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孔钻安全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17985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孔钻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潜孔钻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潜孔钻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潜孔钻安全操作规程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2 页潜孔钻安全操作规程一、基本规定1、运转人员须经技术训练,了解潜孔钻的结构原理和工作性能,熟知潜孔钻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并经考试合格,方可单独操作。2、运转人员应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女同志应将发辫塞入帽内。3、放炮时应将设备撤退到安全距离以外,并加以掩盖保护;放炮后应进行全面检查。4、遇到六级以上大风和冰冻时,不准上滑架。如确实需要,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乘坐回转机构上、下滑架。5、如较长时间停机,应将冲击器提出孔外,以免孔口塌方阻卡钻具。6、孔口有人工作时,禁止向冲击器送风。拆装钻头时,应关闭回转、提升机构,以防伤人。7、潜孔钻传动部位的清扫、注油、修理等工作,必须在停机状态下进行。8、应经常检查风管接头是否固紧,以防脱节伤人。供风系统的检修工作必须在停风后进行。9、起落滑架时,不许在滑架下停留、通行。10、不得将电缆泡在水中或搁置在金属物上,车辆越过电缆,应用木板隔离保护,防止电缆受损漏电。收放或移动电缆,应戴绝缘手套。11、潜孔钻进行钻孔作业时,停机面应平坦,当在倾斜地面上工作时,履带板下方应用楔形块塞紧。禁止在斜坡上进行横向作业。12、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如照明故障,应立即停机,并切断工作电源,待修复后方可继续工作。二、开机前的准备1、对潜孔钻各部位进行全面检查(1)滑架各部焊缝无开裂,各连接螺丝无松动现象,拉紧装置的各拉杆连接可靠。(2)回转机构的滑道间隙适中,滑板螺丝无松动,齿轮传动灵活,钻杆接头、轴承压盖和空心主轴的连接牢固可靠。(3)提升推进机构钢丝绳缠绕平整不紊,松紧适当,制动器工作可靠。(4)行走机构的传动皮带、链条、履带板松紧适宜,离合器操作灵活,滑架起落机构的传动齿轮处在脱开位置。(5)钻杆接头无开焊、滑扣现象。冲击器、钎头完好。合金柱(片)无脱焊、碎裂、掉粒等现象。钻杆、冲击器、钻头连接可靠。(6)各操作机构处在停止位置,仪表指针处在零位。(7)电缆及其它电气元件绝缘可靠。2、对各润滑部位加注足够的润滑油、脂。3、接通电源、电压变动范围应不超过额定值的5104、接好风管,风压应达到56公斤厘米2。管路无泄漏现象。5、在进行湿式作业时,同时接好水管,其压力应等于或大于风压。管路无渗漏现象。6、安全用具、工具、易损部件和辅助材料准备齐全。7、按孔位设计要求,使滑架方位角度正确,机身平稳,可靠。三、凿岩操作1、对位(1)孔位偏差一般不得超过02米,如遇特殊情况,最大不得超过04米。孔间和排距、方位角度尽量一致。(2)切断行走电机电源。(3)接通工作系统电源。(4)将电器操作台主令开关扳到手动位置。(5)钻具稍稍提起,取出钎托上的卡扳子。(6)缓慢放下钻具,至钎头距地面约30毫米时停止,(7)安装好捕尘罩。2、开孔、钻进(1)开动抽风机。(2)开动回转机构。(3)将冲击器操纵阀扳到半开位置。(4)接通提升推进机构下降按钮,下放钻具。当钎头触及岩石时,冲击器便开始工作,进行开孔。如发生卡钻或偏斜,应即提起钻具;重复上述程序,直至冲击器开始正常钻进为止。(5)根据岩石的情况,将冲击器操纵阀全部打开或扳到合适开度的位置。(6)停止下放钻具,将主令开关扳到自动位置,推压操纵阀手把扳到调压位置,进行调压凿岩。(7)如遇岩石松软或较为破碎时,应向孔内装入黄泥进行护壁。3、正常钻进时的注意事项(1)各电动机应无异响,温升正常。(2)中齿轮啮合正常,运行时无杂音。(3)根据孔底岩石情况和电流表读数,随时调节钻具轴压,避免回转机过载。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应立即提出钻具,检查处理正常后,方可继续作业。(4)滑架摆动严重时,应减少轴压。(5)当气压低于4公斤厘米2时应停止钻孔。(6)提升推进机构的钢丝绳应排列整齐,无桥压现象,绳头牢固。要随时注意调整钢丝绳的松紧程度。(7)发生卡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不得强行提升钻杆。如遇较厚夹层或孔内出水时,要先提钻、后停风,以免堵塞冲击器。(8)遇风压突然降低,冲击器不响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9)推压气缸架的限位开关应经常保持灵活有效,以免发生过载或拉断钢丝绳等事故。(10)要及时排碴。遇松软或破碎岩层时,尤应增加提钻和排碴次数。4、接副钻杆(1)当主钻杆进入孔内,回转机构到达滑架下端终点时,应停止钻进。(2)反复提升钻具(约1米左右),吹净孔底岩粉后,停止供风,再停抽风机。(3)下降钻具,使主钻杆上部扳子口位于钎托上方约3040毫米的地方,义扳子插入。(4)点动回转机构的反转起动按钮,使回转机构反转90度,主钻杆与回转机构脱开,被架在钎托上。(5)提升回转机构,使钻杆接头稍高于副钻杆的上端。(6)将送杆器操纵手柄转至“”位(即工作位置),注意副钻杆送至滑架中心。(7)缓慢下降回转机构,使钻杆接头插入副钻杆插座,正转回转机构,使副钻杆与回转机构完全接合。(8)扳起托杆器,托住副钻杆,稍提回转机构,将副钻杆插头从下送杆器托环中提出,再将送杆器的操纵手柄转至“”位,使逆止器退出。(9)将送杆器操纵手柄至“”位,使上、下送杆器退出,然后再将手柄扳至“0”位。(10)下降副钻杆,使副钻杆插头插入主钻杆插座,正转回转机构,使主、副钻杆完全接合。(11)稍提钻具,取下扳子,放下托杆器,清理捕尘罩。(12)开动抽风机及回转机构,半开冲击器操纵阀。(13)调节轴压,继续正常工作。5、卸副钻杆(1)当孔深达到设计要求后,将钻具提升1米左右,吹净孔底岩粉后,停止供风。(2)下放钻具,检查孔底岩粉积存情况,其允许积存高度,不得超过300毫米。(3)提升并回转钻具,当主钻杆上部扳子口稍过钎托时,停止提升推进机构、回转机构和抽风机。(4)主钻杆上部扳子口和副钻杆下部扳子口各插入一把扳子,用人工将主钻杆正转90度(同时固持副钻杆),使主、副钻杆脱离(此时应注意回转机构与副钻杆不得脱开,以免造成倒杆事故),主钻杆落下,架在钎托上。(5)扳起托杆器,托住副钻杆,将副钻杆提至稍高于送杆器托环的位置。(6)将送杆器操纵手柄至“”位,使送杆器送滑架中心。(7)下降副钻杆,使插头插入送杆器托环,检查逆止器是否落入逆止销孔。(8)反转回转机构90度,使副钻杆与回转机构脱开。(9)将送杆器的操纵手柄扳到“”位,退出副钻杆。再把手柄扳至“0”位。(10)下降回转机构,与主钻杆接合,稍稍提升,取下扳子,将钻具提出孔口至停放位置。6、停机(1)将主令开关扳到手动位置,提升钻具。(2)当冲击器提升到距孔口1米左右时,停止供风,以防吹塌孔口。(3)停回转机构、停通风机。(4)切断电源。关闭风、水管路。四、行走1、行走前的准备(1)行走机构各部传动机构及制动器灵活可靠,履带板、履带销连接完好。(2)查看线路,排除故障,路面宽度不应小于35米,弯道半径不应小于4米。最大爬行坡度不得超过20度。(3)行走距离超过300米或横跨道路上空的障碍物有碍通行时,应放平滑架。穿过带电线路时,钻机各部与导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下表规定。线路电压(千伏)1以下31035以上安全距离(米)1524(4)检查起落滑架滑动齿轮的坚固情况。滑动齿轮不得与蜗轮减速机啮合。(5)在未放平滑架而作较长距离行走时,应拆掉风管、水管。钻头球面离地应不小于300毫米,冲击器应用卡瓦固持。(6)行走时要有专人指挥,做好上、下联络,车后人员应拉好电缆和风、水管路。2、行走操作(1)合上行走电源开关,接通行走按钮,起动行走电机。(2)拉紧行走操纵手柄,离合器接合,开始行走。(3)转向应缓慢进行,不可过急。向左转推回左操纵手柄,向右转推回右操纵手柄。(4)在松软路面作大角度转向时,应铺垫木板,以免陷车或脱轨;转向困难时,不可强行硬扭。(5)行走改变方向时(由前进改为后退)必须先按停车按钮,待电机完全停止后,再进行反向起动。(6)到达预定地点后,如较长时停放,应切断行走电源。五、滑架起落1、滑架起升(1)站稳车体,使尾部稍高。(2)检查各部传动、钢丝绳缠绕及绳卡的坚固情况。(3)检查主、副钻杆及冲击器是否固牢。(4)接通滑架起落机构动力,固紧滑动齿轮。(5)接通行走电机正转按钮,起动滑架起落机构,待滑架升至适当位置时,按停止按钮,使滑架暂停起升,接好拉杆和联接螺栓。(6)再次起动(正转)滑架起落机构,待滑架升至所需角度时,停机,穿销,固定拉杆。(7)脱开滑架起落机构动力,固紧滑动齿轮。(8)装接钻具和其它附件。2、滑架降落(1)站稳车体,使前部适当仰起。(2)检查传动部位,钢丝绳缠绕及绳卡坚固情况。(3)将主钻杆落在钎托上,用卡瓦固持冲击器,检查副钻杆在送杆上是否牢靠,必要时可用绳索拴住。(4)接通滑架起落机构动力,固紧滑动齿轮。(5)卸下滑架下部拉杆销轴和联接螺栓。(6)接通行走电机反转按钮,滑架起落机构反向转动,滑架慢慢降落,当滑架下降到40度时停机。此时,靠滑架的惯性自重自行下落(或点动按钮),待滑架到达适当位置后,拆掉上部拉杆销轴,卸下拉杆,再次反转滑架起落机构,直至滑架平稳放妥为止。(7)脱开滑架起落机构动力,固紧滑动齿轮。六、日常保养1、按润滑周期表规定,及时对各部位加注润滑油、脂。更换或处理损坏的油嘴和堵塞的油孔。2、检查并紧固绳卡,钢丝绳每节距内断丝超过7时应更换。3、检查并紧固各部联接螺栓。4、发现漏风、漏水应及时更换密封圈或紧固管路接头。5、检查或调整行走电机传动皮带和行走链条的松紧程度。6、检查或调整履带松紧度,其松紧度在两托轮之间应下垂毫米。7、检查回转机构上下滑动是否灵活,滑板间隙应保持在410毫米。8、检查或调整卷扬机构的抱闸间隙,动作应灵活可靠。9、检查或调整行走离合器的间隙,应达到操作轻松,动作灵活、有效。10、检查各仪表指针在停止状态时是否处在“0”位。11、及时处理绝缘破损的电缆。12、更换磨损过度的钻杆和钻进不力的冲击器、钻头。13、清扫岩粉,保持全机整洁。七、交接班规则1、交接班必须在机上或机械工作地点进行。2、交班人员要切实做好机械的例保工作,认真填写机械运行记录。未经交班,不得离开工作岗位。3、接班人员应提前十五分钟到达地点,作好接班准备。4、交接双方要认真做到“五交”“三查”;交生产任务、施工条件及质量要求,交机械运行及保养情况,交随机工具及油料、配件消耗情况,交事故隐患及故障处理情况,交安全情况及注意事项;查机械运行记录是否准确完善,查随机工具是否齐全。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协商处理,重大问题应向有关部门报告。5、交班人员不得隐瞒事故,由于交待不清而发生问题由产班人员负责。6、由于检查不周,敷衍了事而发生问题,由接班人员负责。7、机械发生故障,应由当班人员处理完毕。若处理时间过长,在取得有关领导同意,并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开始接替以后,方可下班。8、交接双方要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并共同签字。第 11 页 共 12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