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科 辛咏梅,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新发传染病 传染病预检分诊,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并正在逐步完善中。 医疗机构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培训是为了让基层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了解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知晓查阅方式方法,并严格对照执行。,1、法 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执业医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行政法规,2003年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6年 艾滋病防治条例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 护士条例,3、部门规章,2002年 消毒管理办法 2003年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004年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 2005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2006年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12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4、卫生部发布技术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空气净化管理规范,5、卫生部发文的规范,2001年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003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2003年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2004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4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5、卫生部发文的规范,2004年 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2005年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5年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2008年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2009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2009年消毒供应室“两规一标”等 2013年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管理医疗废物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颁布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环保部颁布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生部和环保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共七章39条 第二章 组织管理 :5-10条 要求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具体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组成以及职责 重点在第八条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专(兼)职人员的工作职责是: 12点,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三章 预防与控制:11-22条 要求按照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涉及消毒管理、隔离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的暴发 等方面。 第四章 人员培训 :23-27条 第五章 监督管理 :28-31条 第六章 罚 则 :重点在33条,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一、组织管理 (一)健全管理体系,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配备院感专(兼)职人员,承担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经过院感管理知识岗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二)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手卫生、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源性感染监测、医源性感染暴发报告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 (三)院感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全体职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二、基础措施 (一)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 (二)环境与物体表面清洁再消毒原则。 (三)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消毒灭菌原则 (四)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原则 (五)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分区放置。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三、重点部门 :六个部门 四、重点环节: 五个方面,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态势,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医药研究所发表了新发传染病:细菌对美国公民健康的威胁,首次提出新发传染病的概念。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新的、刚出现的或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 年中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性。,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及种类,新发传染病所涉及的病原体种类繁杂。有30种疾病的病原体是病毒。其余为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其中相当部分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来源与动物有关。 依新发传染病的发现过程,分为三类 第一类:疾病或综合征早已在人间存在并被人们所认知, 但并未被人们认识为是一种传染病,只是近20年来发现这些疾病的病原体才确认为是传染病,如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消化性溃疡。 第二类:某些疾病或综合征在人间也可能早已存在, 但并未被人们所认识, 近20年来才被发现和鉴定,如军团病、莱姆病、丙型肝炎及戊型肝炎等; 第三类:某些传染病过去可能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如AIDS、SARS 等。,新发传染病的态势及威胁,自从1972年以来新确认的有48种。在我国陆续发现的有十余种。 新发传染病的危害之重,令世人震惊。如艾滋病被列为“世纪瘟疫”;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以其极强的传染性、极高的病死率而被称为“死亡天使”;莱姆病已遍及5大洲70多个国家,在美国其危害仅次于艾滋病;其它如军团菌病、禽流感等都曾在一些国家发生较大规模的暴发或流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我国也是受新发传染病影响较重的国家之一, 2003年的非典疫情,仅我国内地就报告病例5327例,其中病死349例,国家统计局测算的经济损失高达933亿。 我国内地已经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 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态势及威胁,新发传染病已成为全球现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整个人类构成严重威胁。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 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 医院感染防控面临巨大的挑战! 医护人员缺乏应有的培训,对新发传染病认识不足; 医护人员防护意识的缺乏,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 医疗机构的设施不能满足防治传染病的需要; 疫情信息不通畅。,中国传染病态势,中国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严峻, 表现为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重燃、新传染病不断流入及已存在流行的新传染病未被认知等。 目前流行于中国的新发传染病包括: 艾滋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新型肝炎、肺炎衣原体感染、猫抓病、禽流感、SARS、甲型H1N1流感等。 国外有报道, 在中国还没有发现的新发传染病有人类克雅病、埃博拉出血热、立克病毒脑炎、拉沙热、裂谷热、埃立克体感染等。,SARS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疫情于2002年12月在中国广东始发,2003年在全球范围内爆发。随后迅速蔓延至新加坡、美国等32个国家,到2003年7月SARS疫情得到控制时,共造成全8437(5327)人感染、813 (349)人死亡。 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10天 发热、肌肉酸痛、乏力、关节酸痛、头痛干咳、 腹泻 痰血、肺部湿罗音是重症的标志 易发生多器官损害,尤其是心脏、肝脏,有影响的传染病-SARS,SARS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极少数患者在刚出现症状时即具有传染性。一般情况下传染性随病程而逐渐增强,在发病的第2周最具传播力。通常认为症状明显的患者传染性较强,特别是持续高热、频繁咳嗽、出现ARDS时传染性较强。退热后传染性迅速下降。 传播途径 近距离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有影响的传染病- 中东呼吸综合征,2012年9月首次报告了2例临床表现类似于SARS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此后中东、欧洲相继报告了多例该病病例。 2013年5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 部分国家出现聚集性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根据目前已知的病毒学、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已具备有限的人传人能力,但尚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具有持续传播的能力。,有影响的传染病- 中东呼吸综合征,潜伏期:据WHO报道,该病的潜伏期为7-14天。 临床表现: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伴有畏寒、寒战,咳嗽、胸痛、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在肺炎基础上,临床病变进展迅速,很快发展为呼吸衰竭、ARDS或MODS。个别病例(如免疫缺陷病例)可能有腹泻等非典型临床表现。 加强ARDS、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提高警惕性。在诊治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肺炎是,应该仔细询问旅行史、接触史(包括家人的)流行病学资料,协助诊断。,有影响的传染病- 人感染H7N9禽流感,虽然埃博拉出血热在西非肆虐,令各国紧张,但相比还未到来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更值得重视。 自2013年2月以来,中国大陆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等12省先后发生,截止今年10月19月,确诊455例,死亡176例(38.6%)。 随着冬季来临,呼吸道疾病发病进入高发季节, H7N9感染风险成倍增加。到10月,5天新增6例确诊病例。 均为散发病例,目前尚未发现病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 WHO报道:只检测到1各可能人传人的病例,属“有限的人际传播风险仍有可能发生,尚无大规模人传人的风险”,有影响的传染病-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 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但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 传播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 高危人群: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ARDS、感染性休克,MDRS等。,有影响的传染病- 埃博拉出血热,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此次疫情是自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大规模病毒疫情,最初始于几内亚,随后蔓延至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及尼日利亚, 为1976年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最严重的疫情,截止至2014年10月29日,已感染13703人,死亡4922人。 其中570为医务人员感染,死亡324人。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 易感人群:人类对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有影响的传染病- 埃博拉出血热,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8-10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伴乏力、头痛、肌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病程第3-4天后可进入极期,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预检分诊,概念:预检分诊是指根据病人的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 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所属专科, 进行初步的判断, 安排救治程度及分配专科就诊。,传染病预检分诊,2005年2月28日, 卫生部第41号令发布了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院内感染, 防止疫情扩散。 预检、分诊是两个独立而又相关联概念。 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定, 医院内一般情况下传染病预检、分诊和特定时期特定传染病防控期间预检分诊并不一样。,传染病预检分诊,在非特定时期,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 应当将病人分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 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医院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医院应当在接到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 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 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 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传染病预检分诊处设置基本要求,标识明确, 通风良好, 相对独立。 设置在门诊或急诊接诊最前沿的位置, 能够引导病人首先到预检点就诊, 并能第一时间在预检点接受预检服务。 能及时有效地分流病人, 避免就诊人员聚集。 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人员配置到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最好有体温检测仪器自动检测每个进入门诊的人员。,传染病预检分诊内容,测量体温 通过有关仪器或体温计测量就诊者的体温。体温高于37.5的病人简单询诊后送到发热门诊进一步诊断。 询诊 凡发热病人就诊首先询问有无与流感病人接触史;有无死禽、病禽接触史;有无疫区病人及疑似病人接触史。对前来就诊的腹泻病人, 首先询问有无到过疫区史及群体就餐史, 并立即将病人带至肠道门诊进行就诊。,三级预检分诊模式,在门诊大厅人口处、急诊人口处设专人进行预检、分诊; 内科、儿科皮肤科设二级预检分诊处; 所有诊室,医生进行三级预检、分诊。 、,五级预检分诊模式,1 级: 各挂号窗口处, 工作人员对每例来挂号者, 询问就诊科室的同时问询有无发热、感冒、皮疹等症状, 如有任何其中一项, 则在挂号本右上角盖上印章, 同时签名, 视为怀疑传染病患者,并随即电话通知2级预检分诊处人员来引领该患者。 2 级: 在门诊大厅最醒目的门口, 设传染病总预检分诊处。 3 级: 各诊室入口处, 如综合内科、儿科、急诊科就诊入口处等再设传染病预检分诊台。 4 级: 门诊各专业诊室的医师,对接诊的所有患者通过流行病学史、问诊等首先排除某种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后, 再进行其他诊疗程序 。 5 级: 感染性疾病科门诊, 对各预检分诊患者来进行诊治。,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用房设置不规范。由于医疗用房相对紧张,且前期规划设置不尽合理,导致后期改造的传染病分诊点往往达不到规范要求。分诊点与观察室混用、内部设置未达标、流程不合理等现象存在。 人员兼职现象严重,职责不清,业务能力欠缺。医护人员一般都身兼数职,虽然解决了人员短缺的压力,但是由于承担的职责太多,导致顾此失彼。而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该岗位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日常管理缺位。制度执行不力、记录不全、消毒药品不及时补缺等情况多见 思想上重视不够。存在应付检查的思想,忽视制度的重要性。 资金困难。导致规范地实施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需要配备医疗用房、设备、器械、必要的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等匮缺。,随着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发现, 传染病预检分诊病种范围的扩展, 各医疗单位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医院内建立常态化传染病预检分诊势在必行。 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对来院就诊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得到了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预检分诊的非常重要!,谢谢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