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同步练测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53836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同步练测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同步练测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同步练测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同步练测 湘教版必修1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4.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外部圈层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B.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是最小的C.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D.生物系统是由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5.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组成C.岩石圈属于地幔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6.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A. B. C. D.7.横波只能穿过地壳、地幔和内地核,据此判断: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A.上地幔B.下地幔C.外地核D.内地核8.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外地核 B.岩石圈下部 C.软流层 D.地壳下部读地球四大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 910题。9.圈层甲、乙、丙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0.对甲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是有机圈层是厚度最小的圈层是质量最大的圈层是最活跃的圈层存在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地幔之间A. B.C. D.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112题。1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1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 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16分,14题24分,共40分)13.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6分)(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假设B、E两地距A地的实际距离相等,B、E两地中能最先感到地震的可能为_,其原因是什么?(6分)(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4分)14.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部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分别代表地球内部的某一部分,请写出各自的名称:(8分)A_,B_,C_,D_。(2)F、G分别是地球表层部分的_和_。(6分)(3)E为_面,此面深度在不同地区有何不同?地震波在通过此面时有何特点?这种特点说明了什么?(10分)答案与解析1.A2.C 解析:1.地震发生时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先到达东京的地震波应是纵波,宫城的居民先感觉地板上下颠,后感觉水平晃动。2.P波和S波到达莫霍面后速度均迅速增加;S波到达古登堡面后消失;地幔内部的物质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是不相同的。3.A 解析: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通过软流层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速度都小于纵波。4.B 解析:地球外部圈层与地球内部圈层都分为三层,地球外部的三个圈层为: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水圈:其中的水体分为固、液、气三态,又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生物水和大气水;大气圈: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三个圈层又与岩石圈(或地壳)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5.B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岩石圈的知识。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它和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6.A 解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这些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7.C 解析:横波只能通过固态传播。8.C 解析:软流层是上地幔的一部分,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衰变生热,温度很高,使岩石处于塑性状态,局部地区发生熔融流动。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9.D10.D 解析:9.图中甲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乙圈层全部、丙圈层上部,为生物圈;丙圈层位于最底部,为岩石圈;乙圈层为水圈。10.可以用排除法解答该题。据图并联系相关知识可知厚度最小的圈层和质量最大的圈层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样就排除,正确的只有D项。11.D12.A 解析:11.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为古登堡面,在该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说明其下可能为液态。1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若海底储存石油,因横波不能穿过液体,故横波到达一定深度后会消失,故选A。13.(1)莫霍面古登堡面(2)E地震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E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见下图。解析:本题考查地震及地震波的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1)根据图中地球内部结构可判断甲为莫霍面,乙为古登堡面。(2)由A到B地震波只通过地壳,平均波速慢,而由A到E通过地幔,且通过地壳的距离短,平均波速远高于由A到B,所以E地可能先感到地震。(3)地震波中的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古登堡面往下,横波消失。14.(1)地壳 上地幔 岩石圈 软流层 (2)大洋 大陆 (3)莫霍在大陆部分较深,最深处可达6070千米,在大洋处较浅,最浅处不足5千米,陆地部分平均深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深度约6千米。特点:在此界面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说明:该深度处上下物质成分有改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的理解程度。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岩石圈除了包括地壳外,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软流层处在上地幔上部。地壳厚度不均,陆地较厚,海洋较薄。因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上下物质成分有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会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