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磁共振扫描技术.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383117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磁共振成像技术 (magnetic resonance lmaging,MRI ) 王佳丽,目录,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二、磁共振常见物质的信号特点 三、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 四、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常用序列 五、磁共振图片展示,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 。 纵向弛豫又称T1弛豫,是指90”射频脉冲停止后纵向磁 化逐渐恢复至平衡的过程,亦就是M0由XY平面回复到Z轴的过程,可定义为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横向弛豫又称为自旋一自旋弛豫(spinspin relaxation)或T2弛豫。横向弛豫的实质是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质子又恢复到原来各自相位上的过程,这种横向磁化逐渐衰减的过程称为T2弛豫。T2为横向弛豫时间常数,它等于横向磁化由最大值衰减至37时所经历的时间。,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通过采集部分饱和的纵向磁化产生的MR信号,具有T1依赖性,其重建的图像即为T1加权图像。 MR信号主要依赖T2而重建的图像称为T2加权图像。 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T1值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T2值也是如此。这种组织间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基础。,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值得注意的是,MRI的影像虽然也以不同的灰度显示,但其反映的是MRI信号强度的不同或弛豫时间T1与T2的长短,而不像CT图像,灰度反映的是组织密度。 一般而言,组织信号强,图像所相应的部分就亮,组织信号弱,图像所相应的部分就暗,由组织反映出的不同的信号强度变化,就构成组织器官之间、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之间图像明暗的对比。 T1 看解剖结构 T2 看病理改变,目录,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二、磁共振常见物质的信号特点 三、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 四、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常用序列 五、磁共振图片展示,二、磁共振常见物质的信号特点,TR为重复时间, 越长图像对比度越高 TE 为回波时间 在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中二者共同决定图像对比度。 T1、T2 是组织固有属性,在相同磁场不同组织表现不同T1、T2 ,在磁共振图像上出现不同的像素亮度。,二、磁共振常见物质的信号特点,根据弛豫值T1、T2定义,90射频脉冲停止后,纵向磁化矢量增长到原值的63%所需时间为T1值; 长T1组织,磁化矢量恢复慢,在短TR序列中,有效TE时间点采集的磁化矢量没有恢复到足够大,处于低值水平,所以长T1组织为低信号,短T1组织为高信号。 90射频脉冲停止后,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到原值的37%所需时间为T2值; 短T2组织,磁化矢量衰减快,在长TR序列中,有效TE时间点采集的磁化矢量已经衰减到最小,所以短T2组织为低信号,长T2组织为高信号。,二、磁共振常见物质的信号特点,脂肪与骨髓组织:有较高的质子密度,这些质子T1值很短,质子密度大和T1值小其信号强度大,与周围长T1组织的对比度良好。 肌肉组织: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弛豫特点。,二、磁共振常见物质的信号特点,骨骼组织: 1.骨皮质和钙化软骨质子密度很小,信号很弱; 2.纤维软骨质子密度较高,具有较长T1和较短T2弛豫时间,T1和T2呈中低信号; 3.透明软骨含7580%水分,为长T1和长T2驰豫组织。,二、磁共振常见物质的信号特点,淋巴结:质子密度较高,具有较长T1和较短T2弛豫特点。 流动血液:信号强度与流速有关,射频脉冲和采集信号的时间差,出现流空信号,涡流、层流可出现信号差别。 气体:质子密度最小,信号趋向零。 水:质子密度极高,具有长T1和长T2弛豫特点。,目录,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二、磁共振常见物质的信号特点 三、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 四、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常用序列 五、磁共振图片展示,三、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病变在MRI上通常有四种信号强度的改变: 等信号强度:指病变与周围组织呈相同灰度,平扫MRI上无法识别病灶,有时需借助MRI对比剂的顺磁性效应以增加病变信号强度,使之与周围组织产生对比差别; 低信号强度:MRI片上病灶信号强度不及周围组织亮; 高信号强度:MRI片上病变组织的信号强度高于周围组织; 混杂信号强度:病变区包括以上二种或三种信号强度改变,例如肝癌伴出血坏死时在T2WI上可呈现混杂信号强度改变。,三、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水肿:局部液体含量增多具有长T1和长T2弛豫特点; 梗塞:组织出现缺血、水肿、变形、坏死等病理变化,急性期呈长T1、T2弛豫; 变性:不同组织的变性机制不同如脑组织变性部分水分增加、椎间盘水分减少;,三、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出血:影像表现很复杂,与出血的部位、时间有关 24h仅见周围水肿征象; 13天急性期,脱氧血红蛋白可使T2缩短且水肿更明显; 314天亚急性期,红血球溶解破坏,脱氧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T1弛豫明显缩短T2弛豫延长,周围水肿存在; 14天慢性期,高铁血红蛋白氧化为半色素,含铁血红蛋白沉积血肿周边部。,三、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坏死:坏死组织的水分增多,肉芽组织形成,慢性纤维结缔组织形成; 钙化:质子密度很少,不如CT敏感; 囊变:囊内容物-纯水物质,蛋白质水分; 肿瘤:病理组织成分复杂,影像特点与其所含成分有关,一般来讲肿瘤组织的质子密度较正常组织高,T1延长不明显,T2延长明显。,目录,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二、磁共振常见物质的信号特点 三、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 四、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常用序列 五、磁共振图片展示,四、中枢神经系统MRI常用序列,自旋回波(SE)序列 采用“90-180”脉冲组合形式构成。 其特点为可消除由于磁场不均匀性所致的去相位效应,磁敏感伪影小。但其采集时间较长,尤其是T2加权成像,重T2加权时信噪比较低。 该序列为MRI的基础序列。,四、中枢神经系统MRI常用序列,反转恢复(inversion recovery,IR)序列 短反转时间(inversion time,TI)的反转恢复序列,同时具有强的T2对比,还可根据需要设定TI,饱和特定组织产生具有特征性对比的图像,如短T1反转恢复(short T1 Inversion recovery,ST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等序列。,四、中枢神经系统MRI常用序列,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E,TSE;fast SE,FSE)序列 其图像对比性特征与SE相似,磁敏感性更低,成像速度加快,使用大量180射频脉冲,射频吸收量增大,其中T2加权像中脂肪高信号现象是TSE与SE序列的最大区别。,四、中枢神经系统MRI常用序列,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GRE)序列 其方法与SE中频率编码方向的去相位梯度及读出梯度的相位重聚方法相同。由于小翻转角使纵向磁化快速恢复,缩短了重复时间TR,也不会产生饱和效应,故使数据采集周期变短,提高了成像速度。,四、中枢神经系统MRI常用序列,增强扫描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MRI对比剂为Gd-DTPA。其用药剂量为0.1mmolkg,采用静脉内快速团注,约在60秒内注射完毕。 对于垂体、肝脏及心脏、大血管等检查还可采用高压注射器行双期或动态扫描。 常规选用T1WI序列,结合脂肪抑制技术可增加对比效果。,四、中枢神经系统MRI常用序列,MR水成像技术(flair序列) 磁共振水成像(MR hydrography)技术主要是利用静态液体具有长T2弛豫时间的特点。在使用重T2加权成像技术时,稀胆汁、胰液、尿液、脑脊液、内耳淋巴液、唾液、泪水等流动缓慢或相对静止的液体均呈高信号,而T2较短的实质器官及流动血液则表现为低信号,从而使含液体的器官显影。,目录,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二、磁共振常见物质的信号特点 三、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 四、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常用序列 五、磁共振图片展示,五、磁共振图片展示(定位相),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定位相,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1WI横轴位),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1WI横轴位),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1WI横轴位),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2WI横轴位),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2WI横轴位),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2WI横轴位),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2Flair) 用于显示病灶,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2Flair),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2Flair),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1矢状位),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1矢状位),五、磁共振图片展示(DWI) 用于急性脑梗赛或淋巴瘤等,五、磁共振图片展示(DWI),DWI呈高信号就是新鲜脑梗塞吗?,五、磁共振图片展示(DWI),五、磁共振图片展示,金属伪影,五、磁共振图片展示,本病例为陈旧性脑梗塞伴软化灶形成:此为快速序列 1、弥散加权(DWI), 2、T1WI, 3、T2WI, 4、T2Flair。,1,2,3,4,五、磁共振图片展示,本病例为急性脑梗塞: 1、弥散加权(DWI), 2、T1WI, 3、T2WI, 4、T2Flair。,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