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287640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全国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全国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xx年6月17日,在全国第七个安全生产月之际,同时正值北京奥运火炬在首府乌鲁木齐传递的第一、前言: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企业事故的基础性工程,对保障安全生产具有战略性意义。安全文化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一种改革,同时也创造和更新了人们的安全观念,使理性的安全制度管理与非理性的安全意识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的现状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有一定成果;部分行业或企业的企业安全文化模式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全国范围有组织的系统的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一般都具有行业或企业的特点,特别是受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经济状况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把企业安全文化落到实处,制定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必然。评价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及认证体制;2、建立目标责任网络;3、建立检查讲评机制;4、建立问题追究机制;5、建立职务戒勉机制。二、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安全文化的概念和要求,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核工业领域。xx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认识到“核安全文化”对核工业事故的影响。当年,美国NASA机构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中。xx年在其“核电的基本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落实,并渗透到核电厂以及相关的核电保障领域。其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xx年编写的“75INSAG4”评审报告中,首次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策略。xx年原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随后发布了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建议书。xx年12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就安全文化建设题词:“普及安全文化知识,提高人民安康水平”;xx年7月,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电话会议上讲话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倡导安全文化等措施,促进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的普遍提高”。xx年全国第五次“安全生产宣传周”活动,把“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列为三大主要内容之一。中国企联宣委会课题研究室安全文化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在基于企业安全文化研究积累和丰富的企业案例资源的基础上,对安全文化做了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1、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指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安全的管理制度、规范及采取的行为方式等。2、安全文化的形成三、安全文化的层次:1、表层企业安全文化。指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文化现象。2、中层企业安全文化。指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它包括公司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门分工及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等。3、深层企业安全文化。指沉淀于公司员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如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美学观、安全价值观。四、安全文化的具体功能:1、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对安全的责任、应具有的道德,从而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2、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是面对公司所有方面、所有管理,还承担对职工的安全法规、安全知识的宣传。只有安全文化能实现安全生产协调一致运作,它是企业共同的安全行为准则。3、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状态。提高安全管理干部管理水平,安全文化是最根本的基础。五、安全文化的特性:1、安全文化作为现代安全管理的延伸和扩展,具有很强的系统特征,具有唯一性。2、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安全价值,它的本质在于追求整个社会对安全价值观的认同,具有全员参与性。3、安全文化内涵丰富,强调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控制。4、安全文化具有安全价值取向、目标取向,并为各方接受和认同,形成共识。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共同的价值观念为指导、以统一的行为规范为准则实现既定目标。5、全文化的建设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具有稳定性、发展性,同时又具有紧迫性和强迫性。六、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一)抓住人是安全生产的核心1、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要统筹考虑生产人源的储备。3、要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培训。(二)建立、健全高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1、要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建立智能统一、垂直管理、高度权威,管理界面清晰的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2、安全监管工作的方法要转变;3、监管的重点也要进行转变,要对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监管,要加强对危险点进行分析和监管;(三)加大设备整治力度,夯实设备的基础性地位1、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2、对设备要进行缺陷管理和技术监督。(四)强化安全管理,为安全文化提供制度保证1、要在生产系统实施贯标,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作业的环境、条件等都需要标准化,通过标准化使工作格式化;2、安全管理中对事故的查处必须严肃,实行重奖重罚;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到位,不断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检查和监督,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4、安全管理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促进工作。七、指标设置的原则:1、适合国际安全文化发展趋势;2、符合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颁布的政策原则;3、符合中国企业发展现状与目标;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5、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八、安全文化的评价安全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人、物、环境的各个方面,与企业的理念、价值观、氛围、行为模式等深层次的人文内容密切相关,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机构的安全文化水平,首先应该确定评价的因素集合,然后给出各因素的评价等级,再对照企业的现状,给出企业安全文化当前所处的状态或发展阶段。安全文化结构要素是不变的,往往都包含课题组开发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若干指标,这为课题组对安全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评价体系了解自身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后,可以提供实施动态调整、优化的决策依据,这也为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必要性。建立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它为企业建设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衡量标准,为外界或者企业自身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提供了依据。不仅有助于企业认识自身的安全文化发展现状,也是外界对其评价的验证尺度。指标设计说明课题组充分考虑到安全文化是一个多元、动态和综合的概念,在评价要素(指标)的设计方面,从整体性和关联性等方面把握安全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综合分析安全文化的评价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层指标评价体系,参见下面图示(略)。一级指标有企业安全文化管理、管理层安全文化、职工层安全文化等3个,分别揭示了设备性能、工作环境、管理制度、规范作业、考核机制、安全监管、教育培训等安全文化包含的纲领。每个一级指标下面分别设计了若干二级指标,共计23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为安全文化的评价要素,根据不同分析方法和权重对各个评价要素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第 7 页 共 9 页全国消防标准化工作的机构和任务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消防标准化工作机构,它是由有关部、委以及有关部门的科研、检测、监督、生产、使用单位和高等院校推荐的消防标准化专家组成。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八个专业分技术委员会。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秘书处设在公安部消防局,负责处理标委会的日常工作和本专业标准化工作中的有关技术归口和协调工作。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是提出制修订消防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议;根据批准的计划,组织标准的制修订和有关科研工作;审查消防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报批稿,提出审查结论意见;负责建立消防专业分技术委员会,协调各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统一归口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1和ISO/TC92联系,组织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活动,做好对口专业的技术业务工作。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名称及秘书组挂靠单位:1消防术语、符号、标记和分类技术委员会,简称第一分技术委员会,秘书组挂靠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科研所;2固定灭火系统分技术委员会,简称第二分技术委员会,秘书组挂靠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科研所;3灭火剂分技术委员会,简称第三分技术委员会,秘书组挂靠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科研所;4消防车、泵分技术委员会,包括消防车、泵、艇、船、消防专用飞机等,简称第四分技术委员会,秘书组挂靠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科研所;5消防器具、配件分技术委员会,其中包括消防枪、炮,灭火器,消防员个人防护器材,消防抢险救援器材等,简称第五分技术委员会,秘书组挂靠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科研所;6火灾报警系统和电气防火、消防通讯分技术委员会,其中包括调度指挥系统、电气防火设备等,简称第六分技术委员会,秘书组挂靠单位:公安部沈阳消防科研所;第 8 页 共 9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