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54809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考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 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2)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6) 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7) 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二、考情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广东单科,37(2),8分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海南单科,25(1),8分三、知识体系(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近代中国对先进文化的求索(1)中华文化衰败的原因:(2)历史证明: 和 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3)中华文化重要转折点:(4)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5)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近代中国真正的先进文化。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必要性与重要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3)如何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必要性和重要性(1)必要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重要性: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重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基本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基本要求: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4、重要途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1)原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应该是亿万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2)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广泛发动亿万人民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当代青年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四、要点透析1、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我们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民族虚无主义,另一种是保守主义、复古主义。在对待外来文化上,我们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主张全盘西化;而是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主张“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和错误的。事实证明这两种观点,既不能振兴中国传统文化,也无法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全盘西化”论实质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实质上就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矛盾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不矛盾的。五、真题再现1.(xx广东卷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2.(xx海南卷)13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 B C D3.(07山东2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A B C D25.(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南)“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在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大型活动以及日常的社区服务中,志愿服务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志愿者”日益受人尊敬。为更好地褒奖志愿者,有的地方打算将“有关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录取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写入地方法规;还打算推广“志愿者服务卡”制度。持卡的志愿者还可以在指定场所购物、参观、浏览时获得一些优惠。但上述对志愿者褒奖的做法在社会上却引起了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对上述争议持怎样的看法?请根据“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有关知识,结合志愿者的理念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 不赞成。志愿者理念的核心是奉献爱心,既然是奉献,就是不求回报。对志愿活动都给予优惠或回报,有违志愿者理念。(4分)建设和谐化,培养文明风尚是需要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其重要途径。(4分)参考答案二 赞成。社会对志愿者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是对志愿者的奉献行为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活动,在志愿者活动中逐步培养奉献精神。(4分)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是需要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文明风尚的重要途径。(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