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23919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排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排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排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排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水泵安置或运行过程中,潜水泵应完全浸入水中。2.发现水泵运转不正常,应立即停泵,并通知值班电工及时处理。3.水泵安装时,应垂直安置在支架上,不得陷入泥中。4.应定期检查、更换水泵的密封件,确保轴承长期在润滑良好的状态下工作。5.水泵在潜水之前必须进行试运转,运转不得超过30秒钟。6.不准擅自调整水泵配电保护装置。7.水泵开、停不应过于频繁。8.水泵放入或吊出水面,必须用适当的钢丝绳(或铁丝)吊在水泵耳环上,不得乱拉电缆线。9.注意随时清理水泵进出水孔。10.搬运安装水泵,防止碰撞。11.水窖水沟应设明显的警示标志,必要时加设围栏。(二)工种操作规程1.交接班时,应现场交清水泵数量,上水泵台数、运转情况和其它有关事宜。2.本班应处理的事项不得交于下一班。3.当班人员勤巡视所负责范围内的水泵运行状况,不得出现水泵拉风、脱水,水窖满溢现象。4.当班人员勤巡视所辖范围内的水泵电缆情况,不得出现地面电缆浸水或碾压现象。5.夜班人员应按指定路线持有良好的照明工具巡视,防止落坡及滑入水窖。6.禁止潮手赤足操作闸刀,按揿钮,接电缆、拉电缆必须戴绝缘手套。7.水泵发生事故必须先切断电源,然后请电工检查。8.随时清理水沟,保持水沟畅通。9.搬迁清理水窖,必须切断电源进行。第 3 页 共 9 页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安全要求一、排水的安全要求1施工前应作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并注意与原排水系统相适应。临时性排水设施应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山区施工应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排水系统和山地植被,如需改变原排水系统时,应取得有关单位同意。2临时排水不得破坏附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方的边坡,并注意不要损害农田、道路。注:临时截水沟至挖方边坡上缘的距离,应根据土质确定,一般不小于3m。临时排水沟之填方坡脚应有适当距离,沟内最高水位应低于坡脚至少0.3m。3在山坡地区施工,应尽量按设计要求先做好永久性截水沟,或设置临时截水沟,阻止山坡水流人施工场地。沟底应防止渗漏。在平坦地区施工,可采用挖临时排水沟或筑土堤等措施,阻止场外水流入施工场地。4临时排水沟和截水沟的纵向坡度、横断面、边坡坡度和出水口应符合下列要求:纵向坡度应根据地形确定,一般不应小于3,平坦地区不应小于2,沼泽地区可减至1;横断面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按照施工期间最大流量确定。边坡坡度应根据土质和沟的深度确定,一般为1:0.71:1.5,岩石边坡可适当放陡;出水口应设置在远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低洼地点,并应保证排水畅通。排水暗沟的出水口处应防止冻结。5临时排水沟内水的流速不宜大于表21的要求。必要时,在下列地段或部位应对沟底和边坡采取临时加固措施。(1)土质松软地段;(2)流速较快,可能遭受冲刷地段;(3)跌水处;(4)地面水汇集流入沟内的部位;(5)出水口处。6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如山坡陡峻、地下有溶洞、边坡上有滞水层或坡脚处地下水位较高等),有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根据设计单位确定的方案进行排水。二、降低地下水位的安全要求1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和其他挖方时,应根据施工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开挖范围和深度,以及防坍防陷防流砂的要求,分别选用集水坑降水、井点降水或两者结合降水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期间应保证地下水位经常低于开挖底面0.5m以上。临时排水沟内水的允许流速表表2-1项次土的类别和加固方法允许流速(ms)12345678土的类别淤泥细砂、中砂、轻亚粘土租砂、亚粘土、粘土软砾岩、泥灰岩、页岩石灰岩、中实的和密实的砂岩加固方法干砌卵石或块石浆砌卵石或块石素混凝土O35050611545723344注;表内允许流速为水深1m的流速水深为0.4m时,应乘以系数0.7,水深为2m时,应乘以系数1.04。2基坑顶四周地面应设置截水沟。坑壁(边坡)处如有阴沟或局部渗漏水时,应设法堵截或引出坡外,防止边坡受冲刷而坍塌。3采用集水坑降水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应能保持开挖边坡的稳定;(2)集水坑和集水沟一般应设在基础范围以外,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大型基坑可在中间加设小支沟与边沟连通;(3)集水坑应比集水沟、基坑底面深一些,以利于集排水;(4)集水坑深度以便于水泵抽水为宜,坑壁可用竹筐、钢筋网外加碎石过滤层等方法加以围护,防止堵塞抽水泵;(5)排泄从集水坑抽出的泥水时,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6)边坡坡面上如有局部渗出地下水时,应在渗水处设置过滤层,防止土粒流失,并应设置排水沟,将水引出坡面;(7)土层中如有局部流砂现象,应采取防止措施。4采用井点降水时,应根据含水层土的类别及其渗透系数、要求降水深度、工程特点、施工设备条件和施工期限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适当的井点装置。注:当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小于5m昼夜,且不是碎石类土时,宜选用轻型井点和喷射井点(如渗透系数小于0.1m昼夜时,宜增加电渗装置),当含水层渗透系数20m昼夜时,宜选用管井井点装置,当含水层渗透系数为520m昼夜时,上述井点装置均可选用。5井点降水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基坑(槽)或管沟的平、剖面图和降水深度要求;(2)井点的平面布置、井的结构(包括孔径、井深、过滤器类型及其安设位置等)和地面排水管路(或沟渠)布置图;(3)井点降水干扰计算书;(4)井点降水的施工要求;(5)水泵的型号、数量及备用的井点、水泵和,电源等。注:降水设计所采用的含水层渗透系数必须可靠。重大工程的井点降水应作现场抽水试验确定6降水前,应考虑在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可能产生附加沉降、位移或供水井水位下降,以及在岩溶土洞发育地区可能引起的地面塌陷,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在降水期间,应定期进行沉降和水位观测并作出记录。7在第一个管井井点或第一组轻型井点安装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抽水试验,如不符合要求时,应根据试验结果对设计参数作适当调整。8采用真空泵抽水时,管路系统应严密,确保无漏水或漏气现象,经试运转后,方可正式使用。9降水期间,应经常观测并记录水位,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0井点降水工作结束后所留的井孔,必须用砂砾或粘土填实。如井孔位于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以下,且设计对地基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回填。11在地下水位高而采用板桩作支护结构的基坑内抽水时,应注意因板桩的变形、接缝不密或桩端处透水等原因而渗水量大的可能情况,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堵截板桩的渗漏水,防止因抽水过多使板桩外的土随水流入板桩内,从而淘空板桩外原有建(构)筑物的地基,危及建(构)筑物的安全。12开挖采用平面封闭式地下连续墙作支护结构的基坑或深基坑之前,应尽量将连续墙范围内的地下水排除,以利于挖土。发现地下连续墙有夹泥缝或孔洞漏水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堵截补漏,以防止墙外泥(砂)水涌入墙内、危及墙外原有建(构)筑物的基础。第 8 页 共 9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