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2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32372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4.2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地理 4.2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地理 4.2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目标导航,预习导引,激趣诱思,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陈毅元帅的赋诗,描摹出了贵州花溪的神韵。随着游人的大量涌入,矿泉水瓶、啤酒瓶、废纸箱、冷饮罐等随处乱扔,河边的小贩也把制造的垃圾往饮用水源保护区里扔,附近的居民在饮水保护区里洗衣服洗拖把,使得黄金大道往花溪水库地段的旅游点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座“垃圾场”,大煞风景。 问题材料显示的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哪一类环境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旅游环境问题? 提示: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对生物及地表环境破坏、破坏文物古迹等。,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三,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随着现代旅游的大众化、多样化,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有些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趋于严重。 2.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首先是污染,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所产生的废物以及噪声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其次是对生物的危害;第三是开发建设和游人对 地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3.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首先是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其次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第三是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三,预习交流1 举例说明旅游活动是如何造成大气污染的。 答案:旅游活动中交通的发展和能源的使用都会造成大气污染。如旅游中汽车、游船排放的废气,旅游饭店、篝火晚会排放的烟气,都会造成环境污染。,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三,二、旅游环境容量 1.旅游环境容量的定义: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 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2.旅游开发地域的大小:按照空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有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旅游地,后者由前者所组成。 3.旅游环境容量合理测算的意义: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4.由于旅游活动量与游客流量直接相关,旅游环境容量通常用 游客流量来表示。 5.旅游环境容量的分类:分为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前者是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后者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三,预习交流2 合理测算旅游环境容量有何意义? 答案: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可从旅游活动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的关系分析,理解旅游环境容量合理测算的意义。 旅游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资源的浪费。,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二,三,三、旅游环境保护 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2.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是解决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 3.随着现代旅游的大众化,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4.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包括对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建筑工程、游乐工程等。 5.要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绿色”的旅游六要素。,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二,三,预习交流3 如何理解“留下的是脚印,带走的是照片”这句话? 答案:要求旅游者在景区不要乱扔杂物,不随意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不攀折花草树木,不捕食野生动物,不要从历史遗迹和自然保护区获得纪念品等,旅游者以高度的责任心自觉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实现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原因及危害,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缓冲区只准从事科研活动;实验区可开展旅游活动。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1)分析崇明岛发展旅游的优势。 (2)指出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应注意的事项。,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答案:(1)旅游资源独特,鸟类资源丰富;近客源市场。 (2)保护鸟类栖息地;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游客进入核心区、缓冲区。 解析:第(1)题,由材料和图可知,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邻近经济发达地区,接近客源市场。第(2)题,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要保护鸟类栖息地,不能破坏原有植被;要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严禁游客进入核心区、缓冲区,以保护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国旅游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旅游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是( )。 A.发展交通造成的垃圾 B.旅游饭店产生的垃圾 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 D.旅游区动植物形成的垃圾 (2)旅游地服务性设施的建设和旅游者的游览、娱乐等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3)文物古迹直接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旅游者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 B.当地居民对珍禽异兽的捕杀 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 D.在旅游区修建的道路 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对于旅游区来说,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乱扔废弃物。第(2)题,为发展旅游而在景区内建设道路、停车场、旅店、餐馆等设施,会对景点背景环境产生破坏,影响视觉效果。游人的游览娱乐也会破坏背景环境。第(3)题,游人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汗水等作用,会使文物古迹遭到破坏。游人中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直接破坏了文物古迹,使其失去原有的风采,这也是景区面临的重要难题,故需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共同加以制止。,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名师点津 图示法记忆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二、旅游环境容量及旅游环境保护 1.旅游环境容量,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2.旅游环境保护的策略、措施及实施主体,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例2】 读庐山简图和黄山简图,试比较庐山和黄山的旅游环境容量及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完成以下表格。,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大,小,大,小,每年夏季大量游客来 山上避暑,易对风景区产生破坏,也影响旅游目的的实现,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解析:旅游规模应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分析图中和表中的信息可看出庐山的环境容量比黄山大,每年夏季大量游客来山上避暑,如果超过了环境容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环境产生破坏。,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2)加大环保宣传,增强游客环保意识。 (3)完善旅游接待配套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 (4)进一步发展交通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适当控制旅游开发规模。,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读颐和园旅游区人数饱和程度图,完成下列各题。,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1)颐和园旅游区游客流量在哪些景区旅客达到饱和,哪些景区没有达到饱和? (2)颐和园旅游景区内游客流量超过旅游环境容量会造成哪些环境问题? (3)针对上述情况,颐和园旅游区可以采取哪些环境保护措施?,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答案:(1)从图中看出,位于昆明湖北侧和东侧的古建筑区最拥挤,游客流量超过旅游环境容量,而非建筑景区和水域为非饱和区。 (2)颐和园旅游景区内有大批文物古迹,旅游景区内游客流量超过旅游环境容量会对文物古迹造成破坏。 (3)首先,实行内部空间旅游分流管理,将最拥挤的古建筑区中的部分游客引导到非建筑景区和水域。具体措施一是在饱和区收取门票之外的附加费;二是在饱和区设置限流设施,一旦游客流量超过旅游环境容量,则禁止游客进入。,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名师点津 1.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环境容量的关系 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区的环境容量相适应,旅游活动的规模最好与旅游最佳容量一致。如果旅游活动的规模超过旅游环境容量,就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不利于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相反旅游区的旅游活动的规模如果达不到旅游环境容量,就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旅游区的发展。,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2.我国的旅游环境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国家为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珍贵的地质剖面,而划定的特殊区域,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2)风景名胜区:分为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如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八达岭长城、泰山等。 (3)森林公园: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可开展森林旅游,并按一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如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 (4)地质公园:具有典型的地质科学意义,独特的地质景观,并按一定程序批准的地质区域。如: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5)文物保护单位:由各级政府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不可移动的文物总称,一般分为国家级、省级、县(市)级三级。如:秦始皇陵。,一,二,知识架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图的判读,【判读方法】 1.读图,明确图中主要的地理事物和旅游活动要素。 2.分析旅游活动产生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 3.分析这些旅游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分析问题】 (1)该图中有哪些环境污染? 答案:旅游交通产生的大气污染,游客随便丢弃垃圾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2)旅游开发中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旅游开发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社会环境的破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对生物的危害;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对视觉效果的破坏。对社会环境的破坏表现为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破坏文物古迹;产生城市问题等。,1,2,3,5,4,1.下列关于旅游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的发展有害无利,会使环境遭到破坏 B.发展旅游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 C.植树造林、开发园艺等活动可使旅游环境问题得以解决 D.旅游业是利用环境的产业,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答案:B 解析: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包括: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产生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促进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发展旅游业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经济收益,又可使自然景区、历史古迹得到保护和改善;植树造林、开发园艺项目、设计得体的建筑可进一步绿化和美化环境;旅游活动在利用环境的同时,也会对环境带来各种问题。,2.国家法定假日调整之后,给了人们更多的出游时间,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有( )。 保护景区环境 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保障旅游的质量 A. B. C. D. 答案:C 解析:每一景区都有一定的环境承载量,将旅游人数限制在环境承载量之内,一方面保护了本区环境,另一方面保障了游客的旅游质量。解题关键是要正确认识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2,3,5,4,环地中海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带,每年游客超过2亿人,近年来当地土地沙化、水源污染、濒危物种生存空间受挤压的现象十分严重。据此完成第3题。 3.有关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年的旅游环境容量不能超过2亿人 B.每年的旅游合理容量是2亿人 C.每年的旅游极限容量是2亿人 D.随着合理的旅游开发建设,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是可以提高的 答案:D,1,2,3,5,4,4.下列关于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养、游览、娱乐场所 B.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虽然遭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但旅游环境和景观资源出现了昌盛现象 D.只开发,不保护,会导致旅游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 答案:C 解析: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会使旅游环境和景观资源质量下降。,1,2,3,5,4,5.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材料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约16千米的云冈村,是北魏时代的杰作,驰名中外。石窟依武周山南麓开凿,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之一。云冈石窟西部有几座大煤矿,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运煤卡车穿梭往来,整日不断。多年来,大同市严禁在武周山上放牧伐林,垦荒种田,近来又投资准备将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改道新建。,1,2,3,5,4,(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类,云冈石窟属于 景观;在旅游资源多方面的价值中,云冈石窟最突出的价值是 。 (2)严禁在武周山上放牧伐林、垦荒种田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要将公路干线改道? 答案:(1)人文 历史文化价值 (2)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山体滑坡和对古迹造成破坏。 (3)因为运煤车辆沿路抛洒大量煤灰,给旅游区带来大量固体废弃物并造成大气污染,更严重的是污染了石窟石刻。为防止污染,保护石窟,所以将运煤公路干线改道。 解析:云冈石窟属于文化艺术景观,归属于人文景观,其历史文化价值较高。但由于发展经济,对其破坏也相当严重,为防止再遭破坏,大同市投资对其进行整治,从而达到保护古迹的目的。,1,2,3,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