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60739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纲解读,本章内容是高考地理的主要内容,每年必考。 地壳运动规律侧重考查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形成地貌,多以选择题为主。其中,近年来对外力作用的考查趋于细 化,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高。 大气运动规律侧重考查气候要素的变化、常见天气系统对我国的影响,判断气候类型及特征差异等,常以气候要素分布图、统计图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近年来对此部分内容的考查逐步加深,强调解答、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水体运动规律侧重考查河流补给、河流的水文特征等,常以图表资料及热点区域为背景,对考生空间定位能力要求较高。,高考趋势,本章诠释,第一节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考点集训,知能提升,核心考点,回归教材,01,02,03,04,Contents,目录,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有 、 和 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按照成因,岩石可分成 (火成岩)、沉积岩和 三类。其中,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气态,液态,固态,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回归教材,3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冷却凝固,冷却凝固,外力,高温,高压,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是指 和其下的 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岩石的转化指三类岩石互相转化。 三、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 ,二是 。 2.地质作用,岩石圈,软流层,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侵蚀,沉积,平坦,高低不平,热能,太阳能,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 分割成六大板块。 板块处于相对的 状态。 板块运动是 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2)板块边界与地形的关系 挤压碰撞( 边界):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常形成山脉和 ;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常形成 、 或岛弧。 张裂分离( 边界):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海洋中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岭。,断裂带,运动,内力,消亡,高原,海沟,山脉,生长,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喷发: 的堆积常形成 、火山口等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 和 。,水平挤压,沉积岩,断裂,位移,背斜,向斜,地垒,地堑,火山锥,熔岩物质,断裂,错动,五、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表现形式: 、侵蚀、 、沉积和 等。 2实例 (1)横断山地山高谷深,是在内力作用基础上, 作用塑造而成。 (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受 切割而成。 (3)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是内力作用导致基底下沉, 作用而成。 (4)沙丘是干旱地区 作用形成。 六、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合理改造能够趋利避害。 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风化,搬运,流水侵蚀,外力(流水)侵蚀,泥沙沉积,风力沉积,固结成岩,1,微专题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2,微专题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3,微专题三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4,微专题四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核心考点,【微专题一】岩石圈物质循环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地壳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该过程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其基础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相互转化。,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的判读需掌握以下三点: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即只有一个箭头“进”的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进”的是岩浆。 (3)三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三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为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例题1】下图示意潍坊市昌乐古火山口,它位于郯庐断裂带上,由山底到山顶,数万根六棱石柱拔地而起,如万箭齐发,气势壮观。据此,回答(1)(2)题。 (1)组成该火山的岩石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2)若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昌乐火山口岩石属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A,C,解析:第(1)题,火山喷出物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第(2)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甲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昌乐火山口的岩石属于喷出型岩浆岩。,【跟踪训练1】(2016黄冈中学第二次联考)天山大峡谷(图1)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这里山体高大,山坡陡峭,峡谷细长,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谷内山体陡峭险峻,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分布,图2为岩石转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崖壁下部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水侵蚀 (2)据图文资料,判定该峡谷主要岩石为( ) A甲 B乙 C丙 D丁,C,A,解析:第(1)题,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而不是细长峡谷;风力侵蚀会使崖壁上部有洞穴存在;天山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最近几百上千年是绝对不会有海水侵蚀作用的,选C。 第(2)题,据文字“粗砂砾石组成”和图中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可判断天山大峡谷的主要岩石为沉积岩,对应图中的甲。 【研题悟法】在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中,若只画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则通常意味着是变质岩重熔再生为岩浆。,【跟踪训练2】(2016河北省三校联考)科学家在中国安徽发现一具23亿年前陆上胎生鱼龙化石。图1为鱼龙化石照片,图2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鱼龙化石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花岗岩 (2)鱼龙化石所属岩石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 ) A B C D,C,B,解析:第(1)题,含有化石的岩石是沉积岩。 第(2)题,据图可知,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岩,丙为岩浆;为变质作用,为固结成岩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为冷却凝固作用。从沉积物到形成沉积岩需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对应图中。 【考向预测】该考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 (1)考查对三大岩石转化模式图及变式图的判读。 (2)考查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判断等。 (3)结合地貌塑造、圈层联系等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或影响。,【微专题二】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例题2】(2016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据此,回答(1)(2)题。 (1)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 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A,A,解析:第(1)题,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选A。 第(2)题,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选A。 【名师指津】这组题考查板块边界类型和地壳组成物质。板块的生长边界多是裂谷、海岭;板块的消亡边界多是高大山脉、海沟、岛弧等。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因侵入作用形成的是侵入岩,如花岗岩,因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喷出岩,如玄武岩;沉积岩是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如石灰岩、砂岩;变质岩是各类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如大理岩。,【跟踪训练3】(2016浙江省五校联考)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板块不可能位于( )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印度洋板块 (2)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 C图示海底不可能形成海岭 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一致,B,D,解析:第(1)题,图中乙处大洋洋底岩层年龄是07百万年,往东西两侧岩层年龄变老,乙是洋底岩层年龄最新的地方,应是板块张裂处,板块边界是生长边界,所以甲板块西部边界是生长边界。根据板块分布图可知,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西部边界都是生长边界,都有可能是图中的甲板块,而美洲板块西部边界是消亡边界,所以甲板块不可能是美洲板块,选B。 第(2)题,根据上题判断,乙处是板块张裂处,应是生长边界,A错误;海沟出现在板块挤压的地方即消亡边界上,B错误;岩浆可能会在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处喷发形成海岭,C错误;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D正确。,【跟踪训练4】(2016泉州市月考)读世界某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该处海底地形为( ) A海岭 B海沟 C大陆架 D大陆坡 (2)该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 C岩浆活动 D火山喷发,B,A,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等深线数值超过10 000m,且从南北两侧向中间增加呈狭长形,属海沟地形。海岭是洋底中部海拔较高大的地形;大陆架水深不超过200m;大陆坡是一个坡面,深度朝一个方向加深;海岭、大陆架、大陆坡均不与图示等深线吻合。 第(2)题,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形成,选A。 【考向预测】本考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 (1)从内、外力作用两个方面考查板块运动张裂与河流峡谷形成的异同。 (2)运用板块运动的原理,解释板块地貌的成因。,【微专题三】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2断层,【例题3】(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读图,完成(1)(2)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C,(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B,解析:第(1)题,从题干上看,地层年代由到到变老,图中河谷处的岩层呈现中间新、两边老的特点,说明该河谷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陡,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第(2)题,从题干信息上看,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要在较好的沉积环境中才能发现。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乙地所在阶地面积较大,沙和卵石的沉积厚度大,沉积环境好,甲处沉积物为黏土,丙丁位置高,沉积环境差。 【名师指津】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提取地质构造判读依据及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的知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根据“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的提示,对比图中四地的位置和沉积物,推出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地点。,【跟踪训练5】(2016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一模)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地理地貌学家杨逸畴先生这样描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谷底的雅鲁藏布江畔是大片浓荫遮日的热带雨林,循着山坡往上,是各种阔叶树相互参差。该地森林发育的原因是( ) A纬度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B南侧高山阻挡寒冷气流,终年炎热 C距海洋近,有利于太平洋水汽到达 D有水汽通道,有利于暖湿的西南季风深入,D,(2)南迦巴瓦峰地区位于板块碰撞的前缘,地壳变形极强烈。关于该地区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A岩浆喷发形成高山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B变质作用地壳挤压断块上升侵蚀搬运 C地壳陷落生物沉积地壳抬升冰川侵蚀 D生物沉积地壳陷落变质作用地壳抬升,B,解析:第(1)题,该地距离赤道较远,不受赤道低气压控制,A错误;山的南侧温度高,从南侧来的气流多为暖湿的气流,B错误;山距离海洋比较远,特别是距离太平洋很远,水汽不易到达,到达这一带的主要水汽来源于印度洋,C错误;这一地区的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河谷有利于暖湿的西南季风深入,带来大量的水汽。 第(2)题,因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而隆起的喜马拉雅山脉,沿东西延伸,中部向南略如“弓”形凸出,在其东西两端耸立着8 125m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和南迦巴瓦峰。因此该地区是板块碰撞岩石的变质,地壳挤压导致断块上升,上升后再受到外力的侵蚀搬运而形成。 【研题悟法】了解该处的位置特征,就能掌握该地的气候特征;了解该地的板块位置,就能掌握该地的地质作用。,【跟踪训练6】(2016 温州市质检)页岩气是蕴藏在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黑点表示在该地区钻探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测到的同一页岩层顶部的高程。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最可能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向斜谷 (2)该地区( ) A一定含有页岩气 B地壳一直处于下沉状态 C未发生过沉积作用 D岩层中可能含有化石,B,D,解析:第(1)题,据等高线可知图示地形为山地;据图中页岩层顶部高程分析可知,该岩层的海拔大体是东、西对称分布,中间低,两侧高,说明该页岩层受到东、西方向水平相互挤压的力,岩层在中部向下凹,为向斜构造,故图示地区最可能是向斜山。 第(2)题,从成因上看,页岩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同时说明该地区发生过沉积作用;油气资源一般分布在背斜中;向斜山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先下沉,接受沉积,后地壳抬升。 【考向预测】该考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 (1)以地质构造剖面图为情境,考查景观图中不同部分的地质构造判读。 (2)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以等高线地形图、水循环等知识点切入,综合考查地质构造对地貌、水循环等的影响。,【微专题四】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2.河流的侵蚀地貌 (1)同一河段不同时期的河流侵蚀地貌,(2)同一时期不同河段的河流侵蚀地貌,3分析河岸受力差异的两种情况 (1)当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借助地转偏向力来分析河岸受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相反。 (2)当河道弯曲时,南、北半球均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例题4】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B,解析:据图可知19921997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距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缩短,说明近海地区海底以侵蚀作用持续加强,而沉积作用持续减弱。A、C、D选项均导致入海泥沙增多,与19921997年期间近海地区海底的侵蚀作用为主不吻合;故排除A、C、D选项。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不仅减少了入海泥沙量,还削弱了河水对海水的顶托作用,致使海浪侵蚀作用增强,使近海地区海水变深,B选项正确。 【名师指津】若借助图形示意近海地区海水深浅变化,更能直观理解试题,具体如下图所示(h1hh2)。,【跟踪训练7】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图1是某处嶂石岩景观的素描图,呈现出自上而下呈三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2中的所示(图例分别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1)(3)题。 (1)图例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 ) A B C D (2)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地壳抬升 D冰川侵蚀 (3)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2类似的是( ) A华山陡崖 B海蚀崖 C雅丹地貌 D峡湾地貌,C,A,B,解析:第(1)题,读图2可知,最先遭受侵蚀,说明岩性最松软,选C。 第(2)题,太行山东侧为半湿润区,降水较多,外力作用应以流水作用为主,选A。 第(3)题,华山陡崖为断层所致,为地垒;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峡湾地貌为冰川地貌;海蚀崖为海蚀地貌,选B。,【跟踪训练8】(2016湖北黄冈中学月考)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s。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m/s)。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以下四地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 B C D (2)若连线处河流断面的水流面积为50m2,流速为300m/s。则该处河流断面的流量是( ) A300m3/s B500m3/s C6m3/s D15 000m3/s,B,D,(3)下列符合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A,解析:第(1)题,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可知处侵蚀作用最为活跃。 第(2)题,河流断面的流量等于断面的水流面积与流速之积,经计算可知D选项正确。第(3)题,为河道凹岸,受侵蚀最为严重,河岸陡峻;为河道凸岸,泥沙堆积严重,河岸平缓,选A。 【考向预测】本考点为高频考点,考查方式和角度多样。主要有:(1)以景观图为情境,考查常见地貌的成因判断,如沙丘、喀斯特地貌等。 (2)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主导外力作用,如西部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3)以地貌景观图为情境,具体考查某种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 (4)以河流地貌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形成此种景观的流水作用,侧重考查不同河段所受主导外力作用的差异,以及同一河段不同时间所受主导外力作用的差异。,【典例图示】地质剖面图的判读,知能提升,【名师析图】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地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通常要求判读以下信息。 1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1)沉积岩的新老关系 (2)判断三类岩石的新老关系 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如图中火成岩2晚于沉积岩3、火成岩1和沉积岩2。 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围岩),如图中火成岩2晚于沉积岩3、沉积岩2。 变质岩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如图中变质岩1晚于火成岩1。,(3)判断背斜和向斜中的岩层新老关系 (4)判断海底岩石新老关系 参照同一海岭或海沟,则海底岩石离海岭越近,形成越晚;离海岭越远,形成越早。或者离海沟越远,形成越晚;离海沟越近,形成越早。 (图中三处岩石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依次为、),2推断岩层缺失的原因 (1)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2)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3)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3推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 (1)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 (2)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 在参考各岩石新老关系的基础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除喷出型岩浆岩之外,其他岩石出露地表均需先经地壳抬升,再经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 沉积岩的形成层须先经地壳下降。 褶皱形成于岩层形成之后。 4判断剖面图中涉及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产分布状况等,以及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等内容。,【迁移应用】 【例题】(2016福建省漳州八校联考)读某地区地质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经历过的主要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岩浆侵入褶皱运动侵蚀搬运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褶皱运动 C固结成岩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 D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2)图中显示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的地层是( ) A B C D,B,C,思路点拨:第(1)题,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是沉积岩层形成后,发生了褶皱运动。岩浆岩切断了沉积岩层,岩浆岩层没有挤压弯曲的形成,说明是褶皱运动后形成的。图中沉积岩层、岩浆岩层都有缺失,说明在岩浆活动后,被外力侵蚀、搬运。根据图中岩层形态,图示地区经历过的主要地质过程依次是固结成岩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 第(2)题,读图,图中岩层处被侵蚀成谷地;是后来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没有出露地表,不能判断。岩层处形成山岭,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