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风险管理方法保障海上交通安全.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303136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风险管理方法保障海上交通安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运用风险管理方法保障海上交通安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运用风险管理方法保障海上交通安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运用风险管理方法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2 页运用风险管理方法保障海上交通安全0引言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求,安全程度的高低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海上交通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海运业的发展,航行于海上的船舶数量、类型、吨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船舶频繁活动于港口和海上交通要道,使海上通航密度大为增加,重大海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而每起海事一般都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海上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作为海上交通安全链中重要一环的海事主管部门,可以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前瞻性地分析海上交通风险问题,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1海上交通风险的定义及特点1.1定义海上交通风险是指海上交通中所发生的可能导致船舶遇险的情况,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和通航环境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海上自然条件恶劣给海上交通带来的不可抗拒的危险,如雾、雨、雪和夜间引起的视距降低、目测距离受限等,导致船舶发生事故的机率增大。通航环境风险主要是指:(1)海上礁石、浅滩及水中障碍物给船舶航行带来的风险;(2)航路的自然条件和交通密度给海上交通带来的风险,主要指狭窄航道和交通密集水域,其航道宽度、弯曲度、深度、危险物的分布,船舶活动的密度和频度,船舶遭遇态势(对遇、横交和追越)等因素;(3)海上灯塔、航路标志出故障而带来的风险。1.2特点海上交通运输业是一种高风险行业,可以运用风险管理的知识分析海上交通风险的特点。(1)偶然性和突发性海上交通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就某一海上交通风险而言,它的发生是偶然的,在发生之前人们无法准确预测海上交通风险何时会发生及其发生的后果。(2)潜在的巨大破坏性海上交通风险发生后,如果处置不当,不仅会造成船舶、货物的巨大财产损失,而且还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造成交通堵塞、海洋环境污染,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3)极大的危险性海上交通风险一般发生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因此海上交通风险处置的难度大多很高,也就是说海上遇险者和救助者的生命时刻都面临着恶劣海洋气象的威胁。(4)紧急性海上交通风险发生后,人命与财产必将受到严重威胁,情况随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因此需要紧急救助,才能把损失减到最小。2风险管理理论在海上交通风险处置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海事部门提出把海上安全监管关口前移,对海上交通安全的处置重点从“事后处置”变为“事前预控”,利用风险管理理论,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科学手段,结合海上监管的实际需要,努力降低和规避各类海上交通风险,提高监管能力,取得明显成效。2.1风险管理定义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人们利用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等手段,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获得最大安全保障和最小财产损失的目的。2.2应用在海上交通风险管理中,当海事部门发现海上交通风险来临后,首先进行风险识别,即对海上交通所面临的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判断、鉴定性质并归类;其次进行风险估测,即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大量风险信息加以分析,预测风险发生的严重性和引起损失的程度;再次进行风险评价,根据交通部海事局所规定的安全指标或公认的安全指标衡量风险的程度,确定风险的正确处置方法和救助力量的正确配置;最后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即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技术分为2类:一类为控制型,即采用风险预控手段,避免、消除和减少海上交通事故发生的机会,或采取措施限制已发生的损失继续扩大;另一类为救助型,是指在实施控制技术后,对无法控制的风险所做的直接救助,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合理配置救助力量,采取有效的救助方法,避免巨大损失的发生。如宁波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监控室运用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建立一套海上交通风险预控、预警制度,在海上交通监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xx年7月15日,值班员在对北仑海上船舶动态进行监视时,发现北仑6号锚位15万t级矿船“矿勇”号偏离警戒圈,有走锚嫌疑,而其旁边有一大型油船抛锚,值班员立即启动风险预控应急程序,采取正确措施,及时排除险情。3我国海上交通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海运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承受着巨大压力。以宁波港为例,xx年,进出港船舶艘次从137039次增长到932751次,发现并避免的险情次数从6次增长到361次。随着海上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海事部门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实施有效海上交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但目前我国海上交通风险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机制性障碍、立法严重滞后和专业人才不足是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1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海上交通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由海事部门来承担,但事实上海上交通风险管理涉及不同的部门,目前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极大地影响海上交通风险处置工作的开展。例如,渔船在航道上张网捕鱼,一直是影响航道通航安全的风险隐患,而渔船管理属于渔政部门,海事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使之成为长期困扰海事部门的一个问题。再如,海上紧急搜救任务往往需要动用边防、海军的舰艇力量,这又牵涉到军队和公安等相关部门,由于相互之间组织关系不顺畅,有时协调关系难以开展,也给海上交通风险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困难。3.2VTS实施海上交通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VTS是海上交通风险最直接的管理者,它直接面对辖区海域内船舶运动,为船舶运动提供助航服务。然而,VTS作为海上交通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即作为解决分道通航制、强制引航、提高交通效率、保障航行和环境安全的基本手段,还未得到普遍使用,相应的运行制度也未建立。同时,VTS在实施风险管理时,因采取不适当的交通强制手段而产生的行政赔偿等法律问题也尚未解决。这些都成为VTS发展的瓶颈,也阻碍它在海上交通风险管理中作用的发挥。3.3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尽管海事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海上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努力提高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能力,但目前我国的海上安全管理水平同航运业的飞速发展相比仍相对滞后。当前,我国海上交通风险管理仍停留在事后救济模式上,手段单一,海上风险发生后往往忙于应付,被动应对,缺乏对海上交通风险管理工作的长远谋划,工作的前瞻性不强,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不够,尚未全面建立起海上交通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3.4缺乏专业风险管理人才海上交通风险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风险管理的一般知识,掌握海上风险处置的一般原则和具体程序,而且应具备扎实的航海技术知识、气象知识等,这对海上风险管理者提出很高的专业素养要求。而我国海上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大多从航海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缺少航海实践经验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技能,海上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不足和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水平不高等情况仍然存在。4海上交通风险管理对策4.1建立科学的海上风险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是海事部门实施有效的海上风险管理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海事部门可以利用海上搜救中心的有利条件,逐步建立海上交通风险管理机制,进而从构建组织框架、建立运行机制及协调各方关系入手建立一套高效、合理的海上交通风险管理体制。4.2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当海上交通风险出现后,首先必须对海上交通实施有效的交通管制,这是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但强制性管理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并直接关系到海上交通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为此,应当进一步加强海事法规建设,从法律的角度解决风险管理中实施强制管理出现的相关问题。4.3做好海上交通风险研究工作通过剖析海上交通风险孕育、发展、消失的全过程,掌握海上交通风险变化的规律,研究建立预防、预警、应急预案、处置和恢复等体系,采取相应措施将危机加以控制或者将危机所造成的后果降到最低程度。4.4建立海上交通风险安全预警机制从风险管理角度看,风险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的发生有一定规律,也是可以预防的。海事理机构根据海上交通风险及海上事故的相关统计数据及资料或有关部门的预报信息,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预测分析海上风险及事故出现的条件和发展趋势,研究防范对策,发出警示信息,使有关单位、船员和公众提前了解事态发展趋势,掌握防范知识,提高自防能力,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海上险情及事故发生。xx年交通部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海事部门开展海上交通风险隐患的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辖区各类海上交通风险情况,落实隐患综合防范和处置原则。4.5制订应对海上交通风险的计划和预案制订各种应对海上交通风险的计划和预案,提醒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控制并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预防和减少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海上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海事安全。如宁波海事局在xx年制订和实施宁波海事局海上恶劣气象、海况条件下预警、预控实施方案后,对辖区的海上交通风险有了针对性的处置办法,在xx年第4季度连续大风、大雾的恶劣气象情况下,辖区无安全事故发生。4.6加大海上风险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一个合格的海上风险管理者应具备全面的素质,包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创新意识等,海事部门应加大对风险管理者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风险管理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对人员培训的方法主要有4种:(1)风险管理知识培训;(2)跟船实习,使人员提高航海技能,熟悉海上交通环境;(3)信息技术培训;(4)定期举行风险管理业务技术交流。第 8 页 共 12 页运用高新技术监管瓦斯位于山西东南部的阳城县共有各类煤矿87座,其中,高瓦斯矿井就有42座。由于煤层赋存条件复杂,一些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达170立方米/吨,绝对涌出量达43立方米/分以上,是山西省的瓦斯重灾区之一。从xx年到xx年的xx年间里,全县共发生瓦斯事故26起,死亡107人,经济损失上亿元,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传统管理弊端多xx年乡镇煤矿停产整顿期间,阳城县政府变危机为契机,认真对阳城历年治理瓦斯的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过去虽然阳城的瓦斯治理工作比较扎实,有的还在全国、全省进行过经验交流,但仍然难以遏制瓦斯事故多发局面。其主要症结就在于传统的人工检测管理方法随意性大,存在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主要集中在人员的配备和管理上。就全县来讲仅靠安监局的安监管理人员来管理全县近百座煤矿是不可能的,仅靠煤矿企业自己管理同样也是不现实的,这就给事故发生提供了人员配备上的漏洞。就煤矿企业来讲,虽都配备了专职的瓦斯员、安全员,但人很难保证8小时始终全神贯注,更难做到一年365天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性,总有疲倦和懈怠的时候,这是再严格的制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另外,企业中弄虚作假的弊端也是难以消除的。在老熟人、老同事、老上级面前严不起来,硬不下去。有的甚至受利益的驱使,拿原则做交易,在瓦斯的检测、记录上报的过程中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这些弊端有的通过严格的监管可以避免,有的却无法避免,所以应该突破传统的管理方法,探索一条用高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的新路子。运用高新技术监管瓦斯xx年,阳城县与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软件中心合作,率先在全国开发了阳城县煤矿安全生产数字化实时监测与监管系统,于xx年9月正式使用。该系统拥有十大功能,其核心功能是实时监控、信息共享。系统中心控制室与全县42个高瓦斯矿井系统终端开采光纤通讯方式联网运行,通过系统网络,能够对各煤矿井下瓦斯浓度、风机开停状态、设备馈断电等情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并下达整改指令。监测监管系统应用以来,新技术、新模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管理下的种种弊端,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首先,瓦斯监管有了千里眼,通过监测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总监控调度心设在阳城县政府六楼,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乡镇、各煤矿都有监控室,上到县长、局长,下至乡镇长、矿长、安全监人员,足不出户,就可通过监控系统对任一煤矿、任一工作面、任一时段的瓦斯状况做到明明白白、了如指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模式下因为人员不足造成瓦斯状况难以全面掌握的缺陷。其次,瓦斯监管系统不知疲倦、不会偷懒、不徇私情,超限报警,只认瓦斯不认人,克服了瓦斯监控的一些人为弊端。今年以来,阳城县监控中心已因瓦斯超限、通讯传输中断及时下达停业指令百余次,责令煤矿停产整顿20余次,使超前预防真正落到了实处。另外,监管系统使瓦斯监管有了黑匣子。监测监管系统及时记录了每个矿井、每个工作面瓦斯变化的全过程及井下工作人员的现场工作情况,谁的过错、谁的责任一清二楚,起到了查处事故、追究责任有据可查的黑匣子作用。有效地解决了瓦斯管理中的敷衍了事、欺上瞒下的弊端,大大增强了各级尽职尽责抓安全的责任心,有效地堵住了管理漏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管理实践中,只有做到机器管人才能真正做到铁面无私,但再先进的技术设备,再先进的管理模式,仍然需要依赖人去发挥它的最大作用。阳城且建立了六个配套保障机制,在机器管人的基础上,努力用人管好机器,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六大机制包括:一是制度保障,制定了阳城县煤矿安全生产数字化监测与监控系统运行管理规定等10个制度、9种报表,对监控系统的监管做到科学规范、有章可循,二是组织保障,建立健全了县、乡、矿三级监控调度机构,县政府成立了煤炭安全监控调度中心,10个产煤乡镇和42座联网矿井设立了监控室,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到底的监控网络;三是服务保障,成立了阳城县平安矿山设备检修中心,专门负责对监控系统传咸器等重要设备、仪器仪表进行校验和维修;四是人才保障。县、乡、矿三级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了165名具有中等以上学历的监控管理人员,每个监控室配备3人以上,实行全天候监控值班;五是技术分析制度。今年以来,县监控调中心通过瓦斯曲线分析的实时监控与采掘动态跟踪等方式对几起重大事故隐患进行了处理;六是瓦斯员与监测探头对照校正制度,使传统办法与先进技术相互补充,进一步提高了保险系数。阳城县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应用以来,切实解决了老经验、旧办法解决不了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用机器管住了人,用人管好了机器,有效地预防了瓦斯事故的发生。第 11 页 共 12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