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50218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1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和图2反映我国西汉与元朝分别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1 图2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2.“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春秋战国 B.西汉初年 C.唐朝末年 D.北宋时期3.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 )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5.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6.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8.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A. B. C. D.9.“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A. 品行、学识考试成绩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品行、学识门第声望C.门第声望品行、学识考试成绩D.品行、学识门第声望考试成绩10.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10分)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15分)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15分)答案与解析1.A 本题较容易判断,图1表明西汉时期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图2反映元代地方行政管理实行行省制度,故选A项。2.D 本题考查北宋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材料意思是统兵将帅即使掌握数万军队,戍守千里之地,只要“单车之使,尺纸之诏”,就得立刻奉命,“朝召而夕至”,反映的是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3.A 本题考查汉初郡国并行制。从材料“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可以判断是汉初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国并行制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4.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行宰相权”等关键语句。唐高宗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所以B项正确。“推行科举取士”与题目无关,排除A项;“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是表现形式,不是目的,排除C项;“抑制朋党之争”与题意不符,所以D项错误。5.A 唐朝中央机构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B、C两项混淆了门下省、中书省的职能,可以排除。当时,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作为三省长官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凡军国大事必须经政事堂会议议决,商定后再奏请皇帝裁决。“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属于“违制”,这里的“违制”是决策运作程序的“违制”,而并没有涉及尚书省的执行权力,A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6.B 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三省六部制作为封建政治制度,其最值得肯定的应该是制度本身的优点,它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协调运转,维护统治。7.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题干材料只体现了学子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A项只体现了材料中部分学子的情况;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8.C材料中“昭宣”指西汉武帝以后的昭帝和宣帝时代。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始于隋代科举制的创立,排除;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无依据,排除,故C项正确。9.D 本题主要是考查历朝的选官制度。汉代察举制以德行、学问等为依据;九品中正制是对察举制的发展,但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门第声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科举制主要以科考成绩为依据。10.A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趋势是中央政府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以至最终被废除,故A项正确。从秦汉至宋元,除分裂时期外,国家行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君主手中,故B项错误。宰相退出权力中心是在明朝,故C项错误。秦朝的郡县制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11.(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分析历史问题。(1)问要根据材料概括汉朝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历史渊源要从汉承秦制的角度分析。(2)问根据材料中的“封建王侯”概括措施,从“自置吏”“得赋敛”入手总结具体内容;结合“七国之乱”等史实概括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危害。(3)问结合材料中的“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分别隶属于汉郡”“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及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措施”。“意义”从清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