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强化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51186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强化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强化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强化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强化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D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独立地进行各自的物质循环答案A解析因为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环境的CO2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也能通过细胞呼吸直接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所以A项是正确的。消费者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向无机环境释放CO2但不能直接利用CO2;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物圈中进行的,而比生物圈小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能独立进行物质循环,故B、C、D三项均是错误的。2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答案A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首先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合成有机物进入植物体内,再通过食物链流到各级消费者体内,最后再流到分解者,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再释放到大气中,同时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直接回到大气中。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答案C解析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但是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人类未参与的生态系统中不存在人类利用能量的问题。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存在两个关键环节,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A项是正确的。4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原于()A光合作用B高能化学键C绿色植物 D太阳光能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能量流动来说,其能量最初都是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最初来源。5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答案D解析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青蛙体内的部分能量就顺着食物链流到了下一个营养级。这个过程只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一部分,生态系统就是靠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来维持其稳定性的,所以捕食关系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指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答案D解析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可知,本题的A、B、C选项都是正确的。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会递减的,因为物质只能进行转移和变化,但不会消失。7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头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A几乎为0kJ B106kJC2106kJ D3105kJ答案A解析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大象同化的能量。8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不是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9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ABCD答案C10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错误的说法是()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碳在无机环境中还能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11(xx临沂)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C解析本题难度较小,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是单方向流动,不能循环。12(xx日照)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答案D解析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就是用于系统流动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m4m3m2m1,m是某个营养级全部个体的有机物总量,而不是每个个体的有机物的质量;当m15m2时,说明能量传递效率高于20%,将影响生物和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若b种群数量增加,将捕食更多的a生物,故a种群数量下降,而c和d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更多,种群数量增加。13(xx苏州模拟)在“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中,鹰每增加1千克有机物体重,问草至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多少千克(设草吸收的水分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A125B75C7500D12500答案C解析在题中所述的食物链中鹰增加1千克,根据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计算,至少需草120%20%20%125千克,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的如下关系:6H2OC6H12O6,可计算出需要H2O的质量为(618)1%7500kg。14(xx德州)下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从生产者开始的四个营养级的年能量流量。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营养级abcd能量(105Jm2)141.1015.91871.270.88A.aBbCcDd答案B解析根据能量多少推断,构成的食物链为cabd,所以b为次级消费者。二、非选择题15图(一)是某池塘生态系充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的种间关系有_。(2)图(一)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贝类后,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图(二)所示:图(二)中的A、B、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B_;C_;D_。(4)由图(二)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答案(1)捕食、竞争(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3)A.能量被同化B能量用于贝类生长发育和繁殖C分解者利用D呼吸作用(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图(一)中的食物网有捕食关系,鱼类和贝类又都捕食水草、藻类,二者又是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一)中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图(二)中贝类摄入的能量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被分解者(C)利用,主要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D)散失;另一部分被贝类同化为自身的能量(A),大部以呼吸作用的形式散失(D),少部分用于贝类的生长繁殖(B),死亡的贝类遗体也会被分解者分解。可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6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乙图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2)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kg。(3)甲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4)乙图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5)在农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_;_。答案(1)CO2、含碳有机物(2)80(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增长不变(5)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解析略17为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展开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汞某种杀虫剂A鱼(甲)鱼(乙)7896B河蚌水蚤、小球藻2557C小球藻/35D鱼(乙)水蚤1031E水蚤小球藻515(1)为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请尝试利用上表中的数据,在所给坐标上规范绘制柱形图,以比较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的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E代表5种生物)。答案(1)(2)解析汞和杀虫剂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在食物链中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逐级富集。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两种物质的含量越高,反之含量越低。从图表给出的汞、杀虫剂的含量以及各种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等信息即可判断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