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382876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1)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 (2)日本为什么会成功?,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关于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可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去分析。 2明治维新的过程重在分析日本为什么选择武装倒幕运动这种方式及武装倒幕运动的过程。 3明治维新的内容应重点把握,可以从政治、经济、文教三个方面去分析,着眼点应放在促进日本近代化的相关内容上。 4明治维新的影响,应着重把握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中的地位。当然,也应注意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 5重点归纳、探讨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原因及留给我们的启示。,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国内) (1)政治:实行幕藩体制及森严的等级制度。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_,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2)经济:土地归将军、藩主等_所有,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由于幕府采取_政策,资本主义因素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3)对外关系:实行_政策,禁止日本人出海,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1)武士 (2)领主 重农抑商 (3)闭关锁国,2黑船来航的冲击(国际) (1)1853年_来到日本,以武力叩关。幕府被迫开国,不久相继和美、英等国签订_,承认开港通商、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 (2)_的传播和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促使日本从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 (3)黑船来航和幕府的_激化了日本社会的内部矛盾,有志之士通过幕府改革来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1)美国军舰 不平等条约 (2)洋学 (3)高压政策,温馨提示:西方的侵略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灾难,另一方面对被侵略者的旧体制形成冲击,客观上加速农耕社会的解体。但其进步性是客观上带来的,不是侵略者的主观意图。因此,辩证看待历史,正确分析历史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学习方法。,二、明治新政府的建立(维新前提) 1改革派:幕府的镇压使部分下级武士觉醒,形成改革派,公开反对幕府。长州藩成为改革派的大本营。 2转变认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使改革派认识到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新政权,向西方学习。 3武装倒幕:1868年改革派在首都京都发动政变,推翻了旧的德川幕府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_政府。,明治,温馨提示: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力量来领导倒幕运动,而下级武士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却由于其特殊历史地位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成为革新力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下级武士虽然担负民主革命任务,却未转化为资产阶级。,三、明治维新的内容 1政治方面 (1)废除割据状态的_,设置都、道、府、县,把地方置于_的直接管辖之下。 (2)宣布“_”,取消等级身份制和_阶级的特权。 (3)颁布_,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_政治体制。,(1)藩国 中央 (2)四民平等 武士 (3)大日本帝国宪法 天皇制,2经济方面 (1)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_。 (2)殖产兴业:由国家兴办_工业和重工业,致力于发展_和通讯业。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验,加深了对_的理解。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扶植_企业,推动民间企业的兴起。注意培养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_等高等教育机构。,2.(1)私有 (2)军事 交通运输业 工业文明 私人 东京大学,3文明开化 (1)教育方面:把_视为推动近代化的关键,确定了“_”的方针。 (2)在“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大量介绍_,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_成为日本启蒙运动的旗手。 (3)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对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 (4)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也发生深刻变化。,3.(1)教育 国民皆学 (2)西学 福泽谕吉,四、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1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1)国内意义 经济上: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_,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治上:建立起_的统一民族国家。 文化上:西方_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外交上:摆脱了_,走上独立富强道路。,1.(1)工业国 中央集权 近代思想文化 民族危机,(2)世界影响:日本近代化的成功启动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2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1)经济上:确立了_所有制,农民贫困,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2)政治上:_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3)军事上:极端民族主义和_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 (4)思想上:推行愚民政策,灌输_思想,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2(1)地主土地 (2)藩阀 (3)军国主义 (4)天皇崇拜,结合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分析 明治维新的特点,1政治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所有的政治改革都是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2经济方面:主要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模式,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3文化教育方面:特点在于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旧文化。但日本的文化改造并未全盘西化,在精神上将神道定为国教,确立了对天皇的崇拜地位。 4法律建设方面:特点是在自由民权运动推动下,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虽采取君主立宪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统治,藩阀以天皇名义掌握着政权。,针对训练,1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 ( ) A推行了“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了旧体制 C实行了“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了军事改革,解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可归纳为“学问为急务”,其思想实质是在教育、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向西方学习,借以改革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 答案:C,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和启示,1成功原因 (1)日本具备客观的社会条件,表现为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并出现全面危机,人民反抗斗争不断;封建领主经济瓦解;外来侵略危机严重。 (2)明治政府在倒幕派的支持下用武力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建立起代表资本主义利益的新政权。 (3)明治政府推行全方位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改革同时进行,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使改革措施行之有效。,(4)充分利用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成功的启示 (1)当社会条件成熟时,要抓紧时机推翻旧制度。 (2)在改革中应将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及文化改革协调进行,不可偏废,政治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前提,经济改革是政治改革和文化改革的物质基础。文化改革是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深入持久进行的保障。,针对训练,2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解析:改革派掌握政权,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日本改革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 答案:D,对明治维新的综合考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 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2: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3: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做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明治维新领导人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1)日本能够顺利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有什么突出特点? (2)据材料2,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3)材料3说明了明治维新存在什么局限性? 解析:第(1)问前提条件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特点要从材料1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以其中的问号、省略号为节点归纳概括);第(2)问关键是挖掘四幅图片中隐含的明治维新措施的信息;第(3)问需分析材料结合教材回答。,答案:(1)前提条件: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特点: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 (2)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修铁路;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 (3)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泛滥,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点评:明治维新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题角度新颖,使我们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多注意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改革后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活发生的变化等,多加留意与明治维新相关的新材料和图片。,中日近代化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比较能力。比较主要是同类项中找出异同点。本题以中日近代化为切入口。比较时应从多角度进行比较,从原因到结果,从内涵到外延,从表象到实质。 答案:(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一、选择题 119世纪前期,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因素不包括( ) A封建社会经济衰落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西方列强的侵略,解析:根本因素应该以主观因素为着入点,A、B、C三项是日本幕府统治动摇的主观原因,D项,西方列强的侵略是客观原因,故选D。 答案:D,2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解析:此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实行富民强国的主要措施就是鼓励工商贸易。 答案:D,3.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国土地政策。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日本明治维新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废除土地私有制的只能是十月革命,因此只有B项正确。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