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泄漏控制与销毁处理技术.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55514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化泄漏控制与销毁处理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危化泄漏控制与销毁处理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危化泄漏控制与销毁处理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危化泄漏控制与销毁处理技术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6 页危化泄漏控制与销毁处理技术(2)泄漏物处理。现场泄漏物要及时地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2)火灾控制(1)灭火注意事项:发生化学品火灾时,不应单独灭火,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保证人员的安全。(2)灭火对策:扑救初期火灾、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火灾扑救。(3)几种特殊化学品火灾扑救注意事项:扑救液化气体类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扑救爆炸物品火灾,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另外扑救爆炸物品堆垛火灾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对于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灭火比较复杂,应针对具体物质做具体分析。扑救毒害品,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易燃固体、自燃物品一般都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但有少数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如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等是易升华的易燃固体,受热放出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在室内,易发生爆炸。在扑救过程中应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消除周围一切火源。第 3 页 共 6 页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组织应建立和保持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实施程序应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是由组织还是由外部所提供的设施。组织应确保在确立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时,对这些危险评价的结果及控制的效果进行考虑,并将此文件化并保持最新。组织所采用的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的方法应该:依据其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进行确定,以保证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确定危险级别;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危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和开展运行控制,提供适宜信息;提供必要的监测活动,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1.理解要点标准要求组织有一个或多个程序,程序的作用是便于辩识(确定)、评价危险因素,实施控制措施,特别是对重大危险因素。这一条强调的是对程序要求,不是对危险因素本身的要求。程序应能够满足确定危险因素及判断其重要程度,并在出现新问题时及时更新,等要求。对于尚未建立OHS管理体系的组织,首要的任务是进行初始评审,评审的目的是了解组织的OHS管理现状。初始评审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要求;危险因素识别和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对所有现行OHS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对以往事件、事故调查以及纠正、预防措施的评价。实施初始评审后,组织将对自己的活动、危险因素、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及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其中最重要的是危险因素,尤其是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和评价。危险因素的考虑应包括: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三种状态是: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组织生产过程许多是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运行生产的,是正常状态。生产车间的开车、停机、检修等情况下,危险因素与正常态有较大不同,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发生火灾、爆炸、洪水等情况。对可预见的紧急状态,应有相应的计划、措施,以保证其影响的最小化。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组织在对现场的、现有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时,也要看到以往遗留的危险以及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危险性。组织要尽可能全面地考虑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拓开思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使危险因素得到控制。七种危险因素类型:(1)机械能;(2)电能;(3)热能;(4)化学能;(5)放射能;(6)生物因素;(7)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危险控制措施包括:消除、限值、处理、转移等。组织的OHS方针、目标和指标应建立在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相关的重大危险影响的基础之上,危险因素的辩识、评价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该过程也包括明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组织自身业务发展、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及相关方要求等方面的影响,为此,OHSMS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组织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常用的危险辩识、评价方法有:(1)安全检查表;(2)预先危险分析(PHA);(3)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4)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5)事件树分析(ETA);(6)故障树分析(FTA);(7)危险指数方法;(8)风险概率评价法(PRA)等。2.审核要点1)组织的活动中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什么,是否已列出重大危险清单。2)组织识别危险因素的程序是否正确,能否满足和适应现场的生产需要。3)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是否产生某些重大风险,有无进行风险分级。4)组织是否具备新项目OHS预评价的程序。5)组织的现场是否有特殊的OHS要求。6)组织危险因素识别程序是否考虑了供应商和合同方的影响。7)对活动、产品或服务的任何可能的更改或补充,将如何改变危险因素和与之相关的影响。8)是否根据危险评价结果,制订了具体的危险控制措施计划。9)如何考虑其影响、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次的情况来评价什么是重大事故因素。10)如何监测危险辩识、评价、控制,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第 5 页 共 6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