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15977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2 页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通过总结吸取近些年来全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亡人火灾事故的深刻教训,对消防救援设施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消防救援设施是火灾情况下,保障消防人员通过利用、使用这些设施,更加便捷、高效地实施灭火和救援的重要途径和显要工具。xx年新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消防救援设施的项目和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体现出消防设施与你、我、他在生命安全方面的紧密联系和财产安全方面的密切关系,因此,人们应该倍加爱护,像珍爱自己的身体一样来建设和维护。下面介绍有关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一、消防车道消防车道是保障消防车安全、快捷通行的救援车道,也是生命通道,应满足事故情况下消防车通行、火场供水、灭火和救援需要,因此,应禁止破坏消防车道路,并禁止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道。具体设置要求是:1城市街区内的道理应考虑消防车通行,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宜大于160米;2当建筑物沿街部分的长度大于150米或总长度大于220米时,应设置穿越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3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xx个座位会馆、占地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展览馆等单、多层公共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4对于住宅建筑和比邻山坡或河道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长边所在建筑立面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5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车道净宽度和净高度不应小于4米;(2)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需要;(3)环形消防车道应至少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4)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米x12米;高层建筑不宜小于15米x15米,供重型消防车使用的不宜小于18米x18米;(5)消防车道靠近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外墙,不宜小于5米;(6)消防车道与建筑物之间不应种植、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电线等障碍物;(7)消防车道坡度不宜大于百分之八;(8)消防车道应满足承载消防车(重量)压力的要求。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是火灾情况下停放消防车,供消防人员利用消防车及其车载的设施设备,通过室外对建筑进行灭火和救人的消防车操作场,火灾时可能面对众多受火灾围困人们的唯一生命希望,是是非之地,应注意爱护。具体设置要求是:1建筑高度不大于50米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距离不宜大于30米,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符合上述规定;2高层建筑应至少在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四分之一,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此范围内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米;3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符合:(1)场地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或车辆出入口;(2)场地的长度和宽度不应小于15米和8米。超过50米建筑的场地长宽均不应小于15米;(3)场地与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够承受消防车的压力;(4)场地与消防车道连通,并且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外墙5米大于10米,坡度不宜大于百分之三。三、救援入口消防救援窗口是火灾情况下,消防人员进入建筑室内灭火和救人的又一个有效的渠道和途径,应注重维护和管理好。具体设置要求是:1建筑物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应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入口;2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3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分别不应小于0.8米和1米;其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米,间距不宜大于20米,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4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有明显标志。四、直升机停机坪建筑屋顶建设和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是解决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逃生的另一渠道,是危急情形下人员脱离险境的唯一途径,应注重建设停机坪,并维护好停机坪及附属的设施。具体设置要求是:1建筑高度大于100米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xx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援的设施,平台上的突出物不大于5米高度;2屋顶平台上通向停机坪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周围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和应急照明设施,并且在停机坪适当位置设置消火栓。五、消防电梯消防电梯是在火灾事故情况下,供消防人员进入建筑层内灭火和运输灭火救援装备以及运输受伤人员的垂直消防专用运输工具,平时禁止乘坐和使用。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1建筑高度大于33米的住宅建筑;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高度大于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3消防电梯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1)能每层停靠;(2)电梯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3)电梯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4)电梯轿箱内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5)电梯轿厢内应使用不燃材料装修。六、室外消防系统设置原则是利用室外消防给水设施给消防车供水或者与消防车和水泵接合器的连接组合,对建筑物实施的灭火。主要是由市政消火栓系统和建筑室外消火栓系统两部分构成,具体设置要求是:1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罐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但距罐壁15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3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4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以内,如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L/S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5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决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6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或100和两个直径为65的栓口;7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和65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的标志。七、消防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泵接合器是设置在建筑外墙上与室内的水喷淋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以及室内消火栓系统等系统相连接的室外消防供水连接设施,是在室内消防供水缺乏或断绝情况下,通过室外供水填补或替代室内消防供水,来实施灭火的非常设施。下列建筑应设置水泵接合器:1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2超过4层的厂房和仓库;3高层建筑;4超过2层或建筑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地下建筑。第 7 页 共 12 页消防救火应急准备管理控制程序1.0目的为预防火灾和火灾危害,防止事态的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程序。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所有的人员、活动、设施和区域。3.0主要职责和权限3.1总经理确保在本公司范围内配置适当的应急设施。3.2总经理助理负责监督本程序的实施。3.3各部门负责人在火险发生时组织人员并及时报告,组织好现场抢救工作,必要时组织人员安全撤离现场。3.4报警员、灭火员、疏散员、急救员负责在火险发生时的报警、灭火、疏散和急救工作。3.5员工在发现险情时及时报告并安全撤离现场。4.0工作程序4.1关键信息数据本公司在招收新员工时以及在厂区的信息栏里将会向员工介绍公司应急准备的关键信息数据,如警报信号、紧急关闭设备程序、主要/备用疏散通道、以及集合区等,确保所有员工在紧急事件发生时都知道如何安全撤离。本程序可作培训数据对员工进行培训。4.2指挥系统及人员职责本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建立企业内部EHS管理委员会,负责应急指挥系统以减少紧急情况误解发生时的混乱现象。具体参见EHS委员会组织结构图及EHS委员会岗位职责,确保管理层及员工明确各自职责包括紧急情况发生时的职责。此中指定了协调应急行动的负责人。4.3警报系统用以向员工通报紧急事件与紧急撤离的报警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清晰识别。本公司的警报信号有消防报警器。报警器的铃声为急促的铃声。本公司的报警信号为单独的报警系统,即发生紧急情况如出现电力中断情况,报警信号仍能发挥作用。听到疏散警报或广播指引,所有人员均按以下4.7应急计划之规定,采取行动。4.4紧急电话号码本公司制定紧急求助电话一览表,此表也是应急计划的一部分,并给予张贴。此紧急求助电话号码包括本厂内部的任何分机号码、本地政府消防队的电话号码、本地医疗机构的电话号码、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等以及EHS管理委员会管理人员的电话号码。4.5紧急疏图解及说明本公司制定应急详细资料图解及说明逃生路线图并在每个楼层(或车间)的醒目位置张贴。此程序根据楼层(或车间)的不同,分别制定若干份,包括各个楼层(或车间)的疏散路线、紧急出口、灭火器的位置、报警器、消防栓、应急灯的位置、当前所在地位置等其它涉及紧急安全的因素。4.6集合区本公司设立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全体员工集合区,该集合区确保安全、远离火灾危害、且不妨碍车辆往来及救助工作。紧急事件发生时清点员工人数在集合区内进行。4.7应急计划4.7.1发生火险时,各楼层(或车间)报警员迅速打破消防报警器开关外罩并报警,火速联系部门负责人或根据紧急求助电话一览表联络公司常务副总或消防指挥中心,由他们联络消防部门,报出详细位置、火势大小、起火物资、本公司电话号码等详细情况并由报警员去路口接警。此时消防中心要用广播通知各部门负责人组织灭火疏散和急救。4.7.2发生火险时各部门(或车间)灭火员迅速使用灭火器材扑灭火灾,这种情况下的灭火必须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如火势较猛,本公司无法控制。则根据疏散员或部门负责人的安排疏散到集合区,在政府消防队员的允许下可协助他们灭火。本公司灭火员必须经过政府消防部门的培训。4.7.3听到疏散警报或广播疏散通知后,各楼层(或车间)疏散员立即组织工人按正确的出口疏散并检查所有的地方(包括洗手间和小房间)确保所有工人全部离开厂房,此时所有的工人均应按照逃生路线图的文字指引关掉机器及听从疏散员的安排到达集合区。同时疏散员关闭楼层(或车间)防火门及电总闸。4.7.4因本公司集合区设在门口绿化区,疏散过程中由保安人员悬挂必要的标识,并提醒员工提防危险;疏散过程中由保安人员维持秩序,保护员工安全到达集合区后所有的工人在指定的地点排好队,各车间负责人清点人数并报告公司常务副总。如本部门人员已全部疏散到集合区,在公司常务副总同意下,带队离开厂区至厂区外的更为安全的地方。如任何一个部门的人员未及时到达集合区,则在公司常务副总的同意下组织搜寻及营救。4.7.5在政府消防队员未到达且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只有经过培训且取得许可的人员方可参加搜寻工作并及向公司常务副总报告。在政府消防队员已经到达的情况下,可在政府消防队员的许可下协助搜寻。4.7.6在政府消防队员来到之后,本公司所有人员均应听从政府消防队员的一切指挥。4.7.7当有人受伤或昏迷,在政府医疗机构尚未到来之前,公司急救员对意外事故受伤或突发性垂危病人进行紧急救助,防止病情恶化,及时挽救生命。在急救医疗人员到来之后,在急救医疗人员的同意下可协助进行急救医疗救护。公司急救员必须接受过紧急救助以及心肺腹苏法的培训,且其有关资质在有效期内方可参加急救工作。4.7.8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本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4.8消防检测及消防警报系统。4.8.1在本文件发布的一个月内或在每年6-10月的人员高峰期及未参加过演习的新员工超过30%时,本公司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在每次紧急事件发生或紧急疏散演习结束后,公司常务副总应对演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在未达到管理目标或公司常务副总认为有必要时则应增加演习次数。使其更能发挥作用。4.8.2修复策略及应急安全措施。本公司制定提供设备及维修服务公司名单,以及能够为本公司生产服务的临时承包商名单。以确保本公司万一发生火灾,能够及时修复并恢复正常作业,保证本公司生产正常有序的进行,并确保客户满意。包括消防检测及消防警报系统)按照消防安全管理控制程序执行。4.8.3本公司规定对报警器、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灯、出口标识等每月由保安进行检查及测试,如有不适用的情况,立即进行维修或更换,以保持应急设施良好并保持记录。其中便携式灭火器应每年由合格的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维护,并保存有关记录数据。4.8.4逃生路线图及紧急求助电话一览表应张贴在各部门醒目位置,如有损坏,各部门负责人要立即报请公司常务副总更换。4.8.5详细的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检测及消防警报系统)按照消防安全管理控制程序执行。5.0相关文件5.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2消防安全管理控制程序5.3逃生路线图5.4紧急求助电话一览表5.5EHS委员会组织结构图5.6EHS委员会岗位职责6.0相关记录6.1应急设施检查表6.2消防演习/紧急疏散演习(包括评审结果)6.3员工培训记录第 11 页 共 12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