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设备打开管理程序.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325051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线、设备打开管理程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管线、设备打开管理程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管线、设备打开管理程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管线、设备打开管理程序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0 页管线、设备打开管理程序为规范管线、设备打开管理,控制风险,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1.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安徽xx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以及为其服务的承包商。1.3应用领域本程序应用于可能存在危险物料的封闭管线、设备的打开作业。2参考资料作业许可管理程序工作安全分析管理程序3术语和定义3.1管线、设备打开为完成某项作业任务所进行的改变封闭管线、设备及附件的完整性。管线、设备打开主要有下列方式(包括但不限于)3.1.1打开法兰;3.1.2从法兰上去掉一个或多个螺栓;3.1.3打开阀盖或拆除阀门;3.1.4调换8字盲板;3.1.5打开管线、设备连接件;3.1.6拆装盲板、盲法兰、堵头和管帽;3.1.7解开仪表、润滑、控制系统管线,如引压管、润滑油管等;3.1.8用机械方法或其他方法穿透管线、设备;3.1.9开启检查孔;3.1.10互连管线的的拆除;3.1.11微小调整(如更换阀门填料);3.1.12其他。3.2双重隔离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为双重隔离:l隔断阀关闭并加盲板或盲法兰。l双阀一导淋:双隔断阀关闭、双阀之间的导淋常开;3.3危险物料能够产生或带来危害的物质。如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易爆性、高温、低温、高压等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介质以及氧化物、窒息物等。4职责本着“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各部门职责如下:4.1健康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程序。4.2直线组织负责本程序的培训及组织落实。5管理要求5.1基本要求5.1.1管线、设备打开实行作业许可。5.1.2管线、设备打开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采取安全措施。5.1.3涉及高处作业、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等的作业,必须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5.2管线、设备打开许可证申请5.2.1管线、设备打开作业前,施工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必须办理作业许可证和管线、设备打开许可证。5.2.2管线、设备打开许可证的式样参见附录A5.2.3许可证应附资料l风险评估内容、结果l作业方案l现场作业人员资质及能力情况(相关安全培训或会议记录)l其他相关资料。5.2.4属地单位接到申请后对许可证书面审查,组织作业方案进行评审,确保全部风险能够消除或得到控制。必要时向主管部门寻求技术支持。5.3作业方案作业单位根据工作内容编制作业方案。作业方案包括但不限于5.3.1描述识别出的风险内容及评估结果。风险评估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l管线、设备中残留的物料及危害。例如在管壁吸附的残留物形成滞留性挥发,可能产生可燃或有毒物质,在管线打开后,未恢复之前,应保持与大气相通,防止形成负压或爆炸环境,如有这种可能应制定周密的预防计划。l作业过程中潜在危险分析和控制措施。例如在管线、设备打开前应从最坏情形的角度考虑管线、设备内可能意外泄漏物质的毒性、体积、温度及压力等。l作业人员的工作习惯、经验及能力。l受影响的区域,管线、设备打开的具体位置。5.3.2描述管线、设备打开影响的区域。5.3.3具体描述排空、置换、清洗计划以及隔离方式、关闭的阀门、排空点和上锁点等,提供示意图;5.3.4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要求、液、气泄漏的控制设备、工具的要求等;5.3.5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必要时的应急预案(包括对进入管线、设备打开可能影响区域的人的控制);5.4清理5.4.1施工作业前,属地单位根据作业方案要求,对需要清理的管线、设备中的危险物料进行处理,可采用排空、冲洗、吹扫、置换等方法,确保管线、设备内危险物料的风险已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5.4.2清理完毕后,由属地单位清理人员关闭相应阀门,并执行上锁挂签管理程序。5.4.3若管线、设备清理不符合作业要求,应由属地单位重新清理,直到满足要求为止。5.5隔离隔离应满足以下要求:5.5.1隔离执行上锁挂签管理程序。5.5.2对危险物料的隔离需采用双重隔离。隔离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隔离物料的危险性、管线、设备系统的结构、管线、设备打开的频率、因隔离(如吹扫、清洗等)可能产生泄漏的风险等。5.5.3双阀隔离系统内的阀门必须保持开启,防止在管线、设备内留存危害物料;5.5.4对于物料同时存在多种危害的(蒸汽、电伴热、冰、酸)管线、设备,在隔离时应考虑隔离的次序和步骤。5.5.5所有盲板、盲法兰应挂牌,属地单位提供标注阀门、盲板、盲法兰位置和状态的图表,以便于识别阀门、盲板状态(可采用上锁点清单、盲板图、现场示意图、工艺流程和仪表控制图等形式);5.6管线、设备打开许可证批准5.6.1审批单位组织作业单位和相关人员现场确认,确认符合要求后批准管线、设备打开许可证。若审查未通过,重新申请作业许可证时应附有查出问题的解决方案。5.6.2现场确认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l现场作业人员资质及能力情况l有关阀门、管线、设备开关状态;l与作业有关的设备、工具、材料已落实l系统隔离、置换、吹扫、检测合格l个人防护用品已落实l安全消防设施、应急措施其他安全措施已落实l沟通及交底已落实5.7管线、设备打开作业管线、设备打开前并不能完全确认已无危险,所有的管线、设备打开都被视为具有潜在的液体、固体或气体等危险物料意外释放的可能;危害识别和合适的清洁工作是保护作业人员安全基本控制手段,个人防护只是作为第二手段;5.7.1管线、设备打开作业过程中如发现现场工作条件与作业方案不一致,应停止作业并重新进行分析,完善作业方案,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5.7.2有些残留物质会因冷凝固化而膨胀,因此应在管线、设备打开后及时清理残留物。5.7.3管线、设备打开作业应从设备或管线最小部分着手,以便有效控制意外状况5.7.4在受管线、设备打开作业影响的区域设置区域隔离或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5.7.5对含有剧毒物料的管线、设备打开作业,所有进入到受影响区域内的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5.7.6对含有剧毒物料的管线、设备打开作业,受影响区域外(位于区域隔离或警戒线之外但能够看见工作区域)的人员,可不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但必须确保能及时获取个人防护装备。5.7.7人员应避免站在打开时管内物质可能喷出的位置5.7.8禁止在管线、设备打开时同时拆除所有螺栓,以便在有意外泄漏时可以立即重新锁紧。必要时准备防护罩防止喷溅。5.7.9松螺栓时应由远到近,如果设备内部有意外的蓄压则可从远离人员的开口处喷出,而不致直接伤及工作人员。5.7.10当螺栓全部拆除前,应先松动法兰。5.7.11当法兰上的螺栓已严重腐蚀时,在打开前必须先将腐蚀螺栓换掉,更换螺栓时,应视同管线、设备打开。5.7.12打开管接头时,应先松脱一半,然后从避免喷及人员方向分离以确认管内无残留物。5.7.13对于丝扣连接的管线、设备,打开时先松开12丝,确认无残余压力和残液泄漏后,再小心分离。5.7.14拆除阀体固定螺栓前,管线必须排空而且阀门要处在开位。5.7.15球阀或柱塞阀可能会在阀体轴心积存压力及残液,而且与阀体开关位置或临近管线压力无关,不能依靠管线上的压力表来判断其是否有压力。在拆除球阀或柱塞阀前,转至开的位置,而且在排空后要开关几次,以确保阀内残压及残液已完全排空。5.8管线、设备打开许可期限5.8.1有效期限不超过一个班次;作业超过一个班时间时,可申请延期。但总期限不应超过作业许可证的期限。5.8.2延期后当班班组应在交接班记录中予以明确,确保班组间的充分沟通。5.9管线、设备打开许可证的取消当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属地单位和作业单位双方有责任立即终止作业并告知批准人,取消作业许可证。若要继续作业应重新办理许可证:5.9.1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5.9.2作业许可证规定的作业内容发生改变;5.9.3现场作业与作业方案发生重大偏离;5.9.4发现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违章行为;5.9.5现场作业人员发现重大安全隐患;5.9.6事故状态下。5.10管线、设备打开许可证的关闭所有作业全部完成后,作业单位进行系统恢复。属地单位与作业单位应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5.10.1相关作业已全部完成;5.10.2管线、设备满足操作条件;5.10.3环境符合要求;5.10.4作业区域内残留化学品被清理干净;5.10.5区域隔离或警戒线已移开。5.10.6经确认管线、设备打开完成后,由作业申请人和批准人签字后进行关闭。6管理系统6.1复核与更新本程序应定期评审修订,最低频次自上一次发布之日起不超过3年。6.2培训和沟通本程序由直线组织负责组织培训和沟通。相关管理、维护和操作人员都应接受培训。6.3解释本程序由健康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 9 页 共 10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