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查漏补缺专项检测(历史).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34402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查漏补缺专项检测(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查漏补缺专项检测(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查漏补缺专项检测(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查漏补缺专项检测(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思想家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曾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这里所说的相似点应是指周代的 A贵族政治 B中央集权 C分封诸侯 D小国寡民2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该材料最能反映A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府与百姓抢夺茶利C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D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3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曾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主张,下列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 B推崇先秦时期封建制度C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 D反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4长期以来西方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清代“是一个停滞的、没有外力冲击就不能发生变化的时代”,而最近十多年,这一观点则改变为“清代绝对不是一个停滞的时代,而且清代经济的增长不是依靠外力,而是自己内部因素成长起来的”。这表明A清代经济发展状况很难得以界定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 C社会进步使学者对历史的研究更科学D研究者的视角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5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在华投资设厂得到允许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出任中华民国铁路督办,开始了修建10万公里铁路的计划。1912年9月27日,中国时报画报刊出了右图漫画。该历史漫画A表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B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对社会变迁的期盼C印证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D反映了中国人要实现自修铁路的梦想7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提出了“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的错误言论,并且拒不悔改,称其言论与日政府主张相同。下列驳斥该错误言论最有力的证据是A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C日军屠杀现场遗迹 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8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这样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货币兑换的比价从17.8万元上升到1108.8万元。该现象A绝不可能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生 B表明美国对华资本输出取得成效 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直接相关9“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的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材料出自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56年论十大关系 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10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表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发展完善B“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C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D各地方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所行制度 11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这说明了A改革重心开始转向城市 B上海浦东的开放初显效果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资源配置方式进一步优化 12世界文明史记载:“希腊的城市,在布局上大体都是一个模式,平直的街道将城市分割成均匀的模块所有的房屋大小都差不多。雅典并没有完全禁止富人进行奢侈的消费,他们也能举办奢华的宴会,但是这样做时他们要承受极大的压力。”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希腊 A社会经济极为贫困 B.社会提倡平等和民主C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基本权利 D.全体成员反对社会贫富不均 13.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A雅典智者学派的阐释 B西方人文主义的复苏 C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D理性主义思潮的涌动14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最终引发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其中“突破”指的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瓦特改良蒸汽机 D普朗克量子论 15. 下表内容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史实推论A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B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英国国王丧失行政权C国家权利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原则D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德国继承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16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与材料所说“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相关的措施主要指的是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B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C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D商品货币流通流域的改革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18下表为1950年11月美国某调查公司关于“苏联是在建立世界霸权,还是在保护自己免受另一场战争威胁”的调查。关于调查结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总体结论受教育程度大学中学小学建立世界霸权70737267保护自己18211817不知道1261016A朝鲜战争的爆发左右着美国人对苏联的判断B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影响着美国人的判断C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国公民对国际形势判断非常准确 D大部分美国人认为1950年代苏联力图建立世界霸权19近年来,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英语词汇,如BRIG(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Chindia(中印)、Chimeraca(中美国)等。这表明A中国对外实行广泛的结盟政策 B中国专注于亚欧之间的经济合作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国家间合作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20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 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 汉唐一千年, (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织和造纸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 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此后,中国物产和技术 的西传却是难以统计的,包括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 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材料二 限制欧洲和亚洲贸易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难以找到能够在亚洲市场出售的物品。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丝绸和印度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16、17和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的这一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 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 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 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状况。(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为例,分析欧洲“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的原因。到18世纪末叶,欧洲“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5分) (4)综合以上材料,中西交流在古代和近代有何不同之处? (2分)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方的崛起,本质上源于启蒙运动。是启蒙运动,促成了现代科学民主的发展进步。而启蒙运动,也不是西方独立的思维成果,而是东西方文明交汇、发酵的产物。我国汉唐的强盛,宋朝的富庶繁荣,无不是以博大的胸襟吸纳外来文明的结果。无论彻底地排斥什么,还是彻底地崇拜什么,都是荒唐的,缺少理智的。盲目崇拜中国传统文明,排斥西方文明,毫无疑问是闭关锁国,是行不通的;而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排斥中国传统文明,则是另一种闭关锁国行为。摘编自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运用上述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在学习西方文明问题上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00字左右)23(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材料二 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呈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制衡是必要条件材料三 欧盟的成立建立在一系列的超国家机构基础上。比如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等。由于集体决策机制,各国将基于本国利益提出各项应对措施,繁冗的决策程序、不可避免的讨价还价带来了巨大的决策成本,并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效的应对。 姜艳霞从欧洲债务危机看欧元区的制度困境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含义。它对我们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怎样的启示?(4分)(3)据材料三指出造成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制度困境。(2分)(4)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不少人认为欧洲一体化会出现重大倒退,也有人认为渡过危机后的欧洲,一体化将得到加强。结合上述材料及回答,谈谈你的看法。(3分)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 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亊。免役法厘革数干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讦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5分)(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2分)(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3分)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7年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写成实业计划一书,这是他精心编制的宏大而具体的经济建设蓝图,规划了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认为,交通运输必须放在近代工业的首位,他将全国铁路分为六大系统,对各个系统的线路作了详细的规定。孙中山还提出建立北方、东方和南方三大海港,疏通内河水道,发展内地交通。同时,他又主张在不损害中国主权条件下,引进外资和技术,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赶超外国。材料二 我们在制定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同时,还提出对外经济开放。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制定的实业计划的主要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个计划的结果及其政治经济原因。(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对外经济开放”的内容。(3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孙中山和邓小平在国家经济发展主张上的共同之处。(2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2345678910ABCDABCCAB11121314151617181920DBBADBBCDC二、非选择题21(13分)(1)状况:古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是手工业技术、手工业产品和经济作物,从西方输入高档消费品和农牧新品种。(2分)(2)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在亚洲(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基本没有需求;亚洲(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于欧洲;亚洲各国(以中国为典型)实行闭关政策。(3分) 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1分)(3)状况: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在双方交往中,西方占主导地位。(2分)原因: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分)(4)区别:古代交流是平等互利的,中国占优势;近代交流对中国来说是被动不平等的,西方占优势。(2分)22(14分) 评分标准:一等(14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6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5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观点分值论证分值不能盲目崇拜西方文明。2分新文化运动全盘接受西方文明,导致今天我们缺失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取向。2分不能盲目排斥西方文明。2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学习西方。2分义和团运动仇视一切外洋事物,造成对西方文明的毁灭性打击。2分学习西方文明要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2分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论证西方文明与西方侵略不同,要区别对待。2分单纯写观点,不写史实,得3分。如能正确运用中国近代史中的其他史实论证也可得分。23(13分)(1)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3分)影响: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分)(2)含义:法国与欧洲部分国家联合(或欧洲国家在合作中共同发展,或成立欧共体)。(2分,若答“欧盟”不得分)启示: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应结束对抗,加强互信,合作共赢。(2分,言之有理即可)(3)集体决策机制难以迅速有效地应对危机。(2分)(4)看法一:挫折或倒退。欧盟成员众多,内部难以协调;各国利益争夺;制度弊端。看法二:加强。欧盟成员众多,实力强大;有克服危机的经验;欧洲一体化发展到相当程度。(3分,任一看法均可,仅表述观点不给分)24(10分)(1)背景: 北宋中期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3分)基本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2分(2)评价: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2分)(3)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满分。)25(10分)(1)措施:重视交通运输建设,把其放在工业化的首位;主张引进外资和技术。(2分)结果:不可能实现。(1分)原因: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政局混乱,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缺乏资金。(2分)(2)内容: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加入经济区域集团或参与区域集团合作;加入世贸组织。(3分)(3)共同之处:注重经济建设,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坚持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