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355600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 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岳麓版 必修3,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三单元,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1.1.1 集合的概念,第三单元,据路透社报道,2003年,在一场为期三个月的德国电视大赛中,有关谁是德国最伟大的人物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终的投票结果是下列三位得票最多:西德战后第一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倡导宗教改革的近代新教领袖马丁路德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其中,马丁路德虽然距今最为遥远,却一直为世人所关注。,马丁路德为何到21世纪仍受到世人的瞩目? 回答以上问题和学好本课,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目标: 1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2指出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改革主张及其意义,改革的性质和意义;列举加尔文的主要改革主张、分析其改革的意义。 3比较路德和加尔文主张的异同,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本课第一目“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重点讲了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转变及其九十五条论纲对教皇权威的挑战。第二目“独树一帜的加尔文”讲加尔文的宗教理论及其特征和在实践中的巨大影响。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以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为代表的宗教改革揭露了罗马教会里滥用职权、极端迷信的行为,形成了新的宗教理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一、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以后,各国的_思想活跃。 3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_。 二、主要改革 1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主张:强调_,人只有靠_才能得救。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_色彩。,人文主义,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人文主义,(2)实践: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_,路德发表了_。 (3)性质:是反对_的_、_改革运动。 (4)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在_拉开了序幕。 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_教、_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赎罪券,九十五条论纲,天主教会,社会,思想,德国,天主,东正,2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背景:_改革运动的推动。 (2)著作:_。 (3)主张 人只有依靠_才能得救,以此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宗教观的核心:_。,路德宗教,基督教原理,信仰,先定论,(4)意义 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和封建主的特权,在_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加尔文的学说为_发财致富作辩护,在西欧_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_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欧洲宗教改革家用_宗教观挑战以_为首的宗教权威,促进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和人类不断认识自己。,宗教改革,资产阶级,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革命,人文主义,教皇,特别提示 宗教改革反对的是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宗教特权,并不反对上帝和圣经,只是追求宗教信仰的自主权,其实质是用资本主义宗教观取代封建主义宗教观。,1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都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都采取神学异端的形式。,都反对天主教神学,都否认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对教会信仰、制度、仪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 都主张信仰得救,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都创立了独立的教派。 (2)不同点 内容:马丁路德强调的是“个人对圣经的正确理解”;而加尔文强调的是圣经是“绝对真理”,是基督教义和教徒生活的准则。,结果:前者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后者建立了民主教会。 地域:前者至今在德国、西欧和美国的优势仍然很大;后者至今主要分布在瑞士、英国等地。 影响:前者引发了农民战争,使天主教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诸侯取代教皇;后者是新教中的激进派,影响遍及欧洲。,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解析】 本题通过宗教改革对教会和皇帝权力的影响,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关键要以宗教改革为界,弄清权力的变化。 由上图可以看到,宗教改革前后,教皇与皇帝的权力的大小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 【答案】 D,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教。”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解析】 从材料中可看出马丁路德希望“世俗政权”能够取代以教皇为首的教权,但他并不反对基督教,而A、C两项显然与材料无关。 【答案】 D,一、选择题 1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这说明了( ) A罗马教皇对德国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 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内容可知A项正确。,2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严厉打击,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意思相反;B项材料没有提及;材料中没有提及基督教信息,故D项错误。,3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 D 【解析】 宗教改革是要否定教会权威,主张信仰得救,主张信徒通过阅读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而得救。,4.(2015日照)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宣扬俗权之上增进民族意识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 【答案】 B,【解析】 文艺复兴强调的是人性的回归,人生的现实幸福,宗教改革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发财致富的权力,都强调了人性的解放。想一想:“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宣扬俗权之上增进民族意识”“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分别指的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其共性是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所以选B。A、C、D各项只能反映其中某一件事件。,5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 【答案】 D 【解析】 “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可以“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这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故选D项。,6.(2015长沙)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答案】 C,【解析】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路德和加尔文对科学的辱骂与破坏,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教对科学的破坏,并没有反映天主教会的主张,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可知路德和加尔文对科学的辱骂与破坏,体现反理性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对的是哥白尼的日心说,迫害的是发现血液循环的科学家,并没有反对宗教信仰自由,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选集,材料三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 (1)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3)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对路德的个人评价问题 第一种是基本肯定的观点,如于可在关于马丁路德评价的几个问题中认为路德是一位划时代的宗教改革思想家和实践家,是对德意志民族做出了贡献的早期民族主义的政治思想家和爱国者。 第二种是基本否定的观点,认为路德背叛了人民,成为诸侯的奴仆。所以对路德不应当给予过高的评价。,提示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要结合其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从总体来看,马丁路德的思想和实践在当时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打击天主教势力起了重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持第一种观点的依据是:第一,路德系统地提出了全面的宗教改革思想,将人文主义的精髓融入了宗教领域,彻底摧毁了作为封建制度理论支柱的神权主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表明了中世纪的结束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在历史上起到了进步作用。第二,路德在宗教改革过程中提出了代表资产阶级的完整的政治纲领,支持德意志的统一事业。,持第二种观点的依据是:认为路德作为社会的上层分子,与封建诸侯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维护他们的利益,他只反对外部封建势力,而不反对国内的封建土地制度和政治制度。他主张依靠国内的封建主驱逐罗马教皇的势力,而不依靠下层人民群众,这就决定了他对农民战争的敌视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