末到哪里不都会感到痛苦和不满吗?假如他达观坦荡,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那末到哪里不会感到快乐呢?如今,张梦得君不把贬官当作忧患,利用办理公务的余暇,在山水之间纵情游玩,这表明他的心胸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令用蓬草编门,用破甕作窗,他生活其中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览观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感受美好的景色,以求得舒心快意呢!如果不是这样,峰峦连绵,沟壑幽绝,森林成片,古木参天,清风回旋其间,明月当空朗照,这些都是使失意的人们悲伤憔悴而感到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它们是令人畅快的呢?(二)上枢密韩太尉书6、B (见:表现)7、D (所-的东西/处所;A 、乎:在;B、则:就是;C、且:而且)8、C( A 、可以:能够凭借 ; B、故:旧都; D、且夫:“夫”和“且”一起解释为况且,“人”,一个人。)9、B (在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之间,作者更重视外在阅历的作用,强调了山川形胜、奇闻壮观的激发和人物交游的影响对作文的意义。)10翻译:(见译文)参考译文太尉执事: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单靠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就能到此地步的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然而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土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各少数民族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侮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况且一个人的学习,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丰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使自己心雄志壮,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三)东轩记苏辙11、D (归:安身之处)12、B (指示代词,那;A、乃:才/竟然;C、然:但是/正确;D、以:来,表目的/而且,表并列)13、A B、修身养性,培养道德;C、 朝向南(又:古代君王面南而坐,故也有以南面代君王的 ) D、权势利益/(今义:以人之财产权利区别对待人)14、B(去掉“对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的”) 15 翻译:(见译文)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做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还没到任,就下起了大雨。筠州大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盐酒税所就在锦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来到任所时,房屋破败,无处安身。于是向郡府的长官作了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察使衙门暂居。郡府长官同情我无安身之处,就答应了我的请求。这年十二月,才能免支立起倾斜的房子,修补上倒塌的墙壁,又在厅事堂的东边盖了一间小屋,屋前种了二株杉树,一百来竿翠竹,做为我读书休息的处所。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以前由三个人来管,我来到这里时,其余二人,正好都卸职离去,所有的事务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场上,卖盐沾酒,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为尺寸的小利争执,来尽我的职责。晚上回业,已经筋疲力尽,就昏然睡去,天已经亮了都不知道。第二天又得出去工作,始终也不得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就都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不禁使人内心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从前,我小的时候读书,曾经暗地里责怪颜回用一个竹器盛饭,一个瓢盛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去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然而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何至于自己贫穷困苦到如此地步呢?等到我来到筠州,每天为盐米这些琐事辛勤操劳,没有一天休息的时间。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回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去,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从这以后才知道颜回所以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一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这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缘故啊。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时候,所以他沉醉在权势利益之中,为财帛子女经营,并以此为乐趣。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置之不顾,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对穷困饥饿的处境漠视不顾,毫无怨言,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而希望差不多达到颜回忧道不忧贫的境界,不是更做不到吗!我已经被谪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不能离开,只希望时间长久了,世人或许能同情可怜我,让我返回家乡,修建先人留下的破败家园,盖起简陋的房屋来栖身,然后追求颜回安贫乐道的志趣,实现所想望的东轩之乐,优哉游哉,其乐无穷,以至不知老之将至。然而这不过是幻想,我是不敢有这样的希冀的。(四)超然台记16、A【解析】A组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B组两个“而”分别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和表因果关系的连词。C组两个“因”分别是动词“靠近”和“继承”。D组两个“之”分别是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和音节助词。【评注】本题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语文考试大纲上列举了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高考试题中涉及到的虚词一般都在18个中间选择,很少有超出这18个的范围。所以,复习时要以这18个为重点,它们可以作什么词性,有哪些义项。考试时再根据上下文进行具体分析。17、D【解析】第句是说明条件的艰苦,是客观的,而不是有意为之;第句是作者对韩信的评价和态度,第句是对求祸辞福主观愿望和客观结果的分析。【评注】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有哪些限制性的条件。其次,要准确把握每一句话的意思。此题可以用排除法。18、B【解析】作者在胶西时的艰苦生活,不是他主动去要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作者凭着超然的心态,能够“苦”中作乐。【评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和对作者观点的分析能力。概括哪些内容,分析什么观点,都必须在文中找到具体的依据,然后再加以比较判断。这类题经常用似是而非、张冠李戴等方法来设置障碍。19、【解析】第一句中的关键词是“可”“必”“怪奇伟丽”。“可”是值得的意思,我们经常说可喜可贺,两个“可”都是值得的意思;“必”是一定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必须;“怪奇伟丽”可以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一句中得到启发。第二句中的关键词是“比”“登”。“比”是连年的意思;“登”是丰收的意思,“五谷丰登”的“登”就是丰收的意思。翻译:(1)大凡事物都有可以欣赏的地方。如果有可以欣赏的地方,就都有可以使人快乐的地方,不一定是奇异雄伟壮丽的东西。(2)刚来的时候,连年歉收,盗贼遍野,案件很多,厨房里很寒酸,每天只是吃枸杞菊花之类的东西。【参考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五)喜雨亭记20A(题名)21D,将要(A拿/因为,B疑问语气/反问语气,C表承接/表递进) 22A,不是倒装句 23A,文章没有对喜雨亭周围的景色进行描写。 24(1)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造成。 (2)那么我与诸位即使想在亭中舒畅地游赏,又怎么可能呢? (3)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附参考译文: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名字。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空中落下麦子于岐山之南,占卜后以为是丰年之兆。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到了三月乙卯日下雨了,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相互庆贺于衙院,商人相互歌唱于市场,农民相互喜悦于田头。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全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造成。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而告之:“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你们一定会说: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十天不下雨呢?又一定会说: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无麦无稻,年成就要饥荒,讼案增加而盗贼纷起,这样,我和诸位即使想游赏于这座亭中,办得到么?幸喜上天不遗弃下民,刚旱不久便赐雨于人间,使我与诸位能够相互舒畅地欢乐于亭中,这都是雨的恩赐啊!怎么可以忘记呢?”亭名既已题定,又进而作歌词道:“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当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宝玉,挨饿的人不能当做米饭。如今一雨三日,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并不有此力量,还是归功于天子,天子又说不对,归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自以为有功,归结到太空,太空渺茫,不可能为亭命名,我就自己以名我亭。”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二)(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一29题。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2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下缘木而处 缘:沿着B无为贵智士 贵:尊重C不如行义之隆 隆:高尚D美行可以加人 加:超过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县釜而炊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B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C吾是以先之 申之以孝悌之义D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7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盂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战胜存亡”更可贵。28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29用“/ ”为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由 此 观 之 义 者 人 之 大 本 也 虽 有 战 胜 存 亡 之 功 不 如 行 义 之 隆。(七)阅读下面文言文段,然后回答3034题。丰乐亭记 (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千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计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与人乐乐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盖亦反其本矣C尝以周师破李计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能以足音辨人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其日牛马嘶3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和“风俗美”的一组是( )(3分)A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而故老皆无在者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而喜与予游也C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绵清凉。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翁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3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译文: (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译文: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译文: 34用“/”线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八)阅读下文,完成35-39题。(17分)琴谕(明)宋濂客有为予言,楚越之交恒多山。山民齐氏者,不识琴。问人曰:“何谓琴?”或答之曰:“琴之为制,广前狭后,圆上方下,岳首而越底,被之以丝,则铿铿然泠泠然可听也。”齐氏悦曰:“是知琴也。”一日,至通都大邑,见负筑来者,亟趋视之,惊曰:“是不类广前狭后、圆上方下者耶?”反侧视之,良久又曰:“是不类岳首而越底者耶?”以指横度之,则亦有声出丝间,复曰:“是又不类铿铿泠泠之可听耶?”遂力致其人而归,师之三年,早晚不辍,自以为尽其技也。向之告者偶过焉。闻其声辄瞿然曰:“子习者筑也,非琴也。不然,何若是嘈杂淫哇也?”因出琴而鼓。齐氏闻之,蹙额曰:“子绐我矣!子绐我矣!淡乎如大羹玄酒,朴乎若蒉桴土鼓,不足乐也。予所嗜者异乎是,若鸾凤之鸣,若笙箫之间作,若燕赵美人之善讴。吾不知子琴之为筑,吾筑之为琴也。请终乐之。”嗟夫!琴之为器,人所易识。山民乃筑当之。则夫强指乡愿为君子,日爱之而不知厌者,尚何怪乎?感斯言,作琴谕。 注岳首而越底:琴头象山,琴底有小孔。 绐:欺骗。 大羹:未放调味料的肉汤。 玄酒:兑水的酒。 蒉桴:用土块做成的鼓槌。 乡愿: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老好人。3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亟趋视之 (2)若笙箫之间作(3)请终乐之 (4)山民乃筑当之36、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2分)A、楚越之交恒多山 B、师之三年,早晚不辍C、若燕赵美人之善讴 D、吾不知子琴之为筑 E、山民乃筑当之37、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齐氏悦曰:“是知琴也。” (2)向之告者偶过焉。 38、听了齐氏的一番话,“向之告者”会作何感想?请展开想象,拟写一小段他的心理活动。39、从文中可见,作者之所以作此文的目的是 。(3分)(九)阅读下文,完成4045题。(17分)赠黎安二生序(宋)曾巩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注 魁奇特起:意指新奇、杰出。 司法参军:官名,州府长官的佐吏,掌管刑狱治安。 斯文:指黎生、安生写作的古文。 迂阔:拘泥守旧,不切实际。 庸讵:岂,难道。40、本文作者和其同时代的苏轼、 等人,都是“古文运动”的中坚。(1分)41、作者在第三段中说 “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是因为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42、作者认为自己的“迂阔”具体表现在 。(4分)43、文章最后所说的“择而取之”是希望黎安二生能在古文与时文、 与 之间做出选择。(2分)44、下面对这篇赠序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的“文眼”即为“迂阔”二字,全文议论紧紧围绕“迂阔”二字展开。B、第三段的议论是就黎生所谓“里之人笑其迂阔,求言以解里人之惑”而发。C、作者行文的意图是为了表明对世人讥笑的这种“迂阔”,自己是矢志不渝的。D、本文也是作者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写的,议论咄咄逼人,心中愤懑一泻无遗。45、你能否从上文的论述中大致判断出“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试简要概括如下:(1) ;(2分)(2) 。(2分)(十)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51题。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4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4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