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58787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单项选择题图1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图1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我国东北地区 B.我国华北地区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D.我国西北地区解析:我国东北地区工业较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当地能源资源丰富,不符合图中所示特征。答案:A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A. B.C. D.解析:由图知道:地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地资源贫乏但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因此就产生了资源由运往的跨区域调配现象。答案:D图2为“某国部分区域图”,回答34题。图23.图中工业区形成的自然资源基础是()A.水资源B. 铁矿 C.煤炭 D.电能解析: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工业区是鲁尔区,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是鲁尔区发展的资源基础。答案:C4.目前,在以下货物中,经河运入该国且运输量最大的是()A.机械 B.铁矿石 C.钢材 D.煤炭解析: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河是莱茵河,德国发展钢铁工业的铁矿石主要经莱茵河输入,钢材、机械是鲁尔区的输出产品。答案:B图3是“xx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完成56题。图35.关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中不确的是()A.清洁能源的比重小B.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C.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D.以非可再生能源为主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四个省份煤炭所占比例均很大,为非可再生能源,容易产生二氧化碳和酸雨,清洁能源比重较小,污染较重等。答案:C6.有关制约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分布分散B.水能资源蕴藏量小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D.水能富集区地质条件复杂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省能源结构以原煤为主(73左右),天然气次之(17左右,在四个省份中最高),水电较少(10左右),缺少原油;据此可以你判断出该省为四川。四川水能资源丰富,但是分布区地质条件不利于水能开发。答案:D图4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为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79题。图47.由图可以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陕西省 B.江苏省 C. 海南省 D.云南省解析: 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答案:B8.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A.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B.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C.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解析: 从图中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答案:A9.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B.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答案:B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5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011题。图510.关于图5中四条曲线的判读正确的是()A.是日本工业化率B.是日本城市化率C.是中国城市化率D.是中国工业化率解析:日本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达到70%以上;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后,其工业化率会有所降低;我国的城市化率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由此判断是日本城市化率,是中国工业化率,是中国城市化率,是日本工业化率。答案:C11.关于中国和日本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快于日本 B.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不相适应C.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呈现增长趋势 D.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解析: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日本工业生产仍然在增长之中;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偏低,与工业发展不相协调;日本工业化早,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答案:A表6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13题。时期(年)198519901990xxxxxx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表612.1985xx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减后增 B. 先增后减 C. 逐渐减少 D.不断增加解析:据表可知,我国1985xx年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快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所以,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是不断增加的。答案:D13.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关于对1985年以来我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新增用地以住宅用地为主 D.城市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解析:城市功能区中,住宅区面积最大,故城市新增用地应以住宅用地为主。城市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城市化的表现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增加,所以农业用地的面积将有所减少。我国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答案:B图7是“我国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图8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415题。 图7 图81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B.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差异逐步增大C.第一产业对城市化没有贡献D.“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解析:图示主要说明第二、三产业对城市化的影响。没有反映出两类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自1950年开始,第二、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总体差距扩大,但有波动。答案:D15.与发达国家相比,图中信息反映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第二产业比重大 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 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 城市交通拥堵 产业结构不合理 城市住宅问题A. B.C. D.解析: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来自第二产业的推动,因此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易造成环境问题。答案:A二、综合题1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天然气是21世纪消费量增长最快的能源,占一次性能源的比重将越来越大。xx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为25%,预计2050年将达到30%,届时天然气将基本取代石油或与石油持平成为第一能源。材料二图9是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9(1)根据材料比较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平均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差异。(2)近年来由于国内能源运输工程的建设,上海的能源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其中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明显上升,试分析该种能源消费比例上升带来的有益影响。(3)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比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简述提高我国天然气消费比重的主要措施。(4)我国能源消费长期以来都是以某一种能源为主,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不利影响。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两图的对比,分析我国能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措施。第(1)题,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结构较单一;世界能源消费中石油的比重最大,能源结构多元化。第(2)题,该题隐含了西气东输这一知识点的考查。第(3)题,主要从增加天然气的产量,扩大天然气的消费市场,加大政策扶持等方面考虑。第(4)题,该题考查我国能源利用结构的背景及其影响。答案:(1)中国以煤为主,世界以石油为主;世界平均各能源比重差异小,中国差异大(中国能源结构比较单一,世界平均能源结构多元化)(2)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3)加快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加快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天然气开发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宣传等。(4)形成原因:我国煤炭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开采价格低,且技术难度不高。不利影响:煤炭发热量低;利用不便;燃烧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气多,污染严重。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如表10)。影响因子意义第一因子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反映人口乡村城市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强度和便捷程度第二因子港口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实际投资额反映城镇化中非工业化的拉动因素,即工业化不高情况下的城镇化第三因子人均GDP、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壮大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情况表10材料二图11为xx年与xx年大陆沿海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图图11(1)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根 (2)据材料二简述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区(市)三次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解析:第(1)题,影响城镇化的第一因子,包括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等方面,注意从工业结构入手,工业结构的差异影响经济的发展。第(2)题,结合图中的信息,从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的速度两方面分析沿海省区(市)城镇化的特征。第(3)题,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答案:(1)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城乡居民收入较少,铁路交通网络密度大,而公路网密度较小,省外人口迁入少;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发展迅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城乡居民收入较多,公路网密度大,吸引大量外来人口。(2)城镇化水平较高;各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很大;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均衡。(3)(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18.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阅读“两三角洲简图(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12(1)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有对外开放、小商品经营、大城市扩散、资源开发等因素,请指出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酸雨危害严重,简述治理酸雨的措施有哪些?(3)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4)伴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农业应如何发展?解析:第(1)题,比较简单,为所学基本内容。第(2)题,主要是考查治理酸雨,从产生原因入手分析得出答案。第(3)题,主要是加强城市的合理建设和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第(4)题,农业的发展应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答案:(1)长江三角洲:大城市扩散。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2)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最有效的措施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量及进行回收利用(推广原煤脱硫技术、工业废气脱硫处理);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污染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3)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并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合作;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4)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加大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城市需求量大的农副产品生产;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